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对患者血糖控制、预后及并发症影响分析

2017-12-1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0期
关键词:全程血糖糖尿病

闫 芳

(内蒙古人民医院质量管理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对患者血糖控制、预后及并发症影响分析

闫 芳

(内蒙古人民医院质量管理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对患者血糖控制、预后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程组145例与对照组1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全程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异常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低血糖、眼部病变、足部病变、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结果血糖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GLU、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LU、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全程组GLU、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治疗后,全程组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自我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后,全程组并发症(低血糖、眼部病变、足部病变、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发生率(9.66%)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论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促进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其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高,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血糖控制;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高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多因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所致,临床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极易引起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伤,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预防为主。而部分研究发现,多数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易出现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预后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护理需求提高,健康教育也已成为护理学发展重点。全程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动态、连续、系统的护理过程,对于促进患者健康意识建立、血糖控制、自我行为能力管理及并发症预防等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在本院选取了28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诊治指南简介》[3]中相关诊断标准;均结合实验、症状及病史检查确诊;排除既往精神病史及严重并发症;且未接受任何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执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程组145例与对照组142例,其中全程组男78例,女67例,年龄25~74岁,平均(46.8f7.9)岁,病程3~14年,平均(7.4f3.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7例,高中及中专73例,大专及以上35例;对照组男77例,女65例,年龄26~75岁,平均(46.5f7.6)岁,病程3~14年,平均(7.7f3.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6例,高中及中专72例,大专及以上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口头讲解、文字图册制作、提问回答及幻灯片播放等方式进行,不限具体时间。

全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其具体措施如下。

①入院评估与教育。患者入院时,通过查阅其病例资料与护患沟通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及社会需求,同时对其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指导患者认识糖尿病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影响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等,介绍血糖检测、药物应用、饮食指导及适量运动等方面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向患者介绍疗区环境及相关责任医师和护士,并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制定个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案[4]。

②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不良心理,导致其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责任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消除不良心理,保持身心愉悦,以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糖尿病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③用药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降糖药物的服用时间、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学会观察药物服用后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情况,明确规范化药物服用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胰岛素注射方法,明确注射部位及注射剂量,学会血糖仪使用方法,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学会观察常见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如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5]。

④饮食健康教育。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措施。责任护士应指导监督患者严格控制总热量摄入,要求总热量中脂肪约为23%,碳水化合物约为58%,蛋白质约为13%。鼓励患者适当补充脂肪、维生素、蛋白质及矿物质等营养素,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维生素的粗粮等,严格控制患者食盐和酒类摄入,忌食含糖量食品[6]。

⑤运动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讲解运动疗法对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心肺功能、调节患者情趣及体重恢复等的积极作用。叮嘱患者运动过程中坚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持之以恒的原则。为避免患者空腹运动,一般于餐后30 min后进行,20~30 min/次,3次/w,运动时注意携带饼干及糖果,穿着宽松舒适衣物,以应对低血糖发生[7]。

⑥随访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由院内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负责进行为期3a的随访工作,患者出院后第1年,责任护士采用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饮食、运动情况及血糖变化情况,并回答患者疑问给予针对性指导,1次/w;患者出院后第2年,责任护士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家访,1次/a[8]。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随访3年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其中GLU正常值:3.89~6.1 mmol/L,HbA1c的正常值为4%~5.9%。

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主要包括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及血糖异常处理5个方面,评分标准为1~5分,其中1分:完全无法做到,2分:很少做到,3分:有时做到,4分:经常做到,5分:完全做到。

3)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低血糖、眼部病变、足部病变、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GLU、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LU、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全程组GLU、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nGLU(mmol/L)HbA1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全程组145 7.97f1.05 6.12f0.84①②7.89f1.61 5.89f0.61①②对照组142 7.99f1.02 7.23f0.87①7.92f1.65 6.45f0.58①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治疗后,全程组自我护理能力(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全程组并发症(低血糖、眼部病变、足部病变、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发生率为9.6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全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病情反复发作,晚期合并严重并发症情况,因此给予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预防治疗的同时,还需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传统的常规健康教育针对性弱、灵活性差,效果有限[9]。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以病情监测、饮食控制、药物指导及运动治疗为主要措施。将全程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健康管理中,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认知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10]。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有研究、有计划、有组织、有干预、有评价的系统活动,可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11]。本次研究中,血糖监测中GLU反应即刻血糖水平,HbA1c反映近8~12 w血糖控制情况。责任护士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并贯穿于院内、院外全过程。患者入院后,通过详细查阅患者基本资料,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心理状态及社会需求,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方案,通过手册宣传、口头讲解、幻灯片播放等方式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通知指导患者严格遵循相关饮食原则,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并遵医嘱规范化用药,实现血糖有效控制。同时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负性情绪消除,树立健康意识,以乐观心态面对糖尿病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GLU、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全程组GLU、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全程组并发症(低血糖、眼部病变、足部病变、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发生率(9.66%)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果表明,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健康管理中,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通过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转变行为模式[12]。本次研究中,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并发症预防知识的了解,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数量健康教育观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指导患者学会胰岛素使用技术及血糖监测。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进行跟踪随访,指导患者院外坚持遵医嘱用药、合适饮食、规律运动、定期血糖监测及复查,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确保自身病情稳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全程组自我护理能力(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健康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及并发症预防效果显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1] Schauer P R,Bhatt D L,Kirwan J P,et al.Bariatric Surgery versus Intensive Medical Therapy for Diabetes - 5-Year Outcome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376(7):641.

[2] 沈叶芳,蒋娟芬.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4):468-470.

[3] 黎玉芬,胡桂娟,陶 源,等.中国糖尿病诊治指南简介[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45-545.

[4] 丘婷燕,丘廷芳.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23-25.

[5] 李 佳.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10(9):1390-1392.

[6] 楼 芳.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4):63-64.

[7] 蔡晓芹,罗金华,张碧泉,等.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5-27.

[8] 江小艳.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认知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21):2164-2166.

[9] 鞠昌萍,孙子林,金 晖,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8(32):86.

[10] 董君梅.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0-22.

[11] 陈 霞.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4,36(17):57-57.

[12] 何运花.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204-205.

R587.1

B

ISSN.2095-8242.2017.070.13738.03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全程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