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2-22崔豫贵周龙威

关键词:危重症肺动脉球囊

崔豫贵,周龙威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崔豫贵,周龙威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目的 对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人在进修期间,选取进修医院2012年10月1日~2015年10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6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采取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以及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心功能,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心血管危重症;肺动脉漂浮导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效果

人们生活方式以及习惯的不断变化,使得近几年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人数有着明显的增加,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重点,主要是对治疗效果进行加强,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对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人在进修期间,选取进修医院2012年10月1日~2015年10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6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23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50~75岁之间,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体重38.22~80.73 kg。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52~78岁之间,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体重37.96~81.01 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可比性。且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加入研究,并签订研究知情书。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法进行治疗:将IABP导管经患者股动脉,于降主动脉进行置入,使用床旁的X-ray,对导管的插入深度进行检查,导管插入成功后,将其与反搏仪进行连接,并将球囊启动进行工作,根据患者心电图的显示,对触发模式进行选择,以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等情况为基础,进行反搏比例的选择以及调整,根据患者心电图R波显示情况,对反搏时相进行调整。

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采取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麻醉成功进行锁骨下的静脉穿刺,将静脉鞘管插入,并医护生理盐水中置入漂浮导管,确保导管并无漏气现象,经过鞘管将导管导入,并将肝素盐水充盈其中。经或曲静脉,将心导管插入患者的右心房,使用监测仪对患者的内压力波形进行检测,以血流方向,经三尖瓣后进入患者的右心室,于导管气囊内进行充气,保证可漂浮[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功能情况进行检测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情况调查表(±s)

表1 情况调查表(±s)

研究组(n=23) 84.21±14.2198.35±3.25109.63±12.2457.65±12.21对照组(n=23) 94.25±13.4293.52±1.24103.25±11.2461.24±11.25 t 7.2352 6.3621 6.0235 6.8204 P<0.05 <0.05 <0.05 <0.05

(2)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调查表(±s)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调查表(±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研究组(n=23) 42.52±6.98 38.98±10.24对照组(n=23) 8.24±1.25 11.25±2.54 t 8.8525 8.5222 P<0.05 <0.05

3 结 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通过对反搏球囊进行反复充放气这一动作,进而对患者的血压等进行改善的一种循环辅助设备,可有效加强对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并加强预后。而肺动脉漂浮导管,则是对患者的心功能等进行检测,并以其为指导,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调整,指导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避免出现用药盲目性的可能。

综合研究结果可发现,在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心功能,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对心血管重症疾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1] 王 超,白 敏,何书武.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08):1182-1186.

[2] 廖亿粦,林跃华,曾志文.肺动脉导管在危重心血管术中及术后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06):770-772.?

R54

B

ISSN.2095-6681.2017.29.91.01

李 豆

猜你喜欢

危重症肺动脉球囊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