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2017-12-18王月卿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3期

王月卿,刘 芳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王月卿,刘 芳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目的分析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方法 运用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方式对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进行信息筛选工作,从中查找出与纳入标准相匹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严格对与纳入标准相符合的文献进行评价、分析与提取,汇总研究结果,并对其进行中定量综合或者是定性描述。结果 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共有25项被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工作中,涉及患者2284例。结论 中药敷脐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优势,更具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中药敷脐;便秘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便秘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量减少、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等,便秘症状长达6个月以上,其病症被判定为“慢性便秘”。便秘症状是一种常见现象,并非严重疾病,当便秘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厌食、恶心、腹痛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中药敷脐治疗方法主要是将“肚脐”作为用药位置,通过敷脐治疗激发患者体内经气,疏通身体脉络,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系统的运行,达到预防、诊治的治疗效果,避免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产生。本文着重针对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评价,探讨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实用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运用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办法,对中文数据库进行逐一检索,主要包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12月。中文检索关键词为:中药敷脐、穴位贴服、排便困难、便秘等。

1.2 文献类型

中文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

1.3 研究对象

被诊断为便秘的患者,对其年龄、性别、种族没有任何的限制。

1.4 干预措施

利用中药敷脐治疗办法对便秘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分别设置为“空白对照”、“西药治疗”、“安慰剂治疗”、“非药物性干预”。

1.5 结局指标

被纳入结局指标中的研究对象,无论是主要结局指标还是次要结局指标均需要具有便秘特征。其一,“主要结局指标”,从治疗性研究试验角度分析,患者第一次排便的时间及每周排便频率;从预防性研究试验角度分析,患者的发生率及每周排便频率。其二,“次要结局指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生存质量、便秘症状等级、卫生经济学评价标准。其三,“安全性指标”是针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测,例如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呕吐、头晕、恶心、皮肤过敏等现象。

1.6 评价方法

研究人员对已检索出的文献资料进行独立筛选、提取、规整,并参考相关学术标准,对已整理出来的资料进行统一研究与评价,若研究过程发生分歧,需双方共同协商或者是申请第三方接入,最终使研究结果能够达成一致。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选入25篇RCT,其中学位论文4篇、期刊文献16篇。

2.2 中药敷脐效果评价

2.2.1 便秘发生率

预防性试验研究中,有3项试验将便秘发生率当做解决指标,在常规治疗工作中增加中药敷脐治疗工作,将一般性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2.2.2 排便例数

7项试验是对便秘患者治疗2天内排便次数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结局指标,有3项常规治疗工作中增加中药敷脐治疗工作,其余为常规治疗工作。通过分析、总结得知,常规治疗与中药敷脐治疗办法相结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两天内排便例数,治疗效果良好。另外,3天内排便例数研究与2天内排便例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见表1。

表1 中药敷脐治疗与常规治疗排便情况对比 [n(%)]

2.2.3 排便时间

4项试验研究是对患者服药后24 h内第一次排便时间进行评价,其中有2项试验探究是运用3间对照,2项试验探究运用2间对照,其中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通过对比性研究从中得知[2],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办法比不治疗效果更加,能够缩短患者24 h内首次排便时间。3间对照处空白组外,另一对照组为“西药组”,通过观察对比得知,中药敷脐治疗办法与西药治理办法在第一次排便时间上的治疗效果并没有太大差异。

7项试验是对患者便秘痊愈率进行研究。2项试验研究是常规治疗与中药敷脐治疗相结合,并与纯常规治疗效果作为对照,从中得知常规治疗与中药敷脐结合治疗的痊愈率明显高于纯常规治疗方式;2项试验研究是中药敷脐联合治疗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敷脐联合治疗办法痊愈率优于西药治疗。

2.2.5 不良反应

有10项试验是针对便秘患者治疗过程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其中有3项试验研究报告中现实,中药敷脐治疗过程患者出现皮肤过敏显现,停止使用或是减量使用后患者的过敏反应明显下降,相应的对照组中没有发现过敏反应;3项试验研究的治疗组不存在任何的不良反应;5项含西药组的试验报告中,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恶心、呕吐、头晕、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3 分 析

25项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研究试验共涉及患者2284例,其中有5项试验研究是被分为三组间对照,其他20项试验研究均是被分为两组间对照。20项研究试验中,分析急性心梗患者便秘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办法的临床试验效果的研究有7项,分析中患者便秘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办法的临床实验效果研究有5项,分析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便秘的患者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办法的临床实验效果研究有4项,功能性便秘运用中药敷脐治疗方法的研究有3项,手术后出现便秘的研究分析有2项,老年习惯性便秘研究有1项,对肿瘤化疗患者便秘进行研究的有1项,服用阿片类止痛药物导致便秘的研究有1项,产后出现便秘症状的研究有1项。其中,有15项试验研究文献资料是选用便秘诊断标准作为研究依据,有10项试验研究文献是选用罗马便秘诊断标准;18项试验研究是便秘症状运用中药敷脐治疗效果进行研究,7项试验研究是运用中药敷脐预防便秘症状进行研究;13篇文献对试验研究的纳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12篇文献对实验研究的排除标准进行介绍[3]。

25项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的研究中,一共涉及17味中药,其中有4项试验研究体系运用单味中药大黄,其余21项试验研究体系均选用复方中药;有7项试验研究没有运用大黄,其余18项试验均将大黄作为中药配方的主要成分;3项试验研究运用中药成药,其余22项试验研究的调和剂均运用75%的酒精、石蜡油、蜂蜜、冷开水、马油、酒、醋等,与中药混合成膏剂或糊剂,1~2次/d,使用1~5天。25项研究报告中,绝大多数没有对中药敷脐干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综上所述,运用中药敷脐预防、治疗办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且该治疗办法与西药指标办法更具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负面影响较小。

[1]林美珍,邓 翀,魏 琳,等.中药敷脐改善便秘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5).

[2]邓 鹏.中药敷脐配合穴位推拿治疗气阴两虚兼气滞型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3]蒙 珊,吕计宝,徐 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敷脐干预功能性便秘3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10):1518-1520.

R285.6

B

ISSN.2095-8242.2017.063.12312.02

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