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搭桥,实现家校共育

2017-12-15欧欣

中国德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家校班级家长

家校沟通引入了网络,使沟通更加高效。但网络亦如见人见面,同样需要教师科学管理,真诚沟通。这样,网络才能真正释放出教育的正能量,使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随着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家校沟通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书信、家访、电话、调查问卷等慢慢淡出视线,QQ、微信等渐渐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使用。网络群功能强大,它可以是生活新闻的“第一播报”,可以是学习难题的“焦点访谈”,可以是成长的“快乐大本营”,也可以是情感交流的“中国好声音”……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条件,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让网络释放出强大的教育正能量,需要潜心研究。下面列举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三方面探索。

一、构建网络小课堂

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三大环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品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都来源于这里。而受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怎么管。这种现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的体会是,形成教育合力不仅要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也要及时将教育理念及方法传递给家长。

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等严重限制了家长的学习力,“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也不能普及全体。借助网络群,则很好地规避了人员集中、地点固定、时间持续等问题。我尝试构建符合当今家长需求的“网络小课堂”,提供“碎片式”学习和“及时性”沟通,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1.知识型网络小课堂

教师在家校沟通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家长则主要关注学习情况。那么,如果家长在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限制解决不了,难免会迁怒孩子,或误解老师。因此,在重要的学习环节,或布置难度较高的作业时,我便通过网络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详尽地说明、及时地点拨。

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我坚持详细解读每次习作的要点,使学生在复习回味的时候有章可循,也使家长在指导时有路可引。教师明明白白地教,也让家长清清楚楚地帮,这成为知识型网络小课堂的最大功用。

2.分析型网络小课堂

平时,我更多借助网络及时反馈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现状;考试后及时进行试卷点评,使家长明晰问题所在,及时制定下一阶段的培养目标。语文期中考试后,我及时发出了下面的信息:

周五下发了语文期中考试卷,想必孩子和家长们首先有这样的感受吧——分数拉开了,差距明显了。低年级那种满分“一大把”的现象不再容易看到。人们常把三年级视为“转折期”,我想,这里所说的转折点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我还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说明,将疑难问题及时化解。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应是一生的“功课”。在读物的选择上,有的孩子还不能准确定位。同样的时间,阅读的内容不同,收获也自然不同……

及时的答疑解惑,让家长焦躁的心情舒缓下来,能够和教师一起,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了。

3.展示型网络小课堂

除了借助网络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个性化学习成果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打开家校间的壁垒,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为每个孩子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如通过班级微信群,每天由一名同学进行评书播讲,从《水浒传》到《三国演义》,从照本宣科到改编分析,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读书打卡、故事讲解、才艺比拼……也都成为网络平台上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

网络上不间断地学习和展示,让班级每个孩子都有了“上镜”的机会。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班级和家庭之间借助网络,处于共同关注、相互点评的良好互动状态,较好地实现了亲子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一举多得。

4.分享型网络小课堂

网络日益成为我管理班级的好助手,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交流思想、资源共享。我及时将读到的美文佳作、育儿良方、公益活动预告等及时推送给家长。如“学习的十大习惯与五种方法”“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90部经典电影”“名家笔下的端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你还能教会孩子这么多”等等。总之,借助网络,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受益,共同学习,也共同提高。

二、建立网络工作室

家校沟通一般分为定期沟通和不定期沟通。我在实践中发现,不定期的随机性沟通为多,其中,以解决学生出现问题为主的沟通会超过40%。

班级虽小,但活动内容不少。从学习到纪律,从卫生到活动,从个人到整体,从成长到成功……每一次活动都是家校沟通的良好契机,都是教育的黄金时刻。借助网络,我们完全不必等到期末家长会再集中汇报了,而是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交流,大大提高时效性。

1.关注常规工作

定期进行班级工作总结,可以方便家长了解班风班貌,参与班级开展的活动,更好地理解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新学期第一次班级工作小结,我采用了“顺口溜”的方式:

常规工作步入正轨,三年伊始有模有样。

美文分享大幕拉开,依次登场积蓄力量。

班委成立各司其职,人人有岗个个担当。

阅读习作齐头并进,范文引路斗志高昂。

“最美班级”高挂门楣,八班荣光闪亮登场。

超市火爆开门大吉,家长提供最强保障。

三位老师常“宅”班级,家的团队爱的释放。

运动盛世即将开启,祝愿孩儿们创造辉煌!

这样的个性化的总结不仅有言简意赅的效果,而且节省时间,让家长们爱看爱读。

2.关注日常表现

班级建设最不容忽视的是日常的细节。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中享受良好的物质条件,多以自我为中心,家长也常常希望孩子得到特殊的照顾。而打造优秀班集体,需要营造和谐、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懂得无私帮助他人,这是家校应该达成的共识。endprint

小林和小航在中午值日过程中,用小铲刀一点点清除顽固污渍;小轩胳膊骨折,小璐毫不犹豫为他系好鞋带……我将抓拍到的照片在班级和网络共享,并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让人佩服;自然流露的关爱让人感动。

作为老师,我特别欣慰,不仅是因为孩子们被爱包围,感受着爱,还因为他们尝试着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付出着爱,回报着爱,弥足珍贵。

这些真实的例子、温暖的镜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榜样,进一步拉近了家校距离。

三、达成网络情感场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家校沟通的指导理念。只有真正从心灵达成共识,才能使沟通“表里如一”。在此过程中,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切实地关爱孩子,还应及时地将爱进行表达和传递,真正使沟通“零距离”,心灵“零距离”。

对于如何应对雾霾,我在班级和孩子们共同分享了防霾小妙招,并通过网络向家长们“求助”:

近日有的孩子抵抗力下降,引发了感冒等症状,耽误学习事小,影响健康可是咱为人父母最揪心的事儿。刚才我们在班级内交流了一些小方法,希望家长朋友们督促孩子们回家后及时洗手洗脸,出门戴好口罩,减少户外运动等。为了健康,我们一起努力!

学生自理能力下降,出现书桌内物品杂乱的现象,我便和家长达成“秘密协议”:

帮我悄悄告诉孩子:刚才放学后,老师回到班级对书桌进行了抽查。干净整洁的都有小奖励放在书桌內,也许明早到校会有惊喜哦!如果没有得到奖励,再接再厉,老师还会不定期抽查的哦!

学完《一张美丽的红枫叶》,感受了青蛙和小蜥蜴的友情,我们动手制作了书签,并赠送给好朋友,彼此握手拥抱。下课后,我及时将当时感人情景的照片和感受与家长们进行了分享:

刚才感动的一幕幕让我内心无法平静,能有好朋友的陪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珍视友情,珍爱朋友又是多么宝贵的态度。希望孩子们友谊长存……

互联网沟通形式虽“新”,但其内核仍然是“心”的教育。每段文字、每条语音都能激发强大的心理能量,发挥不可估量的育人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而今,家校沟通引入了网络,使沟通更加高效。但网络亦如见人见面,同样需要教师科学管理,真诚沟通。这样,网络才能真正释放出教育的正能量,使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欧欣,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李书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校班级家长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