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混合结构施工位移分析

2017-12-15吴立友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混合结构广州大学徐变

吴立友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高层混合结构施工位移分析

吴立友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以一栋高度为300m的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结构共50层,40层及以下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北侧大于南侧,41层至顶层结构向北侧收进,并考虑施工找平和混凝土长期收缩徐变的影响,采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对该结构进行全过程的施工模拟分析,计算外框柱与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竖向变形差及水平位移。结果表明:考虑材料收缩徐变的施工全过程模拟得到的结构竖向位移、竖向位移差和水平位移,对结构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层建筑;施工模拟;收缩徐变

一、工程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1],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92m)、天津津塔 (336.9m)和广州珠江城大厦(309.6m)等,并且结构体系和外形越来越复杂,目前应用较多的混合结构体系[2]有钢外筒/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内筒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外筒/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内筒混合结构、巨型型钢混凝土柱+内筒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外筒+钢框架混合结构、支撑筒混合结构等等。本结构为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结构共50层,40层及以下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北侧大于南侧,41层至顶层结构向北侧收进。平面图和结构模型如图1。

图1 平面图和结构模型

二、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模型

国外关于计算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模型常见的有ACI-209模型、BP模型、CEB-FIP 90模型,国内现有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本文采用的混凝土长期收缩徐变计算模型为CEB-FIP 90模型,CEB-FIP模型为欧洲混凝土协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3]提出。

三、竖向变形分析结果

通过图2可知,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各楼层的竖向位移表现为先大后小的“鱼腹型”规律;结构施工完毕时,核心筒和外框柱最大竖向变形所在的楼层分别为第25和29层,对应的最大竖向变形值为35mm和45mm。由图3可以看到施工结束时结构墙柱的竖向位移差在31层的位置达到了最大值10.8mm,并且水平位移在41层达到了34.8mm。

图2 施工结束时核心筒剪力墙和外框柱的竖向位移

图3 施工结束时结构竖向位移差和水平位移

四、结构在长期使用期间的变形

通过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混凝土长期收缩徐变的作用下,核心筒和外框柱的竖向变形继续增加,墙柱的竖向位移差也在继续增大。结构的水平位移由于收缩作用而变小,因此随时间发展而变小。

图4 结构在长期使用期间墙柱的竖向位移

图5 结构在长期使用期间的墙柱竖向位移差和水平位移

五、总结

通过对体型收进的复杂高层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分析,可以得到结构在建造和使用期间结构的竖向位移、竖向位移差和水平位移的情况,对施工阶段和未来使用期间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韩龙,田稳苓,荣恰,王高.高层钢结构施工阶段实时监测及模拟分析[J].空间结构,2016,22(2):72-80.

[2]刘鑫,刘伟庆,王曙光.高层混合结构基于模型分析的施工模拟方法[J].建筑结构,2013,43(5):18-22.

[3]吴本刚,吴玖荣,傅继阳等.广州珠江城超高层大厦施工过程力学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11(2):36-42.

吴立友 (1992.7-),男,广东省河源市,硕士研究生,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猜你喜欢

混合结构广州大学徐变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效应探讨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正式实施
史云昊作品
拼宽后空心板梁桥收缩徐变分析及验算
水化热和徐变收缩对V形墩系梁应力的影响
建筑新型结构的现状与发展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合结构设计施工办法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15 卷) 总目次
城中村火灾防灾能力评价及等级划分: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的徐变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