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色彩识别音乐2017上海科博会上“音乐画”引关注

2017-12-22

流行色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提琴手科博会旋律

用色彩识别音乐2017上海科博会上“音乐画”引关注

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2017年第四届上海科博会上,邱子皓博士的“音乐画”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他的画前,小提琴手的“看谱”演奏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原来,在洞悉这些画奥秘的人眼里,它就是一曲乐谱。

在绘画历史上,有很多艺术家进行尝试,试图用绘画表现音乐的旋律。但无论是康定斯基还是保罗·克利,他们利用绘画和音乐的通感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的互相渗透,但这种绘画与音乐的对应是粗略而含糊的,更多的是基于感官描述,并没有进一步发展到直接地用图案来展示一段音乐或歌曲。

邱子皓博士的成功创新了“音乐画”:将绘画与音乐结合,建立一种以艺术感受为主导的、色彩与音乐相互有机的结合转换方法。这种创新可用于儿童的色彩和音乐的起蒙。众所周知,音乐的最主要两大元素是旋律与节奏,绘画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色彩和线条,在邱子皓的创意中,把色彩图案转换代表旋律。其中以递进的色调关系来一一对应音乐中的音高,用色彩单元格的相对应比例关系来代表音的长短,这两大基本点构成了音乐画。按此原理,可将乐曲进行色彩编码,确定一首乐曲的色彩基调,观者可以通过色彩编码条读出整个画面中的音乐。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邬春生看来,音乐画创立了一个音乐与绘画的有机结合艺术体,使得除五线谱、简谱外,对音乐的识别又多了一种用色彩识別的选择。

在邱子皓的笔下,旋律有了色彩,色彩书写旋律,音乐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达到一种互相转化的状态。正因如此,小提琴手的演奏也就水到渠成。(来源:东方网)

猜你喜欢

小提琴手科博会旋律
春天的旋律
“论展”融合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论马克思在创立和形成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所扮演的“第一小提琴手”角色——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广场上的琴声
大数据时代,谁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