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试验优选蒙药乌珠莫口服液制备工艺

2017-12-22宋晓玲潘俊英刘全礼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甘草酸口服液溶液

宋晓玲 潘俊英 闫 暾 宋 淼 刘全礼*

(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2.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工艺与制备

正交试验优选蒙药乌珠莫口服液制备工艺

宋晓玲1潘俊英2闫 暾1宋 淼1刘全礼1*

(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2.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乌珠莫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乌珠莫口服液的提取次数、醇沉浓度、pH值为考察因素和水平,以甘草酸的含量作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乌珠莫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结果乌珠莫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溶剂用量为10倍量水,提取次数2次,醇沉浓度为70%,pH值为5.0,此条件下制备的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含量为1004.61 mg·L-1。结论优化得到的乌珠莫口服液稳定、制备工艺可靠,沉淀较少。

乌珠莫;口服液;正交试验;制备工艺

乌珠莫口服液为内蒙古蒙药制剂规范2007版(第一册)所收载[1]。处方由内蒙古中蒙医院提供,全方由甘草32kg、红花12kg、石榴皮20kg、木香24kg、沙棘29kg、栀子10kg、白葡萄干40kg、香附23kg、石膏24kg、肉桂12kg 10味药材组成的口服制剂,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定喘等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原规范记载制备工艺缺少部分具体制备工艺参数,我们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有效成分含量高、沉淀较少、质量稳定的口服液制剂。本研究以方中主药甘草中的甘草酸为主要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乌珠莫口服液工艺条件的优选,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甘草酸对照品(含量测定用,批号:111685-200802 )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处方中所有药材均购于内蒙古华聚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经生药教研室董永和鉴定均为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合格药材及饮片;乙醇(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德国默克公司),水(杭州娃哈哈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高效液相仪及其色谱工作站LC-20AT,CBM-20A9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DGG-905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试验仪器有限公司);RE-52A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BS2242S 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器系统有限公司);DHT型磁力加热搅拌电热套(山东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方法: 将以上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称取处方量的肉桂、木香、香附药材粗粉,置1000mL圆底烧瓶,10倍蒸馏水浸泡后,圆底烧瓶上连接挥发油提取器和回流冷凝器,进行加热回流提取,挥发油及提取液备用。剩余药渣与剩余处方量的药材粗粉一同置5000mL圆底烧瓶,适量蒸馏水浸泡后,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醇沉、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挥发油、调节液体总量至200mL,静置、过滤,用NaOH调节pH,分装,既得。

2.2 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采用HPLC测定甘草酸的含量[2]。

2.2.1 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250μm);流动相:甲醇(A)-0.2moL·L-1醋酸铵溶液(B)-冰醋酸(C)(66:33:1);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0nm;柱温:25℃;进样量:20μl。

2.2.2 溶液的制备

2.2.2.1 对照品溶液:取甘草酸单铵对照品10.215mg于50mL容量瓶中,精密称定,加甲醇配成204.3μg·mL-1的对照品溶液(甘草酸单铵对照品20μg,折算成甘草酸19.32μg)。

2.2.2.2 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乌珠莫口服液2.0mL,置于水浴上蒸干,加入甲醇使溶解、定容、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 系统适应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适当稀释在上述色谱条件进样25μL,得HPLC图谱,结果见图1。可知甘草酸单铵保留时间约为12.7min,基线平稳,甘草酸单铵与其它组分分离较好,理论塔板数以甘草酸单铵计算为3000。

2.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2.2.2”项下的甘草酸单铵对照品贮备液加甲醇稀释成质量浓度为4.086μg·mL-1、8.172μg·mL-1、16.344μg·mL-1、32.688μg·mL-1、49.032μg·mL-1、65.376μg·mL-1的一系列对照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样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甘草酸单铵进样浓度在4.086~65.37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2.87X-112.9(r=0.9998)

2.2.5 精密度试验: 取上述甘草酸对照品贮备液按上述色谱条进行测定6次,记录峰面积A,计算RSD值,结果RSD值为1.38% ,说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h,2h,4h,8h,12h,24h进样,连续测定甘草酸的峰面积A,计算RSD值为0.85%,表明供试品液在24h内稳定。

2.2.7 回收率试验: 取甘草酸对照品溶液6份,各加入当量的甘草酸对照品,甲醇定容至刻度HPLC测定,计算平均回收率101.8%,RSD为0.45%(n= 6)。说明该方法稳定性良好。

2.3 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2.3.1 溶剂用量对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影响: 以水为提取溶剂,加水量分别是药材量的6倍,8倍,10倍,12倍,14倍,16倍,18倍,20倍,按照2.1项下制备方法操作,HPLC测定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在加水量10倍以上时,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不大,故选择加水量10倍,12倍,14倍为正交试验加水量因素的3个水平。

2.3.2 提取次数对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影响 固定溶剂用量为10倍量水,提取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4次、5次,按照2.1项下制备方法操作,HPLC测定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提取次数对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变化并没有明显趋势范围,故选择提取次数为1、2、3次作为正交试验提取次数因素的3个水平。

2.3.3 醇沉浓度对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影响 : 固定溶剂用量为10倍量水,提取次数为3次,按照2.1项下制备方法操作,醇沉浓度分别为40%、50%、60%、70%、80%、90%,HPLC测定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醇沉浓度对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影响较大,当醇沉浓度大于70%时,甘草酸含量明显下降,可能是大量沉淀包裹有效成分所致,而醇沉浓度为40%时沉淀较少,口服液较浑浊,说明杂质较多;故选择醇沉浓度为50%、60%、70%作为正交试验因素的3个水平。

2.3.4 pH对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影响: 固定溶剂用量为10倍量水,提取次数为3次,按照2.1项下制备方法操作,醇沉浓度为60%,HPLC测定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pH值增加,甘草酸含量下降,当pH超过6.0时,药液颜色明显加深且有沉淀产生,说明pH值高药液不稳定。因此将pH值定为5.0~6.0为宜。

2.4 正交试验设计[3]:乌莫口服液制备工艺中,将提取挥发油后剩余药渣与剩余处方量的药的后续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次数,溶剂用量、醇沉浓度、pH为乌珠莫口服液的提取工艺影响因素。并对每个因素设立3个水平,因素水平见表1,按正交试验表L9(34)安排试验,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1 乌珠莫口服液制备工艺优选因素水平表

表2 乌珠莫口服液制备工艺正交试验设计表

表3 甘草酸含量方差分析表

由表2极差可知,各因素对乌珠莫口服液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B>C>A>D;由表3方差分析表明,因素B、C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因素B选择2水平、因素C选择3水平,因素A、D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节约成本考虑,溶剂用量选低水平,从单因素考察考虑口服液稳定性,因素D选5.0;优选水平组合为A1B2C3D1。即:乌珠莫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醇沉浓度为70%,调节pH至5.0。

2.5 验证试验: 按处方量称取药材,按优选的制备工艺进行3次验证试验,结果甘草酸的含量分别为1004.61 mg·L-1、1097.25 mg·L-1、1113.78 mg·L-1,说明该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乌珠莫口服液由甘草、红花、石榴皮、木香、沙棘、栀子、白葡萄干、香附、石膏、肉桂10味药材组成的口服制剂,其中甘草为主药且用量较大,因此选取测定甘草酸的含量作为制备工艺考察指标。实验过程发现pH值会影响口服液的澄清度,一般口服液pH值在5~6.5时,其外观质量和口感均较好,本品因含沙棘果实等,果酸含量较多,pH较低(调节前实际测得4.2左右),口感和稳定性差;口服液的相对密度应多在1.03~1.20(25℃),大于1.20时口服液比较浓稠[4,5],本实验制备的乌珠莫口服液的相对密度为1.07,粘稠度适中。

应用优化的工艺制备的乌珠莫口服液外观红棕色,澄明度较好,热压灭菌后,室温下放置4wk后,沉淀较少。

[1]内蒙古蒙药制剂规范注释一部.[S].2007

[2]中国药典一部.[S].2015

[3] 斯钦,代那音台,王青虎.蒙药皂矾三味漱口液的提取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12):2910-2913.

[4]金国泰,李博,代龙.改善中药口服液澄清度工艺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245-247

[5]俞泉淑,蒋延明.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澄明度的影响因素[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49):53-54

宋晓玲(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蒙药制剂与质量控制研究。Tel:13664874586 E-mail:songxiaoling0205@163.com

*通讯作者 刘全礼(1963-),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研究。Tel:13604720421 E-mail:lql04720421@sina.com

R291.2

A

1006-6810(2017)05-0070-03

2017年1月9日收稿

猜你喜欢

甘草酸口服液溶液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溶液』知识全解读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解读“溶液”
听话的小瓶
甘草酸对巨噬细胞抗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调控作用研究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