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12-20商莉陈海琼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莉++陈海琼

摘 要: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其内容和结构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有助于改变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脱节的现状,而且对促进和实现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统一,使体育教育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仍存在重技术轻锻炼的倾向,致使大部分学生体育意识观念不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不能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心理学视角

1引言

体育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习正确运动身体的重要手段,而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推进这一目标实现的指导方针。既是方针,一成不变会导致迂腐古板的教学,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进行改革和创新,故而为体育教学改革。从大体育观视域下看待体改,是指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代体育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其动态发展规律,对其体制、结构、模式、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革新,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化的协调统一。它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发展,也要关注体育教学体系的动态发展,它不仅对教师和学生的体育状况提出更高要求,也对教学内容、方法、思想和心理等因素作出更科学的调整。体育教改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一些长足的发展,但众多研究者研究体育教学改革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与手段,而忽视了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培养;偏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心理素质的塑造;偏重于教学成绩的提高,而弱化了终身体育思想的渗透。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区别与普通高等院校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也区别与普通高等院校,以“强身育人,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教育方针,重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强身健体的实际功效以及把体育精神带入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中的终身体育的思想建设。以此为依据和标志来度量当代体育教学,发现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2.1教育观念不先进

自1953年设立体育协会以来,各种分会、田径协会、篮球协会等项目的协会以及其他体育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自1979年底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恢复后,至今已是47个国际体育组织和26个亚洲体育组织的会员,我们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振奋了民族精神,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重视。而体育教学作为社会体育的先导,更承载了发扬体育精神、全面建设身心健康的重任。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似乎还仅仅定位在“学好体育知识、锻炼强健体魄”的初级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仍局限于传授知识,强化技能为主,这是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不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提升体育教学观念,将体育教育与终审体育思想结合,快乐教育、健康生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規避初级阶段的狭隘目标,仅把体育作为一种竞技,仅注重教学技巧的实施和仅关注教学成果的达标与否。

2.2教学资源匮乏

在目前,大多数国办高职院校在发展中步履艰难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因办学经费紧张和严重短缺所造成的办学条件简陋,实验设备落后,见习实习训练场地和费用不足,更是其主要原因。而体育教育并非在其主要的教学计划之列,故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所需资源更为匮乏。由于体育课程教学时间空间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使得体育教学为职业能力培养让位,诸如课程设置、场地安排甚至师资培养都达不到学生正常所需。更有甚者,体育教学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提交上一个合格的答案,事实上这一大打折扣的体育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而阻挡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成功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

2.3教学目标单一化

体育教学多以课堂上传授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术为主要目的,没有重在课堂所学在日后终身体育运动中的使用的培养。教学目标单一,仅保证了体育课程的实施,但未提供更多的项目供不同兴趣的学生参加。教学目标的单一还体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多以完成课堂体育教学任务和期末体育测试考试为自身目标,并未把课堂所学运用于日常体育锻炼中,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教师以体育教学为任务,学生视上体育课为完成一门学业,还是及其不重要的学业之一,目标的单一化使得师生都未真正投入兴趣,乐在其中。因此,体育考核改革应该作为体育总体改革中的突破口,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充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而不是竞技意识、得分意识。

2.4教学考核形式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考核目标,多以学生的某项或某几项体育技能为主要对象,考察其速度是否达标,动作是否合格等。这样机械形式化的考核目标,扰乱学生对学习体育的真正目标的认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考前临阵磨枪反而使得学生单纯记忆或强化某些竞技项目,既使得肌肉短时间内疲劳,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使得视体育考核为应试教育,这种任务式的压力不利于心理健康。事实上,抛开这些负面效应,形式化的体育考核也没有真正检测到在校学生的体育水平。

3心理学视角下体改现状分析

3.1学习动机不够强烈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高职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及中小学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这门教学学科的内部需求不高,导致学习体育目标不明确。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体育教学在学生没有学习动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开展,但却无法维持其长期有意义的学习。由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对于保持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具有重要作用。endprint

3.2学习态度决定行为

态度是个体对特地对象(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其中蕴涵个体的主观评价(赞成或否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学习态度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远不如体育院校的学生,学习态度非常不积极,导致学习行为的散漫,对待体育教学活动敷衍了事,平时课上不认真,课后不锻炼,考前抱佛脚。若具有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在教学中学习和内化体育精神,平时将体育锻炼视为常规活动,在考核中也一定会有优异的成绩。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所以学者们常说,好的态度是良好行为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不仅是在对待体育活动上,在其他学科教学上更为重要。

3.3形式的趣味性不够

传统的体育授课形式多以理论结合技术,结合一些体育竞技比赛,过分强调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过程,不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而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存在程序化、固定结构的特点,每节课都是热身、讲解和自由活动这三个基本阶段,约束了学生本身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周而复始的教学程式,难免使学生感觉枯燥,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教学和教学大纲的更新上也没有追赶时代的脚步,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没有加入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推陈出新关键是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变,让体育教学符合学生身心需求的发展环境。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出于青春后期,思维活跃,心理稳定性还较差,有叛逆性,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对事物的模仿能力很高,结合这些特点,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更灵活有机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形式更丰富的课程安排,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满足其心理需求。

4体育教育的心理功能与启示

4.1愉悦身心

体育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快乐体育,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身心上的愉悦感可以蔓延到人际交往及其他学习活动中,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而要使得体育成为快樂体育课程的设置新颖、活泼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诱因。因此,学生在教改中既是教改的对象,也是教改的主体,而以往教改过程集中在对教学技术的改进和其它硬件设备的完善,教改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很少。事实上,学生作为有思想的一个群体,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考核效果来检验体改的方向是否正确、设置是否合理和进步是否明显。同时,他们对于探索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对于习惯在传统模式下教学的老师自身的职业倦怠是一个很好的冲击,会加速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体改效果也将趋向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快乐体育。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达到愉悦身心的体验。

4.2坚韧品质的塑造

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强调了拼搏与进取的体育精神。奥运赛场上,每一个成绩的背后都是无尽的训练,正是在这种坚持的训练下,每一个运动员的内心都是强大的,他们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仍坚持而不轻言放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远没有世界赛场上的竞争和残酷,但体育精神是一致的,即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仍需保持坚定的拼搏精神、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这种精神放入学习和生活中,也必将是莘莘学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过分关注考试是否合格是一叶障目,未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面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培养状况,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在运动中塑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品质。这一结论同样可以推广到中小学以及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中去。

4.3提升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良性的积极情感,在心理学上也称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而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不断超越,让参与者在攻克一个个目标后强化成功的体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因而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设置阶段性目标,重在参与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我能行,积极肯定自己,每一阶段的目标完成都是一种良性的自信心的提升。同时,教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定客观可行的目标以及制定不同的锻炼方案,因人而宜,使得体育教学活动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5结语

未来的体育教学改革不仅应加强教学技巧的改进,更应注重教学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实际价值。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打造更具娱乐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元、趣味活泼的教学形式,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磨砺坚韧的品质,不断提升自我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涛.对高职体育教改政策的试解读[J].武魂,2013,11:95.

[2]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02-107.

[3]王翠兰.高职院校体育教改对策研究[J].武魂,2013,07:124-125.

[4]叶蓁.关于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体育教改工作的几点心得[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5:35-36.

[5]杜新宝.论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高校体育教改的作用[J].运动,2013,09:89-90.

[6]胡勇.浅谈高职体育教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2:84-85.

[7]陈俊.浅谈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模式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20.

[8]杨宁萍.体育心理学教材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甘肃高师学报,2016,06:90-94.

作者简介:

商莉,女,汉,江西赣州,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