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进展

2017-12-21王一冰

关键词:犯罪心理画像学报

王一冰,康 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110035)

【公安理论与实务研究】

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进展

王一冰,康 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110035)

近年来,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地获得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通过对过去30年来已发表的90篇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在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研究状况,分析该方面研究的特点,探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建议

在总结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主要且显而易见的缺点是几乎没有综合性研究能够确定这项研究是如何发展的。虽然犯罪心理画像领域内的研究数量和类型不允许其本身以这种方式被检验,但总结现存文献仍然对促进这一领域研究有价值。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总结可以突出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对这一领域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同时,总结可以降低不必要地复制或重复研究的可能性,即明确哪些研究已经获得足够的关注了,人们可以选择新的角度去研究。

本文的目的是进行迄今为止(1988至2017年)的犯罪心理画像文献的初步统计分析。具体来说,本文将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从而探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特点等方面内容,基于这一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从而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

一、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基本状况

本文呈现了到2017年7月为止可以找到的犯罪心理画像方面已发表的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更具体地说,笔者通过在CNKI网站上进行高级检索以确定使用关键词时能包括合适的选项:犯罪心理画像、犯罪侧写、罪犯侧写、犯罪剖绘、犯罪描述等。最后通过筛选掉人物传记及与犯罪心理画像主题无关的文章,列入本次统计的文章共90篇。

(一)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把从1988年到2017年这30年分成每5年为一个时间间隔,来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心理画像方面出版物数量的变化趋势。1988年被选为最开始的出发点,是因为1988年是以犯罪心理画像为主题的文章最早被发表的年份。将这30年划分为相等的时间间隔去做出版物趋势的测试,是为了查明关于这一领域的兴趣是否在真正的增长。显然,从表格来看,图1显示关于犯罪心理画像的文章数量从2000年已经开始大幅增加,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间,文章数量达到了17篇;而2006年到2011年这五年间,文章数量更是达到高峰44篇,仅2011年这一年的文章数量就达到12篇;而2012年开始,文章数量呈现下滑态势,2016年这一年的文章数量仅有4篇。

图1 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论文的数量

(二)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成果发表的期刊、作者及其从属关系状况

笔者统计了以犯罪心理画像为主题发表的文章期刊和作者的频率。总共有52个独立的期刊杂志发表了这些文章,大多数期刊只发表过一篇文章。发表相关文章数量较多的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4篇)、湖北警官学院学报(5篇)、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3篇)、犯罪研究(3篇)。

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从属于三个机构:专业的公安院校或政法大学(共16所)、综合性大学(13所)、公安机关(10个)。

此外,笔者还对该研究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统计,这样做是为了确定哪些学科为犯罪心理画像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如果来自同一研究领域的学者所撰写的文章占比例最大,那么便说明这一领域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的贡献最大。这一分析的结果展示在表1。

在从属关系方面,其他学科的学者(如犯罪学、侦查学、心理学、法学等)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贡献最大(占40%,文章数量为36);由犯罪心理学学者发表的文章仅有10篇,占11.11%;而由硕士或博士在读生发表的文章数量排在第二位(文章数量23篇,占25.56%),其中包括一部分硕士毕业论文和博士毕业论文。

表1 研究犯罪心理的文章作者其从属关系

二、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研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一)犯罪心理画像研究在所涉及犯罪类型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在这90篇文章中,笔者对关注某一特定犯罪类型的文章也进行了统计研究。其所涉及的犯罪类型包括以下五种:杀人(系列杀人、变态杀人)、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极端暴力犯罪、性犯罪和不明类型。从图2可以清楚看出,绝大多数的文章侧重于不明的犯罪类型(文章数量为79篇),这些文章都以犯罪心理画像为主题,从犯罪心理画像的各个方面进行论述;其次是杀人(占19.70%,文章数量为7篇);计算机和网络犯罪(2篇);极端暴力犯罪(1篇);性犯罪(1篇)。

图2 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所涉及的犯罪类型统计

(二)犯罪心理画像在研究主题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这90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研究主题:基本理论研究、侦查应用研究、国外研究与本土化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图3显示了最主要的主题是基本理论研究(占27.78%,文章数量为25)和侦查应用的研究(占55.56%,文章数量为50)。

图3 犯罪心理画像研究主题统计

1.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总的来说就是对犯罪心理画像理论的基本阐释和论述:何为犯罪心理画像、其本质和内容是什么、其历史发展情况等方面。

关于犯罪心理画像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指出,犯罪心理画像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心理特征群的描述[1]。

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付有志教授则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指的是对刑事案件的行为证据进行心理分析、刻画犯罪人性状与特征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就是说,犯罪心理画像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即心理分析的过程及其结果。付有志教授还指出,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指的是通过心理分析所描绘出的犯罪人性状和特征,具体包括:生物学性状、人口学性状、社会学性状、心理学性状、犯罪学性状[2]。

关于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发展方面,学者张广宇从犯罪心理画像的文学化、专门化、职业化和学科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必将越来越科学和规范[3]。作者郭瑞龙根据犯罪心理画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早期历史发展阶段、美国联邦调查局历史发展阶段、学院历史发展阶段和加拿大与荷兰的贡献四个阶段来进行阐述[4]。

2.侦查应用研究

关于侦查应用领域的研究文章数量最多。文章主要围绕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中如何应用、应用在哪些领域、对于具体犯罪类型的侦查应用以及是否有助于侦查实践等方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康杰教授从侦查讯问的角度分析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应用。他提出,应该充分认识到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于侦查讯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掌握在侦查讯问过程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的途径和方法[5]。作者张凯具体论述了犯罪心理画像在杀人案件侦查中的运用。他指出,在杀人案件的侦查工作中,犯罪心理画像分为分析研究、犯罪评估、解读真凶、调查和逮捕5个步骤,重点刻画犯罪人个性心理、年龄、性别等个人特征和社会性特征方面的内容[6]。作者曾晓海则是从心理学和侦查学相结合的角度对犯罪心理画像的概念、原理、缺陷等问题重新进行梳理,从而帮助其在侦查工作中得到更好地运用[7]。

3.国外研究与本土化研究

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仅有6篇。作者张若龙对FBI犯罪心理画像进行了系统述评。他认为,FBI的犯罪心理画像既不是万能的神话,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谬论,需要一分为二地对待[8]。学者付翠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适用案件条件及作用存在误区;犯罪心理画像的具体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9]。作者刘杰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我国发展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10]。

4.技术方法研究

浙江警察学院吕云平教授就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依据、逻辑形式和实践层次等犯罪心理画像的技术路线进行论述。他将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依据分为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痕迹;将犯罪心理画像的逻辑形式分为归纳式和演绎式两种[11]。

作者张映雪在总结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时也提出,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犯罪心理画像大致可分为归纳式和演绎式两种[12]。

此外,为了探索研究的成熟性,我们检验了研究的作者是否采用统计学方法来获得结论。即检验作者是否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遗憾的是,笔者总结的文章中包括任何形式的统计分析研究的文章寥寥无几。因此,在该领域的绝大部分研究是基于对文献的非系统性评价或研究作者的观点。

三、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研究标志着迄今为止的犯罪心理画像文献的一个定量总结。退一步并思考一个领域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是产生知识建构的必要步骤。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总结分析,但研究结果还是发现了当前研究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道路,并且为推进这一领域提供了方向。

(一)关注国外最新动态,帮助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走出困境

从图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以犯罪心理画像为主题的文章数量从2000年开始大幅度增长,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间,文章数量达到了17篇,而2006年到2011年这五年间,文章数量更是达到高峰44篇,仅2011年这一年的文章数量就达到12篇;而2012年开始,文章数量呈现下滑态势,2016年这一年的文章数量仅有4篇。我们不难发现,以犯罪心理画像为主题的文章撰写开始步入平缓期甚至可能是瓶颈期。笔者认为,国内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滞后,近年来甚至找不到新的研究重点,这要求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多关注国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外犯罪心理画像的新进展,以推动我国的犯罪心理画像研究。

(二)注重犯罪心理学人才培养,解决专业研究人才不足问题

根据表1数据,我们发现,由其他学科的学者撰写的文章数量最多(36篇,占40%),其中侦查学领域的学者的文章数量最多。可以看出,犯罪心理画像与侦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侦查学者注意到了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领域的作用。而由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学者发表的文章则仅有10篇,占11.11%。这也启发了笔者:犯罪心理画像只有应用于实践,为侦查实践服务,才能创造价值,才能有成果得以总结。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探索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中的应用,在侦查各个阶段的应用,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拓展犯罪心理画像更多的应用价值。

同时,笔者认为,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从事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欠缺,远不能满足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且能够应用和胜任这项工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今后我国更应该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三)拓展犯罪心理画像研究领域,充分发挥其作用

研究遇到瓶颈,这与我们上文提及的文章涉及的犯罪类型和文章统计成熟性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如图2所示,笔者统计的这90篇文章中,指定某一犯罪类型而进行论述的文章有限,所研究的犯罪类型更是有限:杀人案件、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极端暴力犯罪、性犯罪以及不明犯罪类型,且不明犯罪类型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在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时,就所关注的罪行而言,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没有指定任何一种类型,事实上,大部分的文章认为犯罪心理画像从整体上来说与犯罪相关,但不是专注于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犯罪的特定类型。当犯罪的一种特定类型被集中关注时,这个类型最有可能是杀人,然后是连续杀人和强奸。这一发现很有意义,因为犯罪心理画像似乎是最常用于人际关系犯罪的这些类型。而笔者认为,等待我们去探索的犯罪类型还有很多,如盗窃、儿童犯罪等,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些犯罪类型,而应该利用犯罪心理画像的优势为更多犯罪类型的侦查研究服务。

就研究的主题而言,迄今为止发表的多数文章都是专注于什么是犯罪心理画像,犯罪心理画像如何进行,其什么时候有用的讨论性文章[13]。见图3可看出,55.56%的文章侧重于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中的应用;27.78%的文章侧重于对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阐述。事实上,犯罪心理画像不仅仅应用于侦查领域,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犯罪预防、人质解救与谈判等领域。

(四)改进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方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遗憾的是,尽管犯罪心理画像倍受关注和争议,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仍十分缺乏成熟性。例如,目前的分析结果表明,关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绝大多数发表文章不存在任何统计分析,也就是说,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缺失严重。这也导致了对犯罪心理画像的争议颇多,因为没有学者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针对这一领域研究,最主要的障碍是获得可靠和准确数据的机会。大多数研究者从第三方来源获得数据,如外文文献、报纸的报道、庭审笔录、警察数据库等诸如此类的数据[14]。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各种方式受到限制。例如,罪犯经常编造自己的犯罪行为;档案资料(如警方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也很可能是存在问题的。理想地说,使得数据的每个单独来源相关的问题最少化,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应尝试从各种渠道收集数据。毫无疑问,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也需要执法人员和学术界之间的紧密合作。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档案信息系统,在人员、条件、经费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将对侦查工作、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乃至犯罪预防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李玫瑾.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04):1.

[2]付有志.解码犯罪心理画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03):136-137.

[3]张广宇,付有志.犯罪心理画像的演进[J].法制与社会,2015(04):247-250.

[4]郭瑞龙,康杰,邢锦宏.犯罪心理画像历史发展评析[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06):53-56.

[5]康杰,魏文旻.论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78-80.

[6]张凯,马红平.犯罪心理画像在杀人案件侦查中的运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1):22-27.

[7]曾晓海.犯罪心理画像的侦查学新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4):25-29.

[8]张若龙.FBI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评述[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04):75-80.

[9]付翠.关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本土化应用的思考[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16-20.

[10]刘杰.国外犯罪心理画像简述及其本土化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01):174-180.

[11]吕云平.犯罪心理画像的技术路线[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60-65.

[12]张映雪.浅析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133-135.

[13]Dowden C,Bennell C,Bloomfield S.Advances in Offender Profil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ofiling Literature Published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J].J Police Crim Psych,2007,(22):44-56.

[14]Gregory N.Offender profil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r J of Forensic Pract,2005,(07):29-34.

ResearchprogressofprofilingcriminalmindsinChina

WangYibing,KangJie

(ChinaCriminalPoliceCollege,Shenyang110035,China)

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profiling criminal minds in China.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90 articles on profiling criminal mind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past 30 years,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rofiling criminal minds in China,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and explore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to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promote in-depth development in this research area.

profiling criminal minds;research progress;problems;suggestions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犯罪心理画像在公安实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14DFX037)”及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犯罪心理画像本土化的困境及出路(项目编号:W20153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一冰(1993—),女(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基础教研部犯罪学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康杰(1968—),男(满族),辽宁铁岭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基础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

2017-09-15

D631.2

A

1009-1416(2017)06-015-05

【责任编辑:王瑞红】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画像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致敬学报40年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