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2017-12-22马会勤

关键词:心理压力内科心血管

马会勤,史 臻*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42)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马会勤,史 臻*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42)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护理人员以自评与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压力情况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比对,针对心血管科的主要压力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中选取3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采取情绪压力干预的方案,选择30名护士为对照组,不作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情况。结果 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主要的压力来源是巨大的工作量、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较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进行情绪压力干预后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对比P<0.05。结论 情绪压力干预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建立一个有效的情绪管理模式,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应对措施

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心血管科所面对的是疗程相对较长且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在老龄人口大基数的背景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数量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对于医院心血管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与内容也越来越高,因此为给心血管患者更优异的医疗服务,护理工作便需要不断更新,护理工作的强度也随之加大,从而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护理人员有效地开展工作,对护理服务质量也存在直接的影响,还可能产生护患纠纷,引起负面影响[1-2]。本研究为探究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相应对策,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对60名护理人员开展了分析探讨,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3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采取情绪压力干预的方案,选择30名护士为对照组,不作干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名,女性29名,年龄22~35岁,均值为(24.5±2.6)岁,文化程度:本科及其以上3名,专科9名,中专18名,护龄为1~21年,平均护龄为(7.4±5.7)岁;对照组中男性2名,女性28名,年龄21岁-32岁,均值为(21.4±3.2)岁,文化程度:本科及其以上4名,专科10名,中专16名,护龄为1~23年,平均护龄为(6.8±4.3)岁。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可有可比性,个体间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取向两组护理人员分发自行制定的调查问卷,了解其的压力情况。以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作为设计调查问卷的依据,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后,需经过护理专家确认问卷内容的效度以及信度无误后,完成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基本涵盖了时间分配、工作强度、护理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患者态度以及工资待遇或者人际关系等方面。问卷的每一项内容均分为1-4分,分值由低到高分别表示此项没有给自己造成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以及重度压力。问卷由主管护师进行分发并指导参与者以不记名的形式填答问卷,确保问卷信息的保密性。

1.2.2 压力干预方法

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不作任何压力干预,对30名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情绪压力干预方案,具体为:开展专题培训,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培训教育的形式给护理人员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中情绪压力、自身心理压力以及生活压力的具体表现,然后就自身心理压力、情绪压力以及生活压力对于工作生活的负面影响做详细讲解,使护理工作人员明白及时处理负面情绪的重要性。控制不良情绪方面的知识传授是本次培训的重点,通过向护理人员传授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让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工作生活中进行实践进而学会正确应对心理压力,引导护理人员建立一个有效的情绪管理模式[3-4]。

1.3 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后向两组护理人员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对于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压力来源分析

结合调查可知,该部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来源于多个层面,见表1。

2.2 干预效果分析

统计可知,在针对性干预的作用下,观察组护理人员 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得分最高的压力源(±s)

表1 调查对象得分最高的压力源(±s)

工作量大 3.40±0.79工资及福利待遇低 3.38±0.81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 3.21±0.83经常倒班 3.14±0.90晋升空间不大 3.05±0.78持续时间过长 2.92±0.87

表2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DS、SAS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对比(±s)

表2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DS、SAS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对比(±s)

对照组 61.2±1.2 58.1±1.1 60.2±3.4 58.3±2.7观察组 60.8±0.8 57.8±1.0 48.4±4.3 48.8±2.5 t 1.5191 1.1053 12.012 11.745 P 0.1342 0.2736 0.279 0.000

3 讨 论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特点

(1)护理工作内容广泛。由于心血管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包括心脏学家、血管外科、胸部外科以及神经学家等共同应对。经过治疗后,虽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症状可以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其恢复更需要护理人在护理、饮食、生活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特别关注,因此,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包括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的了解记录、患者饮食的指导与合理把控、用药剂量的调整以及康复锻炼的指导与心理指导等。(2)护理工作重。老年人占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的大部,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大,在老龄人口大基数的背景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数量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对于医院心血管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与内容也越来越高,因此为给心血管患者更优异的医疗服务,护理工作便需要不断更新,护理工作的强度也随之不断加大[5]。

3.2 应对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主要的压力来源是巨大的工作量、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较低等。工资待遇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人员最主要的压力源,因此,院方可以通过适当上调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压力;其次还可以通过适当添加护理工作人员的数量,通过人员配置的合理调整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本研究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进行情绪压力干预后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护理人员自身的情绪干预法同时院方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是缓解护理人员压力的关键。

综上所述,情绪压力干预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建立一个有效的情绪管理模式,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范亚平,田楠楠.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3(24):146-147.

[2] 李 婵.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及解决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12(01):115-116.

[3] 吴 宁.减轻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主要应对措施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6,34(21):35-37.

[4] 那 莎.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5,23(35):116-117.

[5] 姚来明,莫汝峰.心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12(06):888-889.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29.122.02

史 臻(1987年-),女,汉族,河南商丘民权人,研究生,护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E-mail:shizhen76@126.com

李 豆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