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滴西施泪,幻化琉璃情

2017-12-15文/夜

藏天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琉璃西施玻璃

文/夜 玉

一滴西施泪,幻化琉璃情

文/夜 玉

◎ 战汉蜻蜓眼古琉璃珠

或许是来自天公派遣的使者,见证着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盛世的歌舞升平。或许在纷扰的乱世早已迷失了自己这份神秘的美丽,但都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并与华夏文明紧密相连,在历史上演绎出与和氏之璧齐名的随候之珠的动容故事,见证范蠡与西施的爱情传说……在绚丽的中国文化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丽传说

藏友老万喜爱琉璃制品,特别钟情于老琉璃的收藏。说起老琉璃,他告诉笔者,琉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琉璃是西施眼泪幻化出的精灵,色艳而不浮,身坚而心脆,历经炼狱般考验之后在炽烈的高温中开始蜕变,在电光火石中孕育出新的生命。

琉璃相传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的。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之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同年战事起,越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离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还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见西施眼泪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这个名字的谐音,并由此演变而来的。

在老万看来,琉璃的出现也许是一种偶然,也许是国之重器的延续,既承接先古哲人对礼仪文化的寄托,也能让权贵彰显出显赫身份。老万说,琉璃的魅力在于难以捉摸的变幻,表现出一个文明古国独有的哲学思想,令人心驰神往。

◎ 甘肃地区出土战国时期向前琉璃珠

独一无二

笔者查阅资料得知,琉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也称“料器”。以前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琉璃”还称为“古玻璃器”,但是又不同于现代的玻璃,因为现代的玻璃炼制材料石英和萤石,含有轻金属钙和纳等。而上古的玻璃炼制材料是水晶加金属,是含铅和钡等其它金属的。这是琉璃和玻璃的主要区别。

从上文所说的传说及其制作工艺就可看出,琉璃是天工人事合而为一,才能成就得了的。一般提起琉璃来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寺庙屋顶上的瓦。白乐天《长恨歌》中有一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读见这样的信息:唐时宫殿里已有琉璃的存在了。鸳鸯瓦即为琉璃制品,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在老万看来,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使得每件老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且是有生命的。因为这些气泡,琉璃仿佛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光照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 战国 琉璃谷纹环 1977年湖南益阳赫山庙出土

◎ 战国 仿玉青白谷纹琉璃璧 长沙梅子山墓出土

◎西汉 绿色琉璃璧 合浦牛岭2号墓出土

弥足珍贵

老万说,我国制造琉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出土的西周文物中已经有原始的玻璃管珠。到了战国至汉代,工匠对炉温的把控已趋稳定,琉璃的质量得到保证。而在造型艺术上,秉承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的琉璃器物制作严谨、端庄大方,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角度来看,都是我国琉璃的首个巅峰时期,尤显珍贵。

老万说,其实很好理解,老琉璃珍贵主要是因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对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成品率相当低。更关键的是,老琉璃不像金银制品可再回炉重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二是因为老琉璃的文化内涵。中国出土的战国时期琉璃珠里面,有一种同时拥有两种不同工艺的“蜻蜓眼”,这些珠子一些是通过贸易进入中国,一些是由中国人根据外来纹饰加工而成。由于这些早期镶嵌玻璃珠都只出现在贵族大墓中,说明其非常珍贵,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拥有。贵族的专宠直接促使当时的匠人开始仿制蜻蜓眼,这说明西方对眼睛崇拜的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同时也证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比起“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方文明沟通早了很久。老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

◎ 战国琉璃管

◎ 汉代 琉璃项链 新疆阿克苏出土

收藏新贵

据老万介绍,公元前5千年前左右,两河流域就已开始把玻璃用作釉面涂料。到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北部出现了由玻璃制成的器皿。之后,玻璃制作技术很快传到了埃及等地,玻璃制器皿也随之大量出现并开始在区域地区进行交易,但古代埃及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玻璃以钠钙玻璃为主,直到19世纪后期才出现含氧化钡的玻璃。在中国,至少在西周晚期已经能够制造玻璃。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人在熔解石英砂中添加的助燃济是含有铅钡的矿物质,从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艺,在西周至魏晋时期的中国自制玻璃中铅钡的含量都较高。

我国有3000多年的琉璃发展史,虽因受玉器、陶瓷等行业的影响未发展成主流,却因其鲜明的民族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史上深受瞩目。近年来,国内多家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相继问世,各大拍卖公司的图录里关于古法琉璃的专题逐年增加,有的老琉璃制品甚至拍出令人咂舌的高价,藏家对古琉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不难看出琉璃收藏的一种趋势。

在老琉璃的世界,有流动的色彩,灿烂的文化。面对这些五彩斑斓,世人唯有感叹:只有我们想不到的色彩,没有古人做不出的琉璃。

◎西汉 琉璃杯 满城刘胜墓出土

◎极品凤眼甩彩老琉璃,大尺寸的存世量相当稀少◎极品凤眼甩彩老琉璃,大尺寸存世量相当稀少

◎青蛙皮老琉璃,也称之为白玉点翠,市面上仿品很多,真品难觅◎青蛙皮老琉璃,也称之为翠,市面上仿品很

◎海蓝色琉璃珠

责任编辑 陈 艺

猜你喜欢

琉璃西施玻璃
法门寺里的琉璃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大山深处是琉璃
范蠡与西施毫无瓜葛
八角琉璃井
古代美女西施身上的真真假假
《庄子说》(十三)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朋友眼里出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