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7-12-16蒋景文李滋斌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意识情境

蒋景文 李滋斌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要落实上述理念和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突破点和出发点。而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探究问题,产生发现新问题开始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不管是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其核心都在于学生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抓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能力呢?

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创新需要民主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的氛围中,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智力的与非智力的因素参与创新学习,在老师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感到有压力,一味看老师的眼色行事,个人的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窒息,这怎么可能有创新呢?故民主性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内在要求。

为此,首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树立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其次,要鼓励、刺激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学生中树立好问的良好风尚;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创造性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对于有些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讲清原因,并在课后予以回答。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努力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

维。

第三,打破传统的、惟一的、讲台与学生座位对峙的布局,创设出多样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座位排放模式。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时,为了营造民主、竞争的氛围,大胆地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以教室为中心各围成半圆型,分别代表美、法、日、中、德五个国家。在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下,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而紧张的讨论、争辩,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就连平时未曾发过一次言的同学也能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讲桌、课桌排放布局只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够形成师生、生生多边心智对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法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教学场”,形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的思维

学生学习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准备,将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心态、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驾驭教材能力,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例如,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是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更重要的是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再适时给以点拨、策划、導演,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场所和舞台,这对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问题的设计大有学问。首先,问题设计应有思维含量。那种照本宣科,大家能齐声回答的问题不是好问题。问题难易程度最好让学生“不思索,答不出;跳一跳,能想到”。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其次,问题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第三,问题的设计思路上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提出问题,去分析思考。“是什么”侧重对问题现状的分析;“为什么”侧重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要考虑问题的后果;“怎么办”则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自觉养成“三问”习惯,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克服思维障碍,教给学生“问题”方法

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对问题产生的不同类型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问题的产生按情况分为三大类:

(1)呈现型问题情境:是将一个现成的问题提供给解决者去思考。它所提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2)发现型问题情境:问题是自己发现的,由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他人提供的。这类问题情境能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特别要关注此类问题的产生。

(3)创造型问题情境:克服思维定势,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教学实践中常用的“问题”方法有:

①“假如”的问题方法。要求学生对具体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间的假设发问。②“列举”的问题方法。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③“比较”的问题方法。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的关系比较异同。④“替代”的问题方法。用其他的字词、事物、含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⑤“除了”的问题方法。针对原来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答案。⑥“可能”的问题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可能的发展,或作回顾与展望的了解。⑦“想象”的问题方法。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⑧“组合”的问题方法。提供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⑨“六W”的问题方法。利用英语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做出发问的问题。⑩“类推”的问题方法。比照某一些事物的属性推出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属性。

上述“问题”方法既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也有进行集中性思维训练的;有属于求同性思维的,也有求异性思维。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训练。尤其应加强学生求异性、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科学的想象力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的学风。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意识情境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两只想打架的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