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实践

2017-12-16

关键词:神经外科康复训练肢体

张 伟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黄冈 438200)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实践

张 伟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黄冈 43820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时机与重要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40例,对其应用简式(Fugl - Meyer)运动量表行运动功能评定,从患者入院第1天起为其设计良肢体位,当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对其进行患肢按摩、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结果 通过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中除了2例患者因为原发疾病于24 h恶化(24 h内死亡)外,其余38例患者均通过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明显提高与改善GCS、FMA评分。结论 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肢体功能获得很大程度的恢复,此方法值得推广。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康复训练;肢体功能康复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目前,对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与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在危重情况下保护患者肢体功能,并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能够预防残疾、减少残疾程度[2-3]。此次研究我院将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并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40例,男12,女28例,37~76岁,均值(56.3±4.8)岁;其中18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22例患者重型颅脑损伤,入院时所有患者格拉斯哥(GCS)在3~8分之间。

1.2 康复方法

患者复苏期使用亚低温保护脑功能、大血管处置冰块降温。患者取仰卧位,并每间隔2~3 h改变体位,以防发生压疮。合理运用脱水剂,颅压增高,行腹部被动拍打、振动、吸痰,以防发生肺不张、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每日进行肩、肘等关节屈伸运动与上下抬举3~4次,动作应缓慢而轻柔,10~15 min1次。若患者并发症较多则先不对其进行主被动运动。对患者后期各关节做屈伸、内收等运动,活动度应由小增大,由弱至强,各关节活动3~5次。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高压氧治疗,以改善其脑细胞代谢。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饮食方法,可以通过饮用蛋白质高的维生素食物,以保证患者各机体功能正常代谢。全瘫痪的患者已经有所恢复时可进行主动运动,根据其病情进行由间至繁的训练动作。练习行坐未时,适合床上练习,应从半卧至坐;双腿先下垂坐在床边,然后下地坐位置,每次持续10~15 min。练习站立平衡,进行如穿衣等生活自理训练。训练其行走,具体方法为站立训练身体前后倾斜、左右旋转与侧弯,迈步训练栓一根绳子在重度偏瘫患者患肢上,由助手往上提绳,以便于迈步,对于轻度偏瘫患者可以进行手扶训练;训练其上下台阶,待患者走平坦路稳定后,可以进行上下台阶训练。在步行训练中,需指导患者配合腿的动作,手臂应对应摆动,随时注意保护好患者,预防摔倒。

1.3 评定标准

应用简式(Fugl - Meyer,FMA)运动量表行运动功能评定。

2 结 果

通过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对患者进行GCS、FMA评分,患者中除了2例患者因为原发疾病于24 h恶化(24 h内死亡)外,其余38例患者均通过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明显提高与改善GCS、FMA评分,也迅速恢复了较以往的肢体运动功能。见表1。

表1 比较重症患者康复治疗前后GCS、FMA评价结果(±s,分)

表1 比较重症患者康复治疗前后GCS、FMA评价结果(±s,分)

部位GCSFMA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上肢4.98±1.7811.54±1.9711.27±7.9324.72±9.52下肢--8.16±2.8114.30±2.62

3 讨 论

对患者进行早期各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等,能有效的防止因软瘫与较低的机张力,而形成的肢体畸形和关节挛缩。而做好基础护理,体位排痰能够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各类皮肤刺激有助于促进整个大脑皮层功能意识恢复。采用高氧舱治疗可以防止因血液造成的肢体肿胀与疼痛,各种感觉刺激能够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神经机能,且可以降低肌肉张力。康复作为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应告知患者与家属康复的意义与实质,并做好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思想准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通过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明显提高与改善GCS、FMA评分,也迅速恢复了较以往的肢体运动功能。说明对患者进行整体康复,其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早期训练康复能够使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肢体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和保护,降低了患者残废程度,也可预防残疾。

[1] 刘燕婷.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2(5):101.

[2] 丁 燕.预见性优质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12):11-12.

[3] 郑美红,竹银月,王 晶,等.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24):6-7.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7.28.126.01

吴宏艳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康复训练肢体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