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

2017-12-19但新球但维宇吴后建姜灿荣刘德晶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1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国家

但新球,程 红,但维宇,吴后建,姜灿荣, 刘德晶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北京 100714;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91 )

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

但新球1,程 红2,但维宇1,吴后建1,姜灿荣1, 刘德晶3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北京 100714;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91 )

分析了我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生背景与发展历程,把我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划分为起步探索、规范推进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全面总结了不同阶段重要的与标志性的工作。

国家森林城市;发生背景;发展历程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生物环境资源最重要的代表,也是人类社会自然支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逐步意识到“城市必须与森林共存”,人们迫切要求“将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立在森林中”。

中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虽然城市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因此,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城市森林”概念被林业工作者引进国内,并逐步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建设城市森林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的观点、理论和手段也在城市建设中被逐步加以应用,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森林城市也应运而生。

1 森林城市的发生背景

1.1 森林城市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选择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欠下了多年的生态历史旧账,主要表现以下5个方面。

1)城镇化建设人为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唾手可得的眼前社会和经济利益,加上人们对自然规律缺乏应有的正确和科学认识,人类在社会进程中的各种开发活动或是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常常造成人类对自然界不计后果地采取野蛮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严重破坏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各类资源的浪费,甚至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可怕后果。

2)污染或破坏土壤。随着工业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的固体废弃物骤然增多,这些固体垃圾中有机的占36%、无机的占64%。而我国城镇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2.3%,有机垃圾可以自行分解,而无机垃圾不处理则永远不会分解,形成垃圾山包围城镇,给蚊子、老鼠、蚊蝇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威胁人类健康。而普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和农用地膜更是缺乏有效的回收再利用途径,造成随处可见的白色污染。目前大量使用的处理垃圾方式是简单填埋,这往往需要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垃圾中有害物如酸类、碱类也会进入土壤,对土质产生严重影响,并污染地下水源。

3)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形成跨区域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一大原因就是大气中的CO2剧增,CO2来自于生活中、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城市化导致工矿企业高度集中,使得烟尘排放量也高度集中,烟尘中的有害气体弥漫在空气中,与水蒸汽结合形成酸雨,使得土壤、植被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健康。而城市机动车的迅猛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又加剧了空气的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汽车废气造成的污染比重呈上升趋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连片发展,强化了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以雾霾为例,最初是以北京、石家庄、济南等单个城市发生短暂雾霾天气为典型,后来发展成整个华北地区的雾霾时常发生,到现在形成了整个中国城市化地区雾霾天气的常态化。还有河流污染,过去是少数河流的局部河段,现在整条河流的水质都不容乐观,上游城市污染顺着河流带给下游地区。环境污染扩散已经突破行政界限,跨区域传播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4)生态系统破碎。城市化是城市建筑用地的急剧扩张,对原有的绿色空间特别是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不断的挤压和切割,造成自然空间与生态基质的破碎化。以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为例,这种铁网庇护阻断式的运营管理方式,以及劈山开路的建设模式,造成许多动物铁窗式的永久隔离在一定的地域内,成了“人类活动海洋”里的生存孤岛,限制了迁徙和基因交流,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1]

5)休闲空间不足。一般来说,居民出行500 m有日常休闲空间,对于居民的健康和幸福指数很重要,是让居民共享生态福利最直接的体现。日本的研究认为,居住在可以步行到达城市森林的老年人死亡率下降;荷兰研究表明,身体和心理健康与居住区拥有的绿色空间呈正相关;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居住离城市森林绿地越近,居民每周进入绿地休闲的次数越多,其压力指数越低。目前,很多城市可进入绿地少,居民进入绿地不方便。我们对广州外环高速以内中心城区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分别有73%的街区要步行2 km、有4 6%的街区要步行1 km、有18%的街区要步行0.5 km才能到达大型城市森林斑块(树冠连续覆盖度0.5 hm2以上的区域)[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有着高标准的追求。同时,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既是党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对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同时也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改变的渴望和追求。

1.2 森林城市的提出

1.2.1 城市森林建设实践与森林化城市的提出

最早在国内传播森林与城市关系的文献是何方[2]讨论了:在现代的工业时代,在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森林将要负担什么样的任务,并指出:现在城市工业化向森林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要帮助城市人民和农村一样有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

1985年,杨其嘉[3]在国内最早论述了森林是大城市的“肺”和“肾”,并指出:“把森林引进城市是改进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座清洁幽美的大城市不是靠森林起家的。人们把森林称作城市的“肺”和“肾”,它可以调节空气,防治大气污染,吸收噪声,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同时,“森林城市”一词也是最早出现在该文中,提出:苏联城市建筑学家主张要把大城市的行道树、林荫路、防护林带联合起来,形成“绿色走廊”,业以楔形绿地的形式把郊区绿地联向市中心区,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

1993年,《新疆林业》上发表的论文《城市森林学》对城市森林的定义、目标、任务、范围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外的相关科研和教学进行了总结[4]。

1995年,施农[5]明确指出:国际上常以城市绿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人均占有水平,作为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大城市都十分重视城市周围营造大片森林和环城林带,努力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

1999年,李鹏翔[6]指出森林化城市的特点是:林木繁多、覆盖率大、绿化水平高;各种园林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性绿地、生产性绿地)、风景名胜区和居民庭院融为一体,整个城市树茂花繁、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同时分别对澳大利亚、新加坡、维也纳、莫斯科的森林化城市建设做了介绍。最后指出:森林化城市建设,使不少本来空气受到污染的城市,变成了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的绿色世界。森林化城市已不再是人们美好的设想,只要动员起来,植树、种草、栽花,无需十分漫长的时日,城市的面貌就会大有改观。

1.2.2 森林城建设实践

1999年,唐开山[7]首次提出了“森林城”的概念,指出“森林城”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城市的简称,是20世纪50年代“绿色运动”的产物。“森林城”建设是一种新的构思和发展战略,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极为脆弱、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区域实施的具体体现。

1999年,秋云[8]提出了评价城市的标准已从过去的工业化、摩天大厦、交通、娱乐等指标转向文化、绿野、园林等方面,讲究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城市人追逐自然,盼望清新空气,于是,各类“森林城市”“绿色村庄”“生态建筑”等概念便应运而生。未来的“森林城”是山水、田园城市,它将为人们交往提供最大便利的舒适、安全、健康、可靠的“家园综合体”。

2000年,廖富霖等[9]首先分析了“森林城”的兴起及主要功能,提出“森林城”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的城市的简称,是把森林引入城市,城市建在森林中,体现人类与森林协调发展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它走过了“园林化城市”→“城市森林”→“森林城市”的历程。

2000年,王汝川等[10]对长春市森林城的十年建设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1.2.3 森林城市的提出

国内较早明确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的是1996年,牡丹江市绿化办公室[11]首先分析了牡丹江市建设森林城市的可行性,提出了牡丹江市建设森林城市符合市情,顺乎民意,势在必行;其次介绍了牡丹江市统一规划,分项实施,整体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内容;再次,提出了加强领导,全民动员,保证“森林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001年,力红[12]对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新加坡、维也纳、莫斯科等国外的森林城市建设进行了介绍。

2003年,靳克文[13]对漯河市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进行了探讨,提出:抓认识,为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奠定思想基础;抓规划,为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建设进行战略定位;抓体改,为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抓重点,为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建设提供运行载体;抓机制,为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2003年,江泽慧[14]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森林城市。

1.2.4 国家战略中的森林城市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多重作用。城市森林具有庇荫降温、净化空气、降噪除尘、减缓全球变暖的功能。此外,森林也是低碳城市重要的绿色标志、文明城市独特的文化载体、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森林城市建设在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自2002年以来,在国家战略中开始关注城市林业与城市森林的建设。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森林城市建设正好符合我国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03年,《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发布赋予了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提出了“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林业建设方针;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政府指针。直接促成了2004年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的诞生。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央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森林城市建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等重要任务。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内容,成为人民群众对享受良好生态服务的新期待,要从国家战略全局和人民生态福祉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党中央赋予林业的历史任务,也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统筹谋划、精心安排,创新工作举措,调动积极因素,努力开创森林城市建设新局面。

1999年,作为长期关注全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专业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敏锐地认识到森林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动员全社会加强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提议下,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5家单位联合发起了关注森林活动,并设立了组委会和执委会,组委会主任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担任;活动执委会设在国家林业局,负责具体策划组织开展活动。2004年,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启动了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希望通过在全国开展国家森林城市的评选,鼓励和推动各省市发展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013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成为关注森林活动成员单位;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成为关注森林活动成员单位。

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并着手制定《“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依托每年举办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来授予“国家森林城市”,旨在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提高人们的生态和森林意识,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尤其是“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主题——“绿色·城市·文化”和“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主题——“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城市森林要成为城市生态文化与绿色文明的标志。

2 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过程

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118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30多个城市开展“创森”活动。我国森林城市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 传播理念,探索向前(2004—2007)

2004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起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国家林业局为了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一种实践创新。当时,我们紧紧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个主题,做好“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两方面的事情。一是通过大地植绿,有效地增加城乡森林绿地面积,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和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真正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现代城市风貌;二是通过心中播绿,把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植根在城乡居民心中。

该阶段,是一个传播理念、凝聚共识的阶段。鉴于森林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其内涵与外延、原则与理念、措施与做法等,还处在一个逐步完善、不断推广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阶段,主要把森林城市建设定位为一项林业宣传实践活动,每年选择一个城市森林面貌好、市域生态环境佳的省会城市,由全国政协、国家林业局、经济日报社等共同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城市市长介绍情况、交流做法,以此来传播森林城市理念、凝聚共识。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体现了:一是传播“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创森”宗旨,传播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的主体,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城市主要服务于国家和谐社会构建、服务于创建和谐城乡的基本理念;二是通过探索出台了《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申办办法》,决定把“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范围扩大到中小城市,从而规范了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加快城市森林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国森林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阶段,森林城市在我国属于探索试点阶段,主要在省会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试点探索建设。共批准了7个国家森林城市(表1)。

2.2 完善规范,加快推进(2008—2012)

随着森林城市理念的传播和实践成效的显现,森林城市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不少城市相继加入到了建设的行列,森林城市建设呈现出由点到面的发展态势,国家林业局逐步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林业重要工作。为此在这个阶段,主要加强了理论引领、规范制定和实践指导与服务。一方面在中国林科

表1 2004—2007年国家森林城市发展阶段年份国家森林城市名称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情况2004贵阳市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批准我国第1个国家森林城市2005沈阳市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批准1个国家森林城市起步探索阶段2006长沙市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批准1个国家森林城市2007成都市、包头市、许昌市、临安市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批准国家森林城市4个院设立了森林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了由6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森林城市建设专家库;另一方面,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颁布了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有效地把森林城市建设纳入了科学化轨道,并加快推动了森林城市在我国的发展。这一阶段,森林城市在我国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共批准了34个国家森林城市(表2)。

表2 2008—2012年国家森林城市发展阶段年份国家森林城市名称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情况2008广州市、新乡市、阿克苏市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批准国家森林城市3个2009杭州市、无锡市、威海市、宝鸡市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批准国家森林城市4个规范推进阶段2010武汉市、呼和浩特市、本溪市、宁波市、新余市、漯河市、西昌市、遵义市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批准国家森林城市8个2011大连市、珲春市、扬州市、龙泉市、洛阳市、梧州市、泸州市、石河子市、南宁市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批准国家森林城市8个;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批准国家森林城市1个2012呼伦贝尔市、三门峡市、徐州市、益阳市、鞍山市、柳州市、宜昌市、丽水市、衢州市、重庆市永川区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召开,批准国家森林城市10个

2.3 凸显地位 蓬勃发展(2013—2016)

2013年以来,随着中共中央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森林城市地位凸显,森林城市建设已进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

2015-05,国务院正式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列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改革实施规划》等都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各地建设森林城市的热情不断高涨,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160个城市开展了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有12个省(区)还开展了省级森林城镇创建活动,森林城市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这一阶段,森林城市在我国属于蓬勃发展阶段。共批准了77个国家森林城市(表3)。

表3 2013-2016年国家森林城市年份会议名称及地点会议主题授予城市2013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江苏省南京市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石嘴山市、赤峰市、贺州市、广元市、玉林市、广安市、厦门市、平顶山市、济源市、长治市、南京市、晋城市、临沂市、湖州市、昆明市、抚顺市、池州市

续表3 2013-2016年国家森林城市年份会议名称及地点会议主题授予城市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山东省淄博市城市森林,民生福祉,美好家园张家口市、镇江市、温州市、合肥市、安庆市、吉安市、抚州市、淄博市、枣庄市、郑州市、鹤壁市、襄阳市、随州市、郴州市、株洲市、惠州市2015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安徽省宣城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石家庄市、鄂尔多斯市、营口市、葫芦岛市、绍兴市、义乌市、黄山市、宣城市、漳州市、龙岩市、宜春市、济南市、青岛市、泰安市、荆门市、咸宁市、永州市、东莞市、普洱市、西宁市2016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陕西省延安市总结交流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深入持久开展长春市、双鸭山市、常州市、金华市、台州市、六安市、三明市、九江市、鹰潭市、烟台市、潍坊市、焦作市、商丘市、十堰市、常德市、珠海市、肇庆市、来宾市、崇左市、绵阳市、西安市、延安市

3 展望

2016-01-26,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论述,奠定了森林城市建设在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从而将我国森林城市发展推向新高潮。“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党中央赋予林业的历史任务,也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2016年国家森林城市正式成为国家林业局的行政审批事项,这是国家赋予林业新地位的一个标志,是森林城市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保障措施,是我们林业人的新使命。

[1] 王成.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J].中国城市林业,2016(1):1-7.

[2] 何方.森林和城市危机[J].山西林业科技,1974(3):34-35.

[3] 杨其嘉.森林——大城市的“肺”和“肾”[J]. 云南林业,1985(1):36.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宣传信息中心. 城市森林学[J].新疆林业,1993(4):36.

[5] 施农.城市森林——现代化城市的标志[J].浙江林业,1995(5):28.

[6] 李鹏翔.森林化城市[J].城市防震减灾,1999(1):29-30.

[7] 唐开山.“森林城”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J].国土绿化,1999(1):32-34.

[8] 秋云.森林城 未来城市的希望[J].沿海环境,1999(9):20-21.

[9] 廖富霖,叶功富,黄克福,等.试论福建沿海城市“森林城”建设的可行性[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9(10):54-55.

[10] 王汝川,徐林,让城市座落在森林中——长春市森林城建设十年回顾[J].国土绿化,2000(1):16-17.

[11] 牡丹江市绿化办公室.建设森林城市 优化生态环境[J].国土绿化,1996(2):28-30,14

[12] 力红.国外的森林城市[J].绿化与生活,2001(4):42.

[13] 靳克文.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J].今日国土,2003(Z3):48-51.

[14] 江泽慧.构建中国特色森林城市[J].建设科技,2003(4):10-11.

[15] 王义文.城市森林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1992,5(1):42-49.

[16] 彭镇华.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7] 但新球,但维宇.森林城市建设: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8] 杜枫.从园林城市到森林城市[J].走向世界,2010(9):32-35.

[19] 程红.试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4(2):17-20.

[20] 李新平,李文龙.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 2011,40(2):33-36.

TheDevelopmentProcessofNationalForestCityinChina

DAN Xinqiu1, CHENG Hong2, DAN Weiyu1, WU Houjian1,JIANG Canrong1, LIU Dejing3

(1.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Hunan,China;2.Department of Publicity,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China;3.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forest city in China, divid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national forest city into three stages: explor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d the important and symbolic work of different stages.

national forest city; occurrence background;development process

2017 — 03 — 02

但新球(1963 — ),男,湖南沅江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湿地、现代林业和森林城市相关科研和规划设计工作。

Tu 986.5+4

A

1003 — 6075(2017)01 — 0065 — 06

10.16166/j.cnki.cn43 — 1095.2017.01.016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国家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哈Q森林
哈Q森林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