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2017-12-19朱丛飞罗汉东胡冬南周增亮郭晓敏牛德奎李碧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钾油茶生物量

朱丛飞 ,罗汉东 ,胡冬南 ,陈 乾 ,周增亮 ,张 令 ,郭晓敏 ,牛德奎 ,李碧霞

(1. 江西农业大学 a. 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b.园林与艺术学院;c.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2. 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江西 上饶 334000)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朱丛飞1a,1b,罗汉东1c,胡冬南1a,1b,陈 乾1a,1b,周增亮1a,1b,张 令1a,1b,郭晓敏1a,1b,牛德奎1b,李碧霞2

(1. 江西农业大学 a. 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b.园林与艺术学院;c.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2. 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江西 上饶 334000)

为了科学管理油茶林地施肥,通过设置6个施肥模式,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春梢叶片养分累积、以及叶片酶活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叶片叶绿度值、春梢叶片数、春梢叶片养分含量和叶片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与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养分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与油茶春梢生长关系密切。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的效果依次是M0<M2<M3<M1<M5<M4,模式4最能促进油茶春梢生长及春梢叶片生长;对油茶春梢梢数和叶片酶活性的效果依次是M0<M1<M2<M3<M4<M5,模式5能显著促进油茶春梢梢数增加及叶片酶活性的提高;对于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效果依次是M0<M1<M3<M2<M4<M5,模式5对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累积起着显著的作用;故在油茶林生产上推荐采用施肥模式M5。

油茶;施肥模式;春梢;养分含量;酶活性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南方14个省(市、区)的丘陵地区的经济林木,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1-4]。油茶籽油是良好的保健品,因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效,被世人称为“东方橄榄油”、“长寿油”[5], 深加工可制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茶饼和茶壳可以制作有机肥、有机农药以及工业栲胶等[6-7]。因此林业生产上加快油茶幼苗成林,尽早实现油茶产出,成为当前油茶造林的首要目标。油茶春梢数量多,梢粗芽壮,即当年的花芽分化良好,开花结果多,翌年的产果、产油量也相应提高[1]。油茶春梢在油茶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对其生长、叶片养分累积和酶活性的研究鲜有报道。

油茶林地大多位于南方红壤区,林地养分贫乏[8],土壤肥质缺乏容易使油茶树体抗逆性差,病虫害频发[9],施肥是解决油茶丰产的关键措施[10],以往单一的以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或者施肥量作为研究因素,例如桂莎等[11]以肥料种类最为研究、罗汉东等[12]以肥料用量作为研究以及黄涛等[13]以施肥次数作为研究来探究对油茶生长的影响。而国内鲜有报道将施肥种类、施肥用量或者施肥量次数结合作为一种模式进行研究。本试验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以‘赣无’系性油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施肥种类、施肥用量或者施肥次数结合作为一种模式开展试验,探索模式施肥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养分累积以及叶片酶活性的影响,为油茶生产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山低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有霜期短,随着季节的转换,西风带的进退,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玉山县年平均降水量1 841 mm。林地耕作层达60 cm以上,成土母质为四纪红土、千枚岩等风化残积物[14]。林地养分贫乏,采用ASI 法测得有机质含量为7.4 mg/kg,NH4+-N含量为11.49 mg/kg,全磷含量为0.41 mg/kg,全钾含量为32.38 mg/kg,全钙含量为56.6 mg/kg。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树体为种植7年生长一致的‘赣无’系性油茶。试验用肥料为市场所购氮磷钾养分总含量为 45%,其N、P2O5、K2O 含量均为15%农用复合肥。油茶专用复合肥和油茶专用有机肥均为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自制。油茶专用复合肥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为30%,其N、P2O5、 K2O 含量比为1 ∶ 0.8 ∶ 1,并添加了硼砂、硫酸锌、生石灰等一些中微量元素。油茶专用有机肥的有机质、腐殖酸、氮磷钾养分含量比为5∶3.3∶0.82,氮磷钾养分含量比为1 ∶ 1 ∶ 1[15]。

2.2 试验设计

如表1所示,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 个不同施肥模式和1个空白对照,随机设置了3 个区组,每个处理选取5 棵油茶树。区组间、处理间均设有隔离行和隔离株,试验面积0.13 ~0.20 hm2。试验施肥时间从2013年开始,每次施肥采用沟施法,沿油茶冠幅滴水线处半月形,施肥深度不小于25 cm,肥料与表土混合,上面再覆土[16]。每月进行林地杂草清除和病虫害防治。

表1 不同施肥模式施肥时间和施肥量Table 1 Fertilization time and fertilizer amount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2.3 指标测定

2016年5月13日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和样品采集。油茶春梢的生长指标包括油茶春梢的长度、直径、数量和生物量。春梢长度和直径均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单株油茶春梢数量由人工点数;油茶春梢生物量测定取油茶树体四个方向,在每个方向的上中下位置随机取5株春梢带回实验室烘干测干物质量。油茶叶片叶绿度值采用日本生产的 SPAD-502 型叶绿素计进行测定,选择向阳的健康成熟当年生新梢第 4和第5 叶位,分别在叶基、叶中、叶尖处测得 SPAD值,求出每片叶SPAD 值的平均值,进行 3 个重复,叶片数为人工点数。叶样的采集,分别沿油茶样株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采摘树枝上健康、完整、无病虫害的第4 或第5 片叶,每株采摘60片,带回实验室,一部分烘干粉碎以待测养分,另一部分采集后立即放入干冰盒中,回实验室后存入-80℃冰箱保存。春梢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测定[17]:用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消煮液碱化后用蒸馏定氮法测定全氮,分别采用磷钼蓝比色法和火焰光度法依次测定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叶片中酶活性测定[18]: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进行测定SOD活性值,用愈创木酚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POD活性值(△OD470/gFW·min,以每分钟光密度变化值(△OD240/gFW·min)表示CAT活性值。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 SPSS17.0、Microsoft Of fi ce Excel 2010 和Sigmalot12.5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图表制作。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

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可知,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梢长而言,M0与M2以及M1与M3、M5间的差异不显著,M4与M5间的差异也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6种施肥模式中,其中各模式依次比CK增加了 15.25%、62.12%、29.39%、50.91%、79.19%及71.92%。M4施肥模式对梢长生长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对于梢直径而言,CK与M0、M2间以及M1与M3间不存在显著差异,M4与M5间的差异也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由表2试验结果可知,各模式比CK增加了1.06~1.52倍,且M4施肥模式最能促进油茶梢直径的生长。对于梢数而言,M2与M3、M4间以及M4与M5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6种施肥模式在促进油茶春梢生长方面,M5施肥模式的作用效果最佳,达到最大值826.87。对于梢生物量而言,M1与M5间以及M4与M5间的差异不明显,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模式的梢生物量依次比CK增加了11.80%、37.05%、19.67%、29.51%、48.20%及43.28%。其中M4施肥模式的梢生物量优于其他施肥模式,故效果最好。根据表3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春梢生长各指标中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组内不存在差异(P<0.01)。

表2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on the growth of C.oleifera

表3 不同施肥模式下油茶春梢生长指标与养分含量间的方差分析结果†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increments of growth indexes of C. oleifera spring shoots and nutrient contents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3.2 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春梢叶片指标的影响

根据试验测得数据,分析结果见图1。对于叶片叶绿度值而言,M0与M1、M2、M3间以及M1与M2、M3、M5间的差异性不明显。M4与M5间的差异性也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模式 M0、M1、M2、M3、M4、M5是 CK的1.07~1.18倍,其中模式M4最能促进油茶叶片中叶绿素的累积。对于梢叶片数而言,M0与M2、M3间以及M1与M3、M5间的差异性不显著。M4与M5间的差异性也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模式 M0、M1、M2、M3、M4、M5依 次 是 CK的 10.07%,23.56%,14.37%,17.63%, 31.11%,27.70%,由此可知,模式M4效果最优。根据表3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春梢叶片各指标中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组内不存在差异(P<0.01)。

图1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叶绿度值和梢叶片数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on SPAD and number of leaves of C.oleifera

3.3 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春梢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试验测得的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对于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含量而言,M1与M2、M3、M4、M5间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中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含量均值达到 9.97 g·kg-1、11.24 g·kg-1、11.79 g·kg-1、11.89 g·kg-1、11.85 g·kg-1、11.98 g·kg-1及12.12 g·kg-1,大小排列为:M5> M4> M2>M3> M1> M0> CK。对于油茶春梢叶片全钾含量而言,M0与M1、M2、M3、M3间以及M4与M5间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模式依次比CK增加19.27%、28.44%、33.49%、32.57%、39.45%及50.46%。各处理中油茶春梢叶片全钾含量均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CK、M0、M1、M3、M2、M4、M5。对于油茶春梢叶片全磷含量而言,M0与M1间以及M1与M2、M3、M4间的差异不明显,M4与M5间的差异性亦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模式比CK增加了1.33~1.80倍。各处理中油茶春梢叶片全磷含量均值大小亦为:M5> M4> M2>M3> M1> CK。根据表3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春梢叶片养分各指标中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组内不存在差异(P<0.01)。

图2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on shoot leaves nutrient content of C.oleifera

3.4 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春梢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根据试验测得的油茶春梢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对于叶片SOD活性而言,M2与M3间以及M4与M5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间SOD活性的均值依次为15.77、23.81、27.47、28.76、29.79、34.81及35.77。大小排列为:M5> M4> M3> M2> M1> CK,说明模式M5下的SOD活性最强,能有效减轻细胞膜脂损伤,抵抗生物胁迫能力最强。对于叶片POD活性而言,M1与M2、M3、M4间以及M4与M5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模式依次比CK增加30.77%、58.72%、61.28%、65.90%、75.13%及84.10%。各处理间POD活性的的均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M5、M4、M3、M2、M1、M0、CK,说明模式M5下的POD活性最强,能有效抵抗病原菌能力,抗病能力最强。对于叶片CAT活性而言,M2与M3间以及M4与M5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模式比CK增加了1.31~1.66倍。各处理间CAT活性的均值大小为:M5> M4> M3> M2> M1> CK,说明模式M5下的CAT活性最强,能有效避免细胞受损,抗逆性最强。根据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春梢叶片酶活性各指标中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组内不存在差异(P<0.01)。

图3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on shoot leaves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y of C.oleifera

表4 不同施肥模式下油茶春梢叶片酶活性指标方差分析结果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increments of enzyme activity in different

3.5 油茶春梢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得,油茶梢长、梢直径、梢数和梢生物量与油茶叶绿度值及梢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知在油茶春梢生长过程与油茶春梢叶绿度的累积和梢叶片数多少密切相关;油茶梢长、梢直径、梢数和梢生物量与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知在油茶春梢生长过程与油茶春梢叶片养分含量密切相关;油茶梢长、梢直径、梢数和梢生物量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知在油茶春梢生长过程与油茶春梢叶片酶活性密切相关;油茶叶绿度值及梢叶片数与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春梢叶绿度的累积和梢叶片数多少与油茶春梢叶片养分含量密切相关;油茶叶绿度值及梢叶片数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春梢叶绿度的累积和梢叶片数多少与油茶春梢叶片酶活性密切相关;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春梢叶片养分含量与油茶春梢叶片酶活性密切相关。

表5 不同施肥模式下油茶春梢生长指标与酶活性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 of growth indexes and nutrient factors in C. oleifera spring shoot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ls

4 结论与讨论

油茶是以产出茶油为目的的经济林树种,而油茶树生长的好坏对油茶的产出起到决定作用,其中施肥管理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19]。罗汉东等研究表明,施肥能促进油茶树体中地径、冠幅、株高的增长[20],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矿质元素,在叶片和果实中积累养分,进一步为果实油脂转化打下基础[21]。

近年来,针对油茶各产地和各品种研究了相对应的专用肥,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油茶专用复合肥和油茶专用有机肥。王华等[22]研究表明,油茶专用复合肥和专用有机肥能增加矿质元素,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通过M0与M1、M3对油茶春梢生长和养分含量影响表明,施用传统复合肥的肥效低于专用肥,主要是由于专用肥在土壤中肥质释放较为缓慢,不易被雨水淋失,肥料中含有多种普通农用复合肥没有的微量元素。通过M1与M3对油茶春梢生长发现,油茶专用有机肥效果优于油茶专用复合肥,主要是油茶专用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腐殖酸,而这些物质能吸附许多矿质元素,调节土壤酸碱环境,改善土壤养分供给平衡。通过M1与M2和M4与M5发现,一年一次施肥能显著提高春梢生长和春梢生物量,主要是施肥在油茶生长需肥时,在4月是油茶春梢生长需要大量肥质,一次施肥肥质多,春梢生长吸收多。而两次施肥,肥效没有一次施肥释放的肥效 多。 通 过 CK、M0、M1、M2、M3、M4、M5处理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模式M5下的SOD活性最强,能有效减轻细胞膜脂损伤,抵抗生物胁迫能力最强;POD活性最强,能有效抵抗病原菌能力,抗病能力最强;CAT活性最强,能有效避免细胞受损,抗逆性最强。这与邓艳等学者的研究一致[23]。

对不同施肥模式下油茶春梢生长、春梢叶片指标、春梢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叶片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茶梢长、梢直径、梢数和梢生物量与油茶叶绿度值及梢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梢长、梢直径、梢数和梢生物量与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梢长、梢直径、梢数和梢生物量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叶绿度值及梢叶片数与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叶绿度值及梢叶片数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茶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油茶春梢生长、养分积累以及叶片酶活性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1]庄瑞林. 中国油茶[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2]刘 凯,张乃燕,王东雪,等. 油茶岑软系列优良无性系的ISSR 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36(10): 22-26.

[3]林 萍,姚小华,滕建华,等. 油茶5×5全双列杂交子代幼林生长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36(5): 26-32.

[4]胡冬南, 涂淑萍, 刘亮英, 等. 氮、磷、钾和灌水用量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5,51(4):148-155.

[5]汤富彬,沈丹玉,刘毅华,等. 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2013, 28(7):108-113.

[6]李婷婷. 油茶籽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活性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2014.

[7]罗汉东, 朱丛飞, 江亮波, 等. 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与养分含量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6, 34(3): 148-152.

[8]张 慧. 水肥耦合对油茶林地土壤和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影响[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2013.

[9]刘君昂. 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10]胡玉玲, 胡冬南, 周城师, 等. 施肥对赣无系列油茶叶片SPAD 值及养分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11,25(2):20-23.

[11]桂 莎, 胡冬南, 刘 卉, 等. 不同肥料类型对幼龄油茶生长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5,33(1):62-66.

[12]罗汉东, 雷先高, 朱丛飞, 等. 不同施钾水平对油茶树生长和林地养分含量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6, 34(2):1-6.

[13]黄 涛. 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14]何振国. 玉山县林地土壤资源调查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1982(3): 13-21.

[15]王 华, 牛德奎, 胡冬南, 等. 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 20(6):1468-1476.

[16]李小梅. 钾素水平对油茶林养分积累、果实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2014

[17]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社,2000.

[18]陈建勋,王晓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19]胡冬南,牛德奎,张文元,等.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43-248.

[20]罗汉东,胡冬南,朱丛飞,等.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8): 1-4.

[21]严江勤,曹永庆,姚小华,等. 油茶春梢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氮磷钾元素的动态变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2): 50-55.

[22]王 华, 牛德奎, 胡冬南, 等. 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及叶片磷素状况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4,32(4):52-57.

[23]邓 艳,常明山,朱英芝,等. 不同油茶品种叶片3种保护酶活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6, 47(5): 686-689.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 on growth and leaves enzyme activityof C.oleifera

ZHU Congfei1a,1b, LUO Handong1c, HU Dongnan1a,1b, CHEN Qian1a,1b, ZHOU Zengliang1a,1b,ZHANG Ling1a,1b, GUO Xiaomin1a,1b, NIU Dekui1b, LI Bixia2
(1a.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Cultivation of Jiangxi; 1b.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art; 1c.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Jiangxi, China; 2.Jiangxi Chunyuan Green Food Co. Ltd, Shangrao 334000, Jiangxi, China)

Differential woodland fertilization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by setting the six fertilizing mode, explore th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 of oil-tea tip growth, leaf spring, spring pin leaf nutrient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blade enzyme activity.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 of oil-tea spring tip length, diameter, quantity, biomass, leaf spring of leaf number, leaf degree value, spring tip tip leaf nutrient content and leaf enzymes are produced signi fi cant in fl uence, in the spring pin length, diameter,number, biomass and spring shoots lea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nutrient content is very signi fi 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re were very signi fi 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ther indicators, showed that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l and differential spring shoots grow close.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ial tip growth, leaf spring was followed by M0<M2<M3<M1<M5<M4, pattern 4 most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camellia spring blade tip growth and spring tip; Of camellia becomes number and leaf spring the effect of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followed by M0<M1<M2<M3<M4<M5, mode 5 can signi fi cantly promote the oil-tea spring becomes by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nd leaf enzyme activity increase;For spring pin leaf nutrient of the effect was followed by M0<M3<M1<M2<M4<M5, mode 5 leaf spring of oil-tea of nutrient accumulation plays a signi fi cant role; So in the production of camellia Lin fertilization mod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M5.

Camellia oleifera; fertilization model; spring shoot; nutrient content; enzyme activity

S794.4;S727.3

A

1673-923X(2017)06-0039-06

10.14067/j.cnki.1673-923x.2017.06.006

2016-10-31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项目(Jiangxi-29);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林牧高效复合循环经营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14B1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集约经营油茶园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特征研究”(41501317);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油茶成熟林钾、磷养分管理技术”(CYKJ01号)

朱丛飞,硕士研究生

牛德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ndk2157@sina.com

朱丛飞,罗汉东,胡冬南,等.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6): 39-44.

[本文编校:吴 彬]

猜你喜欢

全钾油茶生物量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家乡的油茶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微波消解-火焰光度法测定植物中全钾
施肥措施对鳄嘴花(Clinacanthus nutans)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油茶花开的春天
土壤全磷全钾同时测定方法研究
黄河三角洲土壤钾对植物群落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