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发问与释疑方法

2017-12-20倾昌林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范仲淹美文主旨

倾昌林

洛克威尔曾经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现状,最欠缺的是“多思善疑”。在语文新课标中,对初中生的阅读有这样两条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为了在课堂上达到这些目标,其中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发问和释疑。关于课堂的发问和释疑笔者有这样的尝试。

一、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自主发问的前提是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牵着蜗牛去散步,不急不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深入到文本当中。如果没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一上来就发问,那是教师自导自演的自欺欺人的把戏。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讲究学习要“熟读精思”,把“熟读”放在首位,是很有道理的。在熟读了教材的基础上,学生如果还在对是否发问心存疑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人是会思考的芦苇。这是法国人帕斯卡尔的名言。人的生命虽然很脆弱,但做为人,我们最骄傲的地方,就是我们能思考,我们会思考。同学们,把你有疑惑的地方告诉老师和同学。”鼓励之下,总会有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出的问题有深有浅。这个时候,特别要保护提出简单问题的学生。因为课堂上,往往简单的问题刚一提出,马上会有一些学生嘲笑。老师一定要鼓励。“提出一个问题,哪怕它再简单,也证明了我在思考。大家应该知道: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再丑陋,也是努力的结果啊?还有,嘲笑别人似乎不是一种美德吧。”有了这样的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概括写在黑板上,不要急于回答。每个问题后面,写上提问学生的名字。这样“版权所有”,更能鼓励学生质疑。通过学生发问质疑,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疑点难点在哪儿。备课时的重难点,有时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上,并不一定很准确。如何解决学生问题?课标给出了很好的方法: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讨解决。能过通过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放手由学生解决。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力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整体把握教材

教师的问题,是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的问题必须是发学生所未发。具有全局性。提纲挈领,深入发掘文章的思想,写作方法。另外,教师的提问不应过多。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认真思考,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同样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強调的是合作讨论的好处。同时,也要认识到,“家有十口,主事一人。”“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该教师讲解的要竭尽全力去讲,讲透,讲明白。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例如:学习《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后,在两篇美文的构思的探究当中,我努力让学生明白:范仲淹的文章,主旨是在劝勉好友滕子京振作精神,为国为君效力的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天下并非赵天子一人的天下,所以要先忧后乐。在这个主旨的指导下,首段的叙事宜简,繁则影响下文的议论,头重脚轻;迁客骚人所览之物及所感,阴晴悲喜形成对比,是为下文做铺垫。要明白,遇阴悲,遇晴喜是人之常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当超越个人的得失,以君王国事为重,春恨秋悲皆自惹,迁客骚人太在乎自己的得失了。至此,我们明白了范仲淹的苦心,“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叙事,写景,都是盘马弯弓,直到第五段,才发表了慷慨淋漓的论述。学习古仁人,要做大丈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的美文,确实美。美在他的自信乐观,美在他的风流蕴藉。从头到尾,给人感觉是老冉冉之已至,乐绵绵犹未绝。他的主旨是实践了范仲淹的主张,与民同乐,而且还超越了范仲淹。不仅与民同乐能办到,而且是举重若轻。治理小小的滁州城,喝着酒,赏着花,下两盘棋,就行了。滁州依然生机勃勃,百姓安康富足。大有“耒阳县凤雏理事”的风范。所以,这篇美文,从头至尾的写景叙事,处处有太守的影子,处处乐贯串其中。《醉翁亭记》,原来是一篇游记啊。到何处游?见什么景色?出游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回?简单的游记,写得不简单。

课堂的发问,学生要鼓励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发问。“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力争在发问上,让学生百家齐问;教师的发问,要提纲挈领,直击要害,给学生以启迪,引导他们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范仲淹美文主旨
美文欣赏
美文阅读
主旨演讲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平淡真实显主旨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范仲淹教子俭朴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