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近代“民主”的思考

2017-12-20杨茜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民主历史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是要反侵略反封建主义,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浪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有识之士,也诞生了几位带领中国革命走向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人物。而孙中山先生则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之一。他指导的辛亥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而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不管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发展阶段上看,三民主义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有自己不同的历史见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历史价值取向。本文就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和辛亥革命为例,粗浅分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中国近代“民主”的认识。

一、封建时期的“民主”

“民主”一词并不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下也有。而“民主”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社会性质阶段中所代表的概念不同。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民主”代表“人民的主人”,象征着人民的统治者、君王。人民生存的政治、经济、思想环境取决于君王的统治手段。而君王的治国态度极大的影响着百姓的生存状态。德治,或许较为顺应民意,体现朴素的民本思想;暴政,则容易导致民不聊生,激化社会矛盾。当矛盾激化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要么改朝换代要么政府强势镇压。那么,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为主流的中国传统历史中遗留的民生问题,在近代化浪潮中也日益暴露出来。

二、近代化潮流中的“民主”

随着西方殖民者强势入侵中国后,客观上逐渐把中国与世界衔接起来。也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西方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相对先进的思想也被大量传入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西方的先进产物,开始学习西方的探索。例如: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这个阶段,是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挽救日益走向末路的清政府而关注西方的先进技术,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但这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也没有真正体现对“民生”的重视,而当时清末时期,西方的“民主”、“民生”已经在这个国家洒下种子,只待适合的“土壤”和“水分”就能生根发芽、遍地开花。不管是林魏的开眼看世界,还是洋务运动,都反映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本质目的是挽救大清王朝。在面对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割地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大,清政府仍然把这个重担强压在人民肩上。人民长期处在一个艰难却已习惯了压迫和剥削的状态。这是的“民主”仍然是封建意识形态的“民主”。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民或多或少开始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刺激,“洋人”们的“民权、平等”像针扎一样开始刺激中国百姓的神经。

接下来,康有为、梁启超掀起的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制度,开始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从维新变法的规模与影响力来看西方的先进思想已经开始在中国生根。这些西方先进思想当中绝大部分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思想,而梁启超也在20世纪初期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知识当时资本主義制度风头渐起,马克思主义没有过多的被人们关注。维新变法可以说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只是变法领导人把希望寄托在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君王身上,也预言了维新变法的失败。京师大学堂在这场浩劫当中幸运存活,成为后期宣传先进思想的阵地。改良的道路失败了,激进的革命派在各地不断发展起来。之后便是革命派采用强硬的手段开始“造反”,矛头直指象征着“封建”的清政府。为什么革命派能够掀起如此声势?一方面是清政府本身“无力回天”,就算推行了新政也没能继续存活下去。另一方面,我认为应当是革命派的发展规模逐渐壮大能支撑他们“造反”。壮大的基础则是民主思想的发芽长叶。人民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民主、平等,辛亥革命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政权后,西方的“民主、共和”如重锤般敲醒中国人。人们纷纷开始深入了解“民主”,这时的民主概念逐渐转变为“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但是,由资产阶级建立的民主共和国真正落实了民主吗?我认为应当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

首先,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却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依赖性导致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表现得并不彻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使民主落实到全体国民,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后来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后,原来渗透到革命中的封建势力伺机复辟,民主共和制岌岌可危。人民在名义上获得了了民主,实际上却没能真正享受到民主的权利。另外,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很大程度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没有广泛关注中下层百姓的权利,这也跟资产阶级在建权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妥协、依赖有关。另外资产阶级忽视群众力量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关键因素。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到的“民主与科学”,再到后来的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关注群众力量。这是中国人民从学习西方制度上升到学习思想文化的高度。知识分子们认识到不仅要注重上升学习思想高度,同样也应当注重扩大群众基础的宽度。真正的民主应当是全国人民的民主,而不仅是针对极少数人的民主。在这样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一个为人民做主的政党的诞生,群众逐渐接受新思想,最终促使了民主之花遍地开放。

我国走上民主的道路曲折艰难,只有能让广大人民真正享受民主的权利,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作者简介:

杨茜(1988—),女,汉族,云南德宏人,中级教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历史专业;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教学);邮编:678400。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民主历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新历史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