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解读儿童鞋质量及检测

2017-12-15

中国纤检 2017年7期
关键词:童鞋鞋底附件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用品的质量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几年将儿童用品列入重点产品质量提升目录。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各地质检、工商等部门展开了对儿童用品的各种形式的监督和抽查。

北京市工商局2017年第一、二季度对儿童用品抽查检验结果显示:儿童鞋类商品检测中发现8家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商品9组,主要不合格问题为标识、感官质量、勾心、重金属总含量、游离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六价铬等项目。

福建省质监局对儿童及婴幼儿产品质量专项抽查结果显示:童鞋合格率为80%,有5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其中两品牌童鞋的重金属总量镉超标。

江苏省质监局对童鞋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合格率84.6%,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甲醛含量、重金属总量(铅)、耐磨性能和外底硬度。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了童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抽查的30批次童鞋产品中有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 重金属总量(铅)、甲醛、小附件抗拉强力。

而近日,浙江绍兴越城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儿童用品商品质量检测情况分析报告指出,被检童鞋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不合格项目多达33项,不合格率高达71.43%。

各种抽查结果表明,儿童鞋的产品质量提升任重而道远。那么儿童鞋产品的质量常见问题如何鉴别?检测中有哪些难点?如何提升童鞋质量?本刊邀请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的专家李玲来解读儿童鞋产品的质量和检测。

1.儿童鞋的检测一般依据哪些标准?重要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目前国内涉及童鞋的检测标准共计11个,其中5个适用范围只针对童鞋(见表1)。在这5个标准中,2个强制性标准,3个推荐性标准。常见的童鞋产品标准有QB/T 2880—2007 《儿童皮鞋》、QB/T 4331—2012 《儿童旅游鞋》、QB/T 4546—2013《儿童皮凉鞋》,这3个标准均应满足强制性标准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换言之,这3个标准在需满足自身产品标准要求的同时,还需满足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所采用的产品标准与GB 30585有相同测试项目时,则选用两个标准中相对严格的标准值作为判定依据。

在实际检测中,常见的重要质量指标有:异味、耐磨性能、外底硬度、物理安全性能、摩擦色牢度、甲醛、偶氮、六价铬、重金属等。

2.童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哪些?这些质量问题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童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产品存在潜在的物理安全隐患、化学限量物质含量超标、产品设计不合理、耐穿用性及色牢度较差、吊牌标注的产品信息与实物不一致等方面。

(1)潜在的物理安全隐患

由于小孩儿行为方式的不确定性,自我防范意识差。相较于成人鞋,童鞋更易出现安全隐患,对儿童的健康安全造成损害。据统计,国际上每年被召回的童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目前常见的安全隐患类型有:

A. 梗塞、窒息:童鞋上常常带有大量的小附件,前尖或后跟也时常会带有装饰配件,如纽扣、蝴蝶结、珠片等,很多制造商考虑小附件仅为装饰物非承力部件,常常采用胶粘或简单缝制的方式将其固定在鞋面上。各种配件装配不牢固,小孩很容易将小附件撕扯、抓咬、吞咽,从而造成梗塞、窒息。

B.划伤:带有金属附件的童鞋易导致划伤危害,尤其是不规则形状的金属附件,很容易在儿童玩耍时将儿童的手或脚划伤。主要原因是所采用的金属附件边缘或尖端较锋利,在使用的过程中,固定用的线或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松动,使本来仅贴服鞋面的小附件翘起,从而对儿童造成划伤。

C.绊倒或摔跤:很多系带式童鞋鞋带较长,大多数情况下为父母帮小孩穿鞋、系鞋带或儿童年龄较大时自己系鞋带,但系不牢。儿童运动中或穿用较长时间后很容易松散,行走时被踩到,导致绊倒或摔跤,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可能致使死亡。

(2)化学限量物质含量超标

制鞋材料和在制鞋过程中加入的各种助剂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若处理不当,可能游离出来。儿童脚部皮肤稚嫩,若长期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极有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消化系统疾病,致敏甚至致癌等。童鞋的常规限量物质检测包括:六价铬、禁用偶氮、甲醛、重金属、富马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酯、橡胶部件中的N-亚硝基胺等。其中甲醛、六价铬、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含量超标情况较多。

A.甲醛:可能来源于胶粘剂、发泡材料、皮革、毛皮、纺织品等。过量的甲醛会引发呼吸道炎症,长期接触甲醛,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B.六价铬:主要存在于皮革、毛皮中,其毒性是由六价铬及其中间价态或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结构进行破坏所致。六价铬易被皮肤吸收后,产生长期不愈的皮疹和溃疹,被细胞摄取后可因其诱变效应而致癌。

C.邻苯二甲酸酯:童鞋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来自涂层、塑料、印花涂料等。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影响内分泌,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或引起儿童性早熟。

D.重金属:重金属伤害主要指铅、镉和砷三种金属含量超标,铅超标会伤害儿童的腦细胞;镉超标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砷超标会使皮肤色素沉着。童鞋生产中会使用大量的颜料和助剂,无机颜料主要是由一些金属化合物构成,如硫酸铅、铬酸铅等,有机颜料多为合成珠光剂,由铅盐构成。这些颜料的使用,可能在产品中带入过量的铅,造成铅含量超标。

(3)产品设计不合理

A.高跟式童鞋:很多产品为了与众不同,有时设计出缩小版的高跟童鞋。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足弓及韧带的发育还在不断完善中,穿用高跟式童鞋容易使儿童足部发生拇指外翻或扁平足等变形。endprint

B.鞋头部位过窄:部分制造商为了使所生产的童鞋显得小巧、秀气,常常会缩小趾跖至前尖这一段鞋头部位的放余量,这样就有可能使得鞋头部位空间过于狭窄,进而影响脚部的正常发育。如2008年有两起由中国生产出口到匈牙利的儿童鞋,因设计缺陷(脚趾部位太窄、鞋底太硬)导致从市场通报召回。

C.鞋底硬度不合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尽可能地保证其足部自然生长,同时满足其行走需求。一些学步阶段的婴幼儿鞋或一般童鞋鞋底材质过硬,会引发儿童扁平足。另外,一些功用性童鞋如儿童旅游鞋,鞋底硬度需适中,但不少鞋底材料硬度却不足,不能满足其功用需求。

(4)耐穿用性及色牢度较差

目前童鞋的穿用持久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其鞋底耐磨性能不足,儿童在穿用不久后鞋底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磨损,底花纹磨损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鞋底防滑性,儿童容易滑倒、跌伤。鞋底磨损的主要原因是鞋底材料本身耐磨性差,或所选用的底材不满足对应功用产品标准要求,如儿童旅游鞋,更多情况下在户外穿用,穿用场合的路面较为粗糙,要求其耐磨性就相对更高。

色牢度:色牢度差的童鞋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渍就会造成材料颜料脱落或褪色,则其中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皮肤而被人体吸收,从而危害儿童皮肤健康,同时在穿用过程中还会造成袜子被沾色。在整个鞋类标准体系中,色牢度主要考核衬里和内垫耐摩擦色牢度,儿童旅游鞋要求不小于2~3级、儿童皮鞋和儿童皮凉鞋要求不小于3级。

(5)吊牌標注的产品信息与实物不一致

吊牌标注的产品信息有助于消费者更加真实地了解产品的特点,标注的信息与实物不对应,存在潜在的欺骗或误导消费的可能性,如帮面人造革、合成革材质标注为真皮等。常见的标识问题有标注要素的不完整和标注内容的不正确两方面。该问题主要是由于童鞋制造商对标准要求不了解及对自身产品所采用材质属性不明确所引起。

3.针对上述质量问题,对企业来说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1)物理安全性能:包括断针检测、小附件抗拉力、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测试、小零件试验,钢勾心等(图1)。常见的问题有:A.小附件未达70N 已脱落;B.婴幼儿鞋上可拆卸的附件,按 6675.2—2014中5.2进行小零件测试时,完全容入小零件试验器;C.附件边缘、尖端为锐利边缘、尖端。针对各类小附件脱落的情况,在加工制鞋时小附件并非简单的定位即可,需牢固地缝合或粘贴在帮面上;针对可拆卸的附件,应将其尺寸设计成大于小零件试验器内径(内径31.7mm)的尺寸或者将其牢固地固定在帮面上;针对附件边缘或尖端锋利的情况,应在采购附件时进行预排查,核查是否存在划伤或割手的可能性,若制造商自己生产配件,则应做好倒角处理。

钉尖检测 断针检测 小附件抗拉力测试

锐利边缘测试 锐利尖端测试 小零件测试

图1 物理安全性能测试

(2)化学限量物质超标:童鞋生产所采用的皮革、织物、人造革/合成革帮面材料,橡塑底材、粘合用的胶粘剂,均有可能存在有害限量物质,对儿童的健康及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对于企业来讲,在严把原材料关的基础上对生产的样板鞋进行测试。同时,尽量不要选用深红色、土黄色等颜色鲜艳的材料,避免铅含量超标。

(3)产品设计不合理:企业应尽可能少地设计高跟式童鞋,如果设计时必须要有一定跟高,则可增加前掌部位的厚度,保证其有效跟高(后跟部位高度—前掌部位高度)不大于25mm;其次,在帮样设计时,应尽可能选用鞋头相对较大的鞋楦进行贴样设计,避免设计出的鞋头空间不足;在选用鞋底材质时,由于0~3岁婴幼儿和3~14岁的儿童,其生理特点和行走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因首先依据适用年龄范围选材,如0~12个月的婴幼儿尽量选用柔软透气的织物作为鞋底;1~3岁学步阶段的儿童,在选材时应选用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在保证足部健康生长的同时,学步时也有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3~14岁儿童的童鞋,应首先确定其功用,是一般穿用还是外出旅游等,依据功用确定所需的硬度。不同功用童鞋硬度有不同的标准要求,QB/T 2880—2007《儿童皮鞋》要求硬度45~60邵尔A , QB/T 4331—2012 《儿童旅游鞋》外底硬度≥40邵尔A,QB/T 4546—2013《儿童皮凉鞋》鞋底硬度45~65 邵尔A/W。

(4)耐穿用性及色牢度较差:不同功用的童鞋耐磨性及色牢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时应明确所生产童鞋的功用,如是儿童皮凉鞋还是儿童旅游鞋,进而选用满足该功用耐磨需求的鞋底材料和满足该标准色牢度要求的衬里内垫材料。其次,在加工前先对鞋底材料进行耐磨测试,衬里内垫进行摩擦色牢度测试,核对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尽快更换材料。如必须采用该种材料,则调整材料的配方或加工工艺。然后,在大货生产前,对样板成鞋进行测试,再次检查有无质量问题。

(5)标识:目前常见的产品标准如儿童皮鞋、儿童皮凉鞋、儿童旅游鞋,标识均采用

QB/T 2673—2013《鞋类产品标识》。作为企业来讲,应熟知QB/T 2673—2013 鞋上和内包装(含吊牌)的应标注要素,且保证标注内容与产品的一致性,在满足标准的要求下正确引导消费者。

总体来讲,对于童鞋加工企业,首先需熟知国内外有关童鞋的法规及检测标准。其次,在原材料采购时严把质量关,对原材料的化学限量物质、衬里内垫的色牢度、配件的物理安全性能予以检测,核查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在产品设计时,需考虑能被小孩抓咬的小附件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鞋跟不能过高等因素;在成品加工时,需注意小附件牢固装配、可拆卸的小附件保证其尺寸足够大。最后,在成品质检时排查有无断针、钉尖等,对成品限量物质再次予以检测,以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真正安全、质量有保证的产品。

4.童鞋的检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endprint

(1)需辨别所检测童鞋的种类(婴幼儿鞋或儿童鞋):婴幼儿鞋是指鞋号不大于170mm,供3周岁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用的鞋靴。儿童鞋是指鞋号不大于250mm,供3~14周岁儿童穿用的鞋靴。因婴幼儿和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行走方式有较大的差异,在质量检测中考核点也存在较大区别,婴幼儿阶段的儿童皮鞋、儿童皮凉鞋不考核各类物理项目,婴幼儿、儿童旅游鞋不考核耐折、耐磨性能,其他项目均需测试。

(2)小附件抗拉力测试:该项目仅针对婴幼儿鞋进行测试,在鞋上除可拆卸附件外,其他每个小附件均需进行试验。若抗拉强力测试中小附件仅破损、未脱落,则应连同帮面进行小零件测试。

(3)钢勾心:童鞋中钢勾心的测试仅针对于鞋号200及以上的鞋进行测试,200以下的童鞋不测试该项目,测试时仅测试GB/T 28011 中的强制性条款。

(4)甲醛测试直接接触皮肤和非直接接触皮肤材料的区分:参照QB/T 4556—2013中5.4.2的要求,衬里、内底、内垫等与脚直接接触的材料为直接接触皮肤材料;帮面、外底等材料为非直接接触皮肤材料;但如果没有衬里、内底、内垫等情况下,帮面或外底直接与脚接触,为直接接触皮肤的材料;以羊剪绒类材料做衬里、内底、内垫的产品,如声明不适于直接接触皮肤,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材料要求。

(5)化学限量物质取样:不同材质需分开测试,同种材质不同颜色时,也需分开检测。

5.质量好的童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对消费者和经销商来说,有哪些简单便捷的办法来鉴别儿童鞋的质量?

一双好的童鞋首先具备不会对儿童存在潜在的物理伤害;其次,无缓慢的化学伤害;再其次,能够起到保护脚部的作用,且不影响儿童脚部的健康生长;再次,具備良好的卫生舒适性;最后,有一定的穿用持久性。对于消费者和经销商来讲,可通过以下方式对童鞋的质量进行初步判断。

(1)核对标识:尽可能选用品牌型号等标注清晰的产品,仔细查看吊牌标注的产品的参数信息如颜色、材质等是否与产品相吻合。

(2)闻异味:闻鞋子是否有难闻、刺鼻的异味。

(3)查外观:左右脚比对查看童鞋的外观有无瑕疵或缺陷。

(4)选颜色及色牢度初步验证:尽量选择浅色系的童鞋。同时,用白棉布蘸水多次擦拭内垫,查看白棉布沾色程度。

(5)查看结构款式设计是否合理:尽可能选用平底或低跟、鞋头宽松的粘扣带鞋或一脚蹬鞋。如果一定要选系带式鞋,尽量不要选鞋带过长的鞋子。

(6)材料:尽量选择帮面材质柔软、透气性好,鞋底一定回弹性、防滑性,且硬度合适的童鞋。

(7)查看附件:用手触摸鞋腔,查看有无不平服、刺手现象;用手触摸附件边缘,感知是否粗糙或者锋利;用手拽拉小附件,检查安装是否牢固。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鞋鞋底附件
航天员的鞋底竟然藏着小秘密?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画与理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童鞋”,你是来搞笑的吗
附件 注释体例
关于一种鞋底清洁装置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