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

2017-12-20李培培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实训平台智能制造创业教育

李培培

摘 要: 创业教育是一种与职业教育使命相契合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提出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坚持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这种模式有可能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亮点。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实训平台 创业教育

根据国情及社会发展状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因此,教育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报告精神的基础上,推动各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通常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创新创业品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企业家精神及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而不仅仅是创业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更不是让学生都去创业。美国百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认为[1]: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密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后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社会的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按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在促进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业压力的进一步缓解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设计了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为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呼唤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大会一致认为创业教育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随后,在1991年的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共同认定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的内涵:“从广义上说,即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2]199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而将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则是在1999年于首尔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即创业教育是一种与职业教育使命相契合的素质教育。在创业教育体系中,相对于理论的传授,实践被认为是更重要的环节,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说,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因,但这种有着被动、救急特征的创业教育注重了对创业教育外在形式的模仿学习,却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我国的创业教育自教育部在2002年4月确定9所院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以来,主要形成以下几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通过组建智能化、实体化的创业教育教学机构,推进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推行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创业(创办公司)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表现却差强人意,据统计[3],中国大学毕业生走创业之路的比例不足5%,《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我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而美国大学毕业生占25%,日本占15%。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游离和割裂[4];创业教育内容零散,教育方式和途径单一[5];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6];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仅限于少数学生,受益学生面较小[4],等等。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时,缺少合适的与专业紧密结合融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载体。

二、“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是理想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围绕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建立起来的硬件环境或载体,可以是校内资源,也可以是校外资源,主要形式有科技园区、创业园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其承载的创业教育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氛围营造与文化宣传,二是创业模拟活动与经营体验,三是创业项目策划与孵化。

“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是集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可以成为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1.在认识层面上,“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解决了“创业教育实践”等同于“创业实务”的问题。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仅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重视创业教育中实务技能的训练,只注重成立公司,培养老板,忽视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前高校比较广泛的形式是设立自由贸易市场或小商品一条街等,没有明确的培养方案,没有构造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endprint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创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因此,很少有学生认真思考,导致一些学生在认知上对创业是一个文盲,在实践上是一张白纸。有调查显示[7]:将创业活动理解为“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或者“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从事创业活动的目的方面,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其次才是“赢利”。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学生赞成在大学阶段参加创业活动。所以,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的学生依托实训平台开展专业训练,生产橡胶制品时,要求学生按照公司生产要求,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出合理配方,但同时把“成本核算”嫁接到这项工作中,让学生从市场角度评价配方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通过“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创业教育,并不是直接指导他们开展创办企业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兴趣。

2.在操作层面上,“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解决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特别是专业实践教育严重分离的问题,将两者渗透融合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技能,创业教育应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每个学科都蕴含丰富的创业素养教育内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8]。同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合渗透创业教育,不仅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保障,而且是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的全新举措。

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修订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元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观念、技能、能力、心理”四个层面设置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如在专业课程中,针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开发《塑料产品营销学》等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

有研究表明,工科背景的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后更愿意从传统的就业路径转向创业,择业范围呈明显扩大趋势。创业教育给他们提供了高度适用于知识经济的知识和技能,从某种角度帮助他们重新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而使他们有可能抓住战略性的商业机会成为未来的新型企业家。因此,如材料类等有工艺设计和具体产品的工科类专业,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工程院校发起并建立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生产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目标,借鉴企业分工序管理的理念,设计市场调研与分析、工艺选择与优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质量检测与评价、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五个实践环节,分五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基本创业者素质的“准创业者”。学生设计、生产的脸盆、口杯、肥皂盒等产品可以选用为学生的生活用品。

3.在学生层面上,解决“创业”高不可攀、无从下手的问题,消除其畏惧心理。由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端于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因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自开始就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创业教育资源仅投入在学业优秀并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的学生,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关注、引导和帮助。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训的同时,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跟随教师创业,实现了创业教育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创业实务训练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提高了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活动的能力。因此,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是“广谱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商学院学生的“专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并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4.在平台层面上,解决大部分学生创业无“业”可依的问题,为全体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类似于勤工俭学,提供面向校园学生的普通服务,如快递收发、小商品销售等,与专业领域、市场领域、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关联度不大,技术含量低。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解决学生创业无“业”可依的问题。

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广谱式”的创业教育。

三、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设计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SHE)200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在于跨学科教育模式(cross-disciplinar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某种能力应该通过从事需要这种能力的活动获得。也就是说,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培养创业能力所需的素质与其说是一门新的独立研究领域,不如说是对学科教学过程的重构[9]。“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作为理想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融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培养“仿真型企业家”。

1.创业实践准备。走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了解其建立的过程,产品或服务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创业者的心理历程与创业体验,创业难点,资金来源等。选定创业项目,提出创业目标,对自己创业的可能性進行评估。本阶段主要是了解创业和感受创业,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主。

2.企业经营体验。走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参与企业经营,了解经营策略、管理理念与管理办法、成本及效益估算等。对企业进行全面剖析,找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建议。拟定创立企业的经营方案。本阶段主要是理性认识创业资源、创业企划、创业团队等。

3.创业能力提升。跳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创业者及创业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汇报交流创业方案,让学生分享创业体验,发现自身作为创业者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得到各种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创业创新的综合素质。本阶段主要帮助学生认清创业所需关注的问题,鼓励并帮助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自主创业。endprint

四、结语

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形式,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在企业中学习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训练平台,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经营、管理和成长服务,并在服务中提高创业创新能力。这种模式有可能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蒂蒙斯.蒂蒙斯创业学丛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Sarah L. Jack, Alistair R. Anders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Producing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 Research, 1999(5):110-125.

[3]汤国明,刘东菊.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41-144.

[4]傅兆麟,谢红霞,兰希秀.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5]刘建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34-135.

[6]姜莉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257-258.

[7]毕佳洁,李海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J].文教资料,2011(2):5-7.

[8]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6):82-83.

[9]Mars M. M., Metcal A. 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 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9,34(5):63-73,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2016SJD880081)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C-b/2016/03/27)阶段性研究成果;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XGY201613)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品牌专业(PPZY2015B1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平台智能制造创业教育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