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塘通州:宜居宜游新家园

2017-12-18邱胜

当代贵州 2017年50期
关键词:平塘平塘县产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平塘通州:宜居宜游新家园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初冬的清晨,薄雾升腾。居住在平塘县通州镇荷花社区的杨通仙和往常一样,在公园开始了晨练。

在杨通仙眼里,这几年家门口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晚饭过后就在家待着,没有适合的地方散步。自从修建了龙井湿地公园,我每天晚上坚持饭后出来散步,生活很方便。”

在通州镇区,像杨通仙一样感受到城镇巨变带来好处的市民不在少数,人居环境的变化,凸显出通州镇近年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效果。

从扩容增面着手,围绕“8个1”“8+3”“8+X”目标发力,通州镇“一城”“两园”(工业、旅游文化)的空间布局正逐渐成型。

远眺通州镇,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如玉带环绕;旧城改造、通州大道、东区路网、龙井湿地公园等工程施工;实施5.36公里路网建设,新建住房300套、实施老卫生院升级改造;投入200万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投入2000万元建设1个大型污水处理设施……

2017年,在建“8+X”项目10个,完成2个,2017年1月至11月完成投资10912万元,各建设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

基础不断改善,不仅仅惠及民生,还提升着通州镇的内在品质。

围绕大力开发县城旅游资源为目标,平塘县提出“中国平塘·幸福通州”,打造旅游目的地。

作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的通州是平塘县“三天”旅游奇观的连接中心,通州镇正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富集的自然资源,不断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游玩。

随着城镇建设不断推进,通州“颜值”不断提升。图为平塘县通州镇龙井湿地公园。(平塘县通州镇党政办供图)

依托FAST旅游契机,打造天文工艺体验特色小镇,将天文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有机融合起来,突出影视文化创作的特色服务主体,打造影艺小镇;以云海茶叶有限公司为基地,以摆图水库等高海拔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5万亩有机茶叶农业示范园区;以平里河沿岸低热河谷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10公里特色果蔬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做足茶旅、农旅文章,通州正成为连接平塘县东部与西部新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通州镇围绕平塘县委、县政府“特色规模强产业、东西并举扩城镇、项目投资打基础”的发展部署,推动产城融合。为实现产城区域功能协调,通州将工业园区与城镇有机融合,形成了“二区、两轴、三组团”的结构模式。

“二区”指通州镇区配套设施综合服务区和北部金桥配套设施综合服务区;“两轴”即南北向以园区两条主要联系干道形成的园区产业发展主轴;“三组团”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组团、建材产业组团和新材料建材产业组团。“二区、两轴、三组团”互融互促,一座省级工矿园区型示范城镇正悄然崛起。

“通过产城融合、基础提升、旅游带动,通州城镇化建设正迈上新台阶。”平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镇党委书记刘正银说,“产城互动,城旅融合,通州城镇化建设推进蹄疾步稳,中国天眼东大门特色正在凸显。”

(责任编辑 / 岳振)

猜你喜欢

平塘平塘县产城
最融合中流击水,从产城融合到产城人一体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传统手工艺助推平塘脱贫攻坚的路径探索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世界最高混凝土高塔桥平塘特大桥建成通车
六枝特区老干部:分享腾飞科技 点赞祖国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
平塘县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老干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