APP下载

晶屏玉杯 白莲香远

2017-12-22

紫禁城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赏月白玉故宫博物院

孟 晖

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贵妃的红汗》、《画堂香事》等

晶屏玉杯 白莲香远

孟 晖

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贵妃的红汗》、《画堂香事》等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宋人为了营造出中秋夜「澄澈透明」的意境,从地点的选定,到器用的选择都需经过事先的精心构思,预设主题与目的。只待月儿上树梢,曲调相和,随着荷香,渡水对月。

清 袁耀 汉宫秋月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二九厘米 横六一·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制造广寒宫一般澄澈的境界,南宋宫廷在中秋之夜会动用全套的水晶制品,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奢侈。水晶琢制的饰品、器皿乃至陈设家具,自古以来,在上层社会的生活中固然屡见不鲜,但一场晚宴把天然水晶作为营造氛围的主要手段,似乎文献中仅此一例。

中秋赏月,至宋代成为自宫廷到民间都重视的盛事,据《武林旧事》「中秋」记载:「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排当,如倚桂阁、秋晖堂、碧岑,皆临时取旨,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在宫中,赏月并无固定的地方,每年都由皇帝临时决定,自然总是选取禁苑内视野开阔、月光明亮的景点。不过,淳熙九年(一一八三年)这一年的中秋节有点特别,太上皇即宋高宗赵构要宋孝宗留在德寿宫「看月」,后者也就「恭领圣旨」。

赵构做了太上皇之后,另外营建了一处宫室作为住处,名曰「德寿宫」。这所宫苑在营建中充分实践了南宋园林设计的规则,为每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与观赏植物都单设一处种植园区,并相应地构思般配的建筑以及环境,然后每一处园区的题匾会点出此处的主题与意境,如清远堂植竹,题匾「清妍」处为荼蘼架、「粲锦」处种金林檎,等等。在那个时代,宫廷与民间建园皆遵循同样的法则,可以说,中国园林至南宋达致了高度的成熟。

绢本设色 纵二二·五厘米 横二三·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德寿宫中有一处重要的景区「香远堂」,以白色荷花为主题。据《武林旧事》,这里的景观是:「堂东有「万岁桥」,长六丈余,并用吴璘进到玉石甃成,四畔雕镂栏槛,莹彻可爱。桥中心作四面亭,用新罗白罗木盖造,极为雅洁。大池十余亩,皆是千叶白莲。」 广达十余亩的水面上,一色是白莲花,在玉莲围绕的池心,一座水上亭阁倩影玲珑,它全部采用专门从新罗千里运来的白松木构筑而成,亭体素洁如雪。连接池心亭与香远堂的长桥更是以质地似玉的白石贴砌桥面,似一带银练横亘在莲池上。

在这样一片以白色为基调的景色前,当晚的宴会布置竟然展现出「澄澈透明」的特色:「凡御榻、御屏、酒具、香奁器用,并用水精(晶)。」香远堂前的宽敞露台上,架设了数座用天然水晶板嵌成屏面的落地大屏风,更可称奇的是,水晶屏前,还有同样以水晶嵌面的御座、御案,宴席上所用的壶、杯、香器等等更是用整块水晶石琢成。简而言之,出现在中秋夜的皇家夜宴上的一切御用器具均是以水晶巧制。

一场宴会上竟然出现全套的水晶器具,包括立在御座之后的巨大屏风,显然,这套用器是早就准备好的,事先经过精心构思,预设了主题与目的,制成后运入宫内存放起来,以便随时使用。因此,可以推理的是,此套超级华美而又靡费财力的特制器物,乃是为中秋夜专门设计与造办,从屏风到香炉,赏月时必须出场的用器全部考虑周详,一年当中,大概也就中秋当晚用上一次,其他时节能用到的机会很少。赏月的地点虽然可以凭兴趣选择,年年不同,但不管宴席摆在哪里,陈设出来的都会是这套水晶之器,于月光与灯光之下,营造出表里晶莹、闪烁着透明光泽的现场。

史料没有记载谁想出了这么个鬼点子,又是谁主持营造了这套中秋专用华器,后人只能感叹南宋工艺的高超,以及宫廷的奢靡无度。同样,文献中也不曾提,为香远堂晚宴设计整体方案的是谁,大约是像刘贵妃一样巧慧过人的妃嫔、女官吧。如今阅读《武林旧事》中的记述,唯有佩服这位不知名主创者的高雅品位与匠心,当夜色降临之时,香远堂不仅远景雪色明洁,近景莹澈似水,而且在音乐的营造上居然也有远近双重层次的设置:「南岸列女童五十人奏清乐,北岸芙蓉阁一带并是教坊,近二百人。待月初上,箫韶齐举,缥缈相应,如在霄汉。既入座,乐少止。太上召刘贵妃,令独吹白玉笙《霓裳中序》。上自起执玉杯奉两殿酒……」香远堂所在的南岸,只安排了由五十个姣好可爱的女童组成的乐队,真正的主力—— 将近二百名教坊乐人的大型乐团却埋伏在湖面相对的一侧,隐没在树影里。一待月儿升上树梢,南北两岸的乐队便开始奏曲,一支又一支宛转的曲调遥相呼应,主力发出的合奏随着荷香渡水而来,抵达香远堂时已经朦胧依稀,衬在女童吹奏的清音之下,倒似云霄中飘下的仙韵。

却原来主角们出场还是带伴奏的!正是在两岸齐奏的「背景音乐」中,太上皇与太后在天子以及后妃宫人们的陪奉之下登场亮相了。待两代帝后落座,宴会开始,乐队的衬景音乐便渐渐声落,当进入敬酒的正式环节之前,高宗特意召来刘贵妃,让她吹笙作为开场曲,于是,沐着灯影月辉,响起了刘贵妃以白玉笙独奏的《霓裳》曲。当此之际,放眼望去,远处的白荷、白亭、白桥在圆月清光下隐约呈现着纨练般的素影,既是远景,又是衬景,更是风景,再转眸眼前,宴场上处处晶亮,彼此叠映,冰清水澈,纤尘不染,任谁也会觉得这一处宫苑已经化身为广寒宫的玉宇琼阁吧!很明显,整场晚宴的用意,就是要催人产生皎洁月宫翩然降落人间的恍惚。那一晚,曾觌作为「侍宴官」奉旨侍宴,充任「词臣」的角色,他当场即景咏出《壶中天慢》一词,其中的金句之一为:「肯信群仙宴处,移下水精(晶)宫阙。」确是把握到了此次赏月晚会的材质形式与精神气质,或者说,把握到了其形与其神。

曾觌的词作让高宗大喜,赏赐他的宝物中除金腰带、紫番罗之外,还有一套水晶注子(执壶)及碗(盛放注子的温酒碗),真是在细节上亦不忘紧扣主题。不过,通过《武林旧事》的叙述可以明白,当晚,水晶器物其实只算是基本陈设,并非现场所用到的最顶级的奢侈品。真正让帝后妃嫔们上手的,尚有更高规格的珍器,但,也一律采用「玉洁」或「透明」的质地,如刘贵妃所吹之乐器居然是白玉笙,所谓「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孝宗向太上皇及太后敬酒,则用玉杯。唯有赏赐刘贵妃的是「垒金嵌宝注碗杯盘等」,即一套纯金打造、镶嵌宝石的餐具,连同高宗赏赐给曾觌的金腰带、紫色花罗,以及孝宗赏赐给这位侍宴官的宝盏、古香,在材质上形成对比,像是一幅素洁画面上的几点提色,让雪色与晶体的场景当中又闪烁着珠光宝气。

宋 蕉叶纹水晶杯

南京市博物馆藏

长干寺地宫出土

清乾隆 水晶双耳十角杯

口径一一厘米 底径五·九厘米 高六·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水晶双兽耳八角杯

口径八厘米 底径四厘米 高五·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水晶带链子花篮

口径五·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水晶荷叶式洗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水晶凫式砚水壶

高九·八厘米 宽一二·二厘米 厚六·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水晶如意

长二九·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绘 柳塘泛月图页

绢本设色 纵二三·二厘米 横二八·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陈清波 瑶台步月图页

绢本设色 纵二五·六厘米 横二六·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刘贵妃吹起《霓裳曲》,无疑暗示着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曾觌《壶中天慢》词更是把这一暗示明确揭示出来。将香远堂晚宴与唐明皇的玄妙传说加以「历史性的」联结,大概也是佚名晚宴设计师的主意。曾词言道,当年唐明皇需要借着幻化出的银桥去月宫,哪里比得上南宋宫廷的今夜,是让水晶宫飘落人间。然后还大言不惭说:「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高宗居然夸赞:「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守着半边残山剩水,而如此奢侈,还说月光照满了山河,这就算江山完整了。南宋的典雅,往往就是这样,让后人忍不住要赞赏,想一想却又叹息。

宋 白玉长方折角龙柄杯

口径七·七×六厘米 高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 白玉单耳椭圆杯

口径六·九×五厘米 底径四·四×二·七厘米高三·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 白玉螺式杯

口径三·八×三·三厘米 高五·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 白玉单耳螭纹带托杯

口径八·三×一〇·二厘米 高五·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臣 明皇游月宫图扇

金笺设色 纵一八·六厘米 横五〇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赏月白玉故宫博物院
中秋赏月邀请会
春 笋
中秋赏月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中秋一起来赏月
A White He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