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育中的“善用其心”

2017-12-19倪颂文

大观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观察法教育

倪颂文

摘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掌握一定的实用技巧,学会善用其心,采用观察法发现教育中的问题,避免重复无效或低效的教育手段,然后内省问题的根源,去探索实践新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教育;善用其心;观察法;内省法

一、问题的引出

教育贯穿于人的始末,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早上叫孩子起床上学,孩子拖拖拉拉地起床、吃饭,在卫生间磨蹭半天不出来。父母不停地催促“快快快”,孩子还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该到什么时候完成还是那个时候。做作业也是,拖拖拉拉直到很晚。父母觉得这个问题很让人头疼,可能也想了不少办法,却无力改变孩子的拖拉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向出了偏差。当问题出现时,父母往往会想着如何去改变孩子,甚至是责怪孩子或抱怨自家孩子不如人家的,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言行,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可以在什么地方做得更好。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孩子表现不好,其实探索到问题的根源,往往会发现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父母。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我们在教育中遇上问题时,惯常的思维是想如何解决它,把问题和自己对立起来,却发现不仅解决得费力,而且即使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所以,如何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使教育变得轻松和愉快,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所需思考的问题。

二、善用其心之“用心”的内涵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点出了一切问题解决的关键,用心而不是用头脑,在教育中也是如此。心和头脑最大的区别是心与心是能够相印的,心的语言会直接到达对方的心中得到认同。而头脑的分析判断即便是观点正确,论据充分,依然需要说服对方,并不时经受对方的质疑和反驳,最后还不一定能经过头脑的认可而进入人心。恋爱中的人经常会说一句话“没有理由,我就是喜欢她(他)。”这就是心的魅力所在。

那么,在教育中,用心教育的“用心”指的是什么呢?是爱,是对教育事业真诚的爱,是对被教育者所具有的真诚的爱心。首先是爱,然后才是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例,许多家长可能会说,“我这么做,就是因为爱孩子”。“为了你好”更是家长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用来说服孩子的苍白的理由,或是“等你有了孩子或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了”,用孩子比不上的年龄优势来说服孩子,最后说服不了就是“我是你妈或爸,你必须听我的”以大压小等等。似乎在教育中家长和孩子总是处于相对立的双方在进行博弈,此消彼长。溺爱孩子的,孩子在家庭中占主导优势;严格要求孩子的,孩子在家庭中成了管制对象。此两者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当然需要父母的指引和教育,但首先是内心对孩子的爱。谁不爱孩子?可能家长会觉得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那么我们来一起检视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将自己未达到的愿望加于孩子身上去完成?有没有希望孩子成才让面子有光?有没有与其他孩子的攀比心理?有没有只以自己爱的方式去爱孩子?有没有把孩子当垃圾桶抱怨自己的不快?有没有将怒气转嫁在孩子身上?有没有以大压小不给孩子表达的时候……如果有,那份爱都不纯粹,都不是仅仅从孩子的角度去给孩子需要的爱。我们再回过头检视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在孩子说话时看着孩子专心听孩子讲?有没有时常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比如拥抱)?有没有就孩子自己的事情与孩子商量,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有没有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在他身边?有没有在别的家长告状时无条件地信任过孩子?有没有在孩子犯错(比如说谎)时去探寻原因而不是立马作出判断与指责?有没有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一些事情?有没有在孩子需要父母的认同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有没有在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不是批评指责,也不是直接给予帮助,而是引导他发现问题的根源,给予适当的帮助……爱孩子不是口头上的宣告,而是体现在父母日常点点滴滴的言行之中。

孩子是上天的礼物,孩子的问题正是为了提醒我们自身不足,使我们的人格更趋于完善。纪伯伦在《论孩子》一诗中写到“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若孩子的灵魂是住在“明日之宅”中,“昨日”的父母又如何去要求“明日”的孩子呢?所以说,家庭教育其实并不是父母教育孩子,而是一个互相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本身也会收获到内心的成长和生命的喜悦。

同理,对教育者来说,不存在教育与被教育相对立的双方,而是一个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认识到这点,去热爱教育的事业,试着从被教育者的角度去理解,去教学,则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真爱会启发一个人的智慧,会带给人面对困难的勇气,会在正能量的传递中增强彼此的沟通和理解。

三、用心教育的实用技巧

教育中善用其心的“用心”是指爱,那么如何将这份爱转化为教育的实践呢?还是以我们熟悉的家庭教育为例,父母经过对孩子爱的重新定义和审视,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爱中的杂质沉淀剔除,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与悲伤,分享那些看似琐屑的小时光。那份日益纯净的爱不仅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使以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具体来说,可以把用心教育理念的实践分为二步:

(一)用心教育的第一步——观察法

用心教育,首先要学会观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状况,才能去探寻一些问题的根源,从而改变教育者的方法,不断地加以修正,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家庭教育中,观察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包括与老师、同学、朋友的相处;遇到困难时的反应;思考问题的习惯;开心时的表现;伤心时的表达模式;最喜欢干的事;最不喜欢干的事;爱吃的不爱吃的;擅长的不擅长的;最近在关注什么等等。再观察自己在与孩子相处中的模式,包括与孩子说话的语气;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孩子喜欢和你干什么;孩子讨厌你说什么;孩子期待你会干什么;与孩子起争执的主要原因;化解与孩子矛盾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经常会在孩子身上起的情绪反应是什么等等。通过观察,父母能够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否依然在采取着无效或低效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可以记录下这些需要改变的重复模式的场景,先按下暂停键,停下来想一想,是否还要继续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去面对同样的问题。没有这样的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经常上演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对白,日复一日,问题依然是问题,烦心事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如果你真的从生活中演员的角色跳出来,作为一个观众去看这些戏剧,一定会哑然失笑,怎么会这样?重复得你甚至不用看后面的表演,已经知道各人的演出台词、表演模式和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会这样?“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当你成为观看者时,你才会从演员的角色成为导演,俗话说的“旁观者清”即是这个意思。所以,如果结局并非我的希望,为什么我不通过我的改变去影响结局,达到我需要的效果呢。虽然别人的表演我不能全然控制,但我可以通过我的表演引导整个戏剧的发展,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这些重复的场景如果你去数算,有些问题是一辈子的重复倾情演出。上天很有耐心,給我们很多修正自己的机会,只是首先要能够看到。找到问题了,然后呢?endprint

(二)用心教育的第二步——内省法

然后就是内省,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自我观察法。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构造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直接经验,内省法便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国自古以来便很注重这种内心的道德修养,《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内省”修养名为“存心”,也叫“求放心”。宋明理学家继承了孔孟的“内省”的修养方法,程颐的修养方法为“诚敬”“致和”“集义”,王守仁则为“致良知”。虽然文字表达上不同,修心的内涵有各自的侧重点,但都离不开内省法,就是回归自己的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是否符合“道”。

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通过观察发现用催促“快”的模式不能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父母自己不再去做重复的表演,停止键就已经被按下了,于是每日重复的这一幕不再出现,问题依旧在,但表演有所不同。我们不急于去着手改变结果,而是静下来,先回归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孩子会表现拖拉?早上上学拖拉是不是对上学有情绪?是不是晚上没睡好?是不是有赖床的习惯?赖床是不是一定不合理?在卫生间时间长是不是在干其他事?作业拖拉是不是有难题学习觉得累?是不是在边玩边学?是不是担心完成得快家长会布置新的任务……特别是关注自己的言行在整个事情中的影响,关注自己是否是造成孩子拖拉的原因之一。对症才能下药,因此,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关键。如果问题出在自身,比如孩子是担心提前完成作业后家长会不断增加任务剥夺他的自由时间,而采取边玩边学的态度,就可以直接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解决孩子作业的拖拉问题,如告诉孩子给予固定的作业任务后就可以让孩子尽情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问题不是父母自己直接造成的,往往也会和父母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孩子上厕所时间长是因为在卫生间里看书或玩游戏,原因可能是因为父母也是这样的行为,“身教大于言教”,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习惯,不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首先要杜绝在自己身上看到。也可能是父母管束过多,而让孩子借用上厕所的理由可以偷偷玩一会儿。只有通过不断地内省,去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源后,可以采用和孩子谈心沟通,一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书本和他人的知识与建议。在找到新方法后,同样要开始新一轮的观察和内省,直到目的的达成。

四、结语

在理解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家庭教育中善用其心的观察法与内省法后,就能将这些实用的方法推广到所有的教育问题。首先通过观察法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按下暂停键,停下我们无效或低效的惯常方法,不急于往前赶教学进程,也不急于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教学问题,比如学员玩手机,学员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先静下来,通过观察记录下所有待改善的场景,内省问题的根源,从教育者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与被教育者互动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修正,直到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纪伯伦.散文诗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2]冯特.结构主义的视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4]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5]陈来.宋明理学[M].北京:三聯书店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察法教育
论观察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挑战臭豆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