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引导 激发小说阅读的兴趣

2017-12-20倾昌林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朵夫知己托尔斯泰

倾昌林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阅读量少,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其次,阅读的书籍良莠不齐。有相当多的学生对网络上的快餐作品情有独钟。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引导他们好读书,读好书是十分必要的。分析课外阅读不理想的原因,一是初中生的作业多。主要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教辅资料,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二是即便有时间,网络游戏的诱惑,好多学生难以抗拒。那么,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阅读,就十分重要。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课外阅读时,采用如下做法。

一、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对故事的好奇,天性使然。因为好的故事,必然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多么具有诱惑力。有些故事情节在读者的预料之中,而更多的则是预料之外。预料之外,更容易吸引读者。笔者在教授茨威格的作品《托尔斯泰》时,就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托尔斯泰的《复活》。这是托尔斯泰晚期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毅然选择了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沙皇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讲故事的时候,我适当设计悬念,引导学生认识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在讲完列赫留多夫始乱之、终弃之的故事之后,我让学生猜十年之后在法庭上再会时,列赫留多夫将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这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结局。肯定了学生的思考成果之后,我再去讲托尔斯泰的故事情节。真的出人意料。人性是多么复杂,纯洁到堕落是如此快速,易如反掌;而堕落到重生,则是如此艰难。一个人内心的煎熬,良心的重现,不亚于一场生与死的激烈战斗。这就是列赫留多夫给我们的警醒。加入这样的点评,学生陷入了沉思。课后,我强烈推荐学生去读原文。等到几周之后,我旧事重提,询问学生阅读进展,我惊喜的发现,全班有一半多的学生阅读了《复活》,我终于让学生在课外閱读上“复活”了。此时,我让学生再次品析茨威格所写的《托尔斯泰》,学生的精彩发言,令我大吃一惊。以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以恰当的点评启发学生,双管齐下,学生对大部头的作品也能认真阅读。

二、以名著中精彩细节的赏析,激发审美意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在作文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在谈到心理活动的描写的时候,我以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精彩细节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本书第三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又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觉滚下泪来。”这是宝玉不避嫌疑,在众姊妹面前公开称扬黛玉时,黛玉恰好听见了之后的心理活动。悲喜惊叹,“四味”杂陈。复杂细腻的微妙心理,一一分陈,如江河之九曲十八弯,回环曲折,让人叹服。之后写了宝玉诉肺腑之情,宝黛的感情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地步。紧接着,便是宝玉挨打的情节。“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同样,虽有红楼,不读,不知其美也。无论是其语言、人物、环境,还是其对女性的尊重和赞赏,读来都是让人受益匪浅。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在作文完成之后,我发现有学生开始去阅读《红楼梦》了。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本要让学生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没曾想却激发了他们读《红楼梦》的兴趣。后来,在讲课教学过程中,我提到《红楼梦》的情节时,已经有学生能与我“疑意相与析”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引导他们读好书,好读书,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会起到积极作用。小说当中直观的呈现出的人物形象,会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让他们明辨是非,追求高尚,拒绝邪恶。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学大禹治水,要“导”,不可学其父鲧,意图一“堵”了之,是不行的。

猜你喜欢

朵夫知己托尔斯泰
前路有知己
聂赫留朵夫羞愧中的利他性与利己性
——《复活(节选)》中的人性理想寻找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人生难得一知己
罗曼·罗兰为敬隐渔译《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发表的题词:《若望·克里斯朵夫向中国的弟兄们宣言》
忘记自己的人
“知我”何必是“知己” “千转”之“转”应通“啭”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