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2017-12-20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导尿管无菌

张 玉

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张 玉

目的:探讨影响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具体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结果:158例患者中共有74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46.84%,女性患者感染率显著的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留置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比例呈现出了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女性患者发生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较大,正确的无菌操作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感染原因;预防措施

10.3969/j.issn.1672-9676.2017.23.044

相关的临床实践和报道结果显示[1-2],在临床上引发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具体原因,从而找出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预防措施。我院对收治的158例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分析,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接受留置导尿的患者158例(此次研究不包含放置导尿管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其中男63例,女95例。年龄35~86岁,平均(64.13±22.11)岁。

1.2 方法 标本采集: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无菌操作和说明进行。具体的标本采集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在导尿管与集尿袋引流管连接部位,靠近尿道端5~10 cm处,在未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情况下,反折尿管,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直接穿入乳胶导管,抽取3~5 ml尿液,注入无菌试管,立即送检。

1.3 判定标准 判定患者尿路感染的标准为尿细菌培养G+球菌菌落计数≥104cfu/ml,G-杆菌菌落计数≥105cfu/ml者判断为尿路逆行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百分率进行描述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导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的158例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中,共有74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46.84%。其中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30.65%,女性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57.29%,女性患者感染率显著的高于男性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导尿管不同留置时间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结果如下:随着患者留置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比例呈现出了显著升高的趋势。其中,当留置时间为1~3 d时,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仅为10.00%,而当留置时间达到和超过10 d时,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00.00%。具体不同留置时间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情况详见表1。

表1 导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分析 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比较结果如下:74例尿路感染患者,经检验(排除同一患者多次检验出同一病原菌的情况),共检出病原菌株数量为126株。患者平均感染病原菌数量为1.70株。按照患者检验出病原菌株数量情况来分析,检验出1种病原菌的患者有33例,所占比例为44.59%;检验出2种病原菌的患者有30例,所占比例为40.54%;检验出3种病原菌的患者有11例,所占比例为14.86%。从患者病原菌株种类的分布情况来分析,G-杆菌的数量最多有64株,所占比例达到了50.79%;G+球菌共有39株,所占比例为30.95%;真菌23株,所占比例为18.25%,具体的分布情况请详见表2。

表2 患者病原菌株种类分析(株)

3 讨 论

3.1 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 相关临床研究和调查统计发现,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人员的临床操作不当存在一定联系[3-4]。同时,由于尿道与肛门临近,患者非常容易遭受来自于粪便、分泌物等的污染,如果我们相关的医护人员不能按着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话,就很可能致使插管时导管末端被污染,这就增大了患者造成尿路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女性患者来说,由于女性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尿道容易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74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为74.32%,女性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同时,在具体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操作,如果强行插管,很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从而产生感染[5]。

导致患者尿路感染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结果显示,留置时间在3 d以内患者,其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0%4/40,留置时间超过6 d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就已经超过了50%,而当留置时间超过10 d的患者,均发生了尿路感染。由此可见,尿路感染的发生比例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导尿管留置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患者尿道以及相关组织对于细菌的免疫和抵抗能力,使得患者的局部整体抗击细菌的能力变弱,从而导致了感染的发生[6-10]。

3.2 预防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措施 针对上述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我们临床医学工作者需要注意:(1)要加强无菌观念的贯彻实施与落实。具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实施。(2)要确保尿引流装置的完整性和密闭性。(3)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留置尿管的时间,一旦具备撤管条件时,要第一时间撤管[10-15]。

总之,结合本文的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女性患者发生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较大,并且正确地无菌操作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同时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1] 杜 震,乔庐东,陈 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尿路感染现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5):393-395.

[2] 赵晓利,刘建芳,里 焱.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23-2525.

[3] 张晓莹.康维抗反流引流袋对防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70-71.

[4] 尚 静,王培昌,张蕴秀.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J].山东医药,2012,52(12):94-95.

[5] 郭 勇,赵燕霞.左氧氟沙星与呋喃坦啶配伍三金片治疗男性急性尿路感染疗效比较[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2):148.

[6] 余祖辉.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生物膜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443-2445.

[7] Estinville MF, Hessels A, Davis J. Journal Club: Developing a user-friendly report for electronically assisted surveillance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7,45(8):822-823.

[8] 王 洋,吕媛媛,周 岩.肺栓塞合并尿路感染并发类白血病反应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519.

[9] 吕 艳,全 晖.医院尿路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299-2301.

[10] Jena J, Sahoo RK, Debata NK, et al. Prevalence of TEM, SHV, and CTX-M genes of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isolated from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s[J].3 Biotech,2017,7(4):244.

[11] 张俊芝.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与预防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70-71.

[12] Bardoloi V, Yogeesha Babu KV. Comparative study of isolates from community-acquired and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ith reference to biofilm-producing property, antibiotic sensitivity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J].J Medi Microbiol,2017,66(7):927-936.

[13] 郑 珉.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730-1731.

[14] Crnich CJ, Jump RL, Nace DA.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Older Adults: A Paradigm Shift or Therapeutic Nihilis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17,65(8):1661-1663.

[15] Gorelik Y, Paul M, Geffen Y, et 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Due to Nontyphoidal Salmonell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2017,353(6):529-532.

Causeanalysisandpreventionofurinarytractinfectionscausedbyurethralcatheter

ZHANGYu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58)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pecific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aused by urethral catheter. 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ho have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for study. Result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ha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out of 158, with 46.84% of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wome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infections than me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with the increasing indwelling time of urinary catheter, the propor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risk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s high in female patients. The correct aseptic operation and minimizing the indwelling time of urinary catheter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aused by urethral catheter;Infections caused; Preventive measures

473058 南阳市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张玉: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8-19)

(本文编辑 刘学英)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导尿管无菌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