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出海记

2017-12-14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7年47期
关键词:东芝

江寒秋

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

尽管早在十多年前,就陆续有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销售产品或投资建厂,但总体规模较小。近两年,企业出海进入加速期。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1299.2亿元,同比增长53.7%。

在“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下,众多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搭乘政策东风,更多“中国制造”跟随“中国建造”走出去。

海信收购东芝电视

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

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约合7.53亿元人民币),预期将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

许多中国人对此仍然耳熟能详。拥有142年历史的东芝在显示技术领域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价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

2006年2月,东芝集团宣布以54亿美元接近3倍溢价收购了西屋电气,开始涉足核电领域,彼时核电产业正处于上升期。但不料2011年爆发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使得核电发展进入冰河期,全球核电站面临关闭潮,日本政府当即关停国内所有运营中的核电站。此后东芝核能业务遭到重创,核心核电子公司西屋电气陷入高额亏损 。

从此以后,东芝就深陷经营困境,一蹶不振。

今年5月,据日媒报道,当月15日,处于经营重组期的日本东芝公司,终于发表了曾两度推迟的2016年4月至12月财报,预期净亏损达9500億日元(约合人民币580亿元),亏损额较上财年净亏损4600亿日元的最差纪录继续扩大,创下日本制造商的最差业绩。

东芝表示,主要原因是旗下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带来了巨额经济损失,目前,西屋电气已按照美国《破产法》11章的模式申请破产保护。

为了避免连续经营亏损而退市,日本东芝相继卖出了旗下多个资产。

北京时间10月24日有消息传出,东芝股东当天在一次特别会议上批准该公司将闪存芯片子公司作价2万亿日元(约合175亿美元)出售给贝恩资本(成员包括苹果、戴尔、海力士等)领导的财团。

而尽管把芯片业务出售了,但是东芝今年的财务状况依旧不乐观。据彭博社报道,东芝预测截至明年3月底的会计年度将亏损1100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之前的预测是盈利2300亿日元(约合20亿美元)。

事实上,早在2015年末,东芝就把印度尼西亚自主彩电生产工厂和二槽式洗衣机生产制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筑资产(作价约2500万美元)出售给创维集团。

2016年,东芝又把以洗衣机、冰箱等主营白色家电业务的子公司出售给了美的集团。

现在,电视业务花落海信,而东芝电脑业务也在出售之列。如果再退出电脑市场,东芝旗下面对一般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为主营业务的to B色彩会愈加浓烈。

反观这几年,日本多家电子公司已经逐渐没落,并被中国企业收购。回溯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上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2015年,中国长虹公司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而在前不久,联想又收购富士通个人电脑业务51%股权,收购的金额为17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

鲁企的海外布局

近年来,尤其是2016年之后,山东企业海外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并购事件接连不断,还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在当地投资建厂。

不久前,位于山东威海的威高股份发布公告,收购美国Argon Medical Devices Holdings, Inc.(简称“Argon”or“爱琅”)成立合营公司WW Medical and Healthcare Company Limited(威高占股90%,合营伙伴占股10%),收购完成后,爱琅将成为威高的附属公司,并将作为其进行海外扩展的核心平台之一。

公告显示,威高股份此次收购目标公司的总代价为8.5亿美元,拟透过债务融资拨付总代价的4.2亿美元及余额则由合营公司提供资金。威高股份全资附属子公司威高国际拟透过其内部资源向合营公司拨付其应占现金付款。合营公司已委任UBS为其独家财务顾问。

威高股份所收购的这家美国医疗器材公司成立于1972年,2015年净收入2.18亿美元,2016年净收入2.25亿美元。其于2016年12月31日的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18亿美元。其主要从事研发、制造销售以及分销用于肿瘤介入及血管介入手术之医疗器械。目标公司之市场领先产品组合主要包括活检产品、血栓管理设备、导液管及导丝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除此之外,今年10月,位于潍坊诸城的东宝重工集团完成了对芬兰塔沃集团的收购。东宝重工是一家潜水艇生产企业,现具有年产15台观光潜艇的能力。而芬兰塔沃集团则是国际潜水艇生产巨头,现国际上运营中80%的观光潜艇为芬兰塔沃生产。“并购已经在2017年10月份完成,且芬兰塔沃有限公司的工商手续已经变更。”东宝重工负责人表示。

作为并购大户,2017年3月,山东如意集团花费1.17亿美元现金,从YGM贸易公司手中拿下雅格狮丹控股权。这家与Burberry齐名的高档服饰品牌,从此变成了这家济宁公司的子公司。

这不是如意集团的第一次并购,2010年,如意集团收购日本服装品牌运营商Renown,借助此次收购,如意集团一下子获得了Renown旗下30多个知名服装品牌。而如意集团选择了其中7个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与如意类似,潍柴集团也是通过海外并购,迅速扩展集团产业链,提升了整体竞争力。2009年时,潍柴集团以不到3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具有百年经营历史的发动机设计制造企业——法国博杜安。而在2012年,潍柴收购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直接进入了豪华游艇市场。“之前潍柴的产品主要是发动机,非常依赖投资拉动,而游艇这种产品,则主要面向消费市场。”潍柴相关负责人介绍。

潍柴的并购不仅面向产业链下游,2012年,潍柴通过对德国凯澳集团三次增资,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凯澳集团掌握全球液压控制系统核心技术,潍柴此举是在向主业发动机的上游发力,解决了核心零部件的问题。

除此之外,山东能源集团收购罗克兰公司,有助于在澳大利亚开展矿产开采和探测业务。主要從事海水苗种繁殖、养殖、食品加工业务的山东东方海洋,收购美国医疗设备企业Avioq,主要是为了利用其传染病检测设备和生物材料。而兖矿集团则早在2004年即开启了其国际化并购之路,已经成为海外并购的标杆性企业。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多家山东企业正处于海外收购的过程之中。根据省发展改革委提供信息显示,位于潍坊的华丰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两家位于新加坡的公司,以期获得海外机组运营服务业务。山东威达机械正计划收购德国雷姆工具股份公司,威达机械是国内最大的钻夹头专业生产厂家,占据世界钻夹头市场份额的35%,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而德国雷姆是欧洲老牌夹具制造商,也是世界最大的工具制造商之一,主营钻夹头、卡盘及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与销售。

威高股份和海信电器在海外大手笔的收购,威高股份的“老乡”三角轮胎则投资38亿建成了首个海外轮胎生产基地。可以说鲁企在海外的动作频频,一边收购,一边投资。不断的扩充着企业自身的实力,也把国内产品推向海外,真正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

三角轮胎在11月12日发布公告,其拟在美国建立首个海外轮胎生产基地,该基地拟包括两个项目,两个项目分期建设,总投资额高达38.51亿元。建成后的海外基地,将进一步提升三角轮胎在美国及全球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其提供本地化服务,以及辐射至加拿大、墨西哥及周边市场。

最难跨越的1%

一脚跨入海外,在克服了人才缺乏、文化差异等诸多障碍之后,悬在众多制造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来自国际一流品牌的挤压和竞争。

一个事实是,尽管在国内已占据绝对的市场地位,但大多数中国制造型民企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中低端位置。其出海路线也多是“农村包围城市”—布局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欧美高端市场少有涉及。

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亦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据江金洋介绍,在中东和北非市场,来自意大利的萨克米、B&T、维高等陶机装备巨头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总体规模为200亿美元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这些品牌占据了2/3。

家电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名空调行业人士以美的为例分析,虽然美的已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商,并在全球设有18个子公司,但这并没有改变其处于行业中端位置、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局面。一份美的集团内部数据显示,2016年美的智能空调海外总销售额达192亿元,其中自有品牌占24%。在智能空调界,40%左右的高端市场由日本空调制造商大金占据。

一位业内人士也认为,竞争对手的技术沉淀确实更加深厚,尤其在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材质、稳定性等方面。而过去几年,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

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通过活跃的市场需求和技术买进,迅速赶上了欧美企业99%的技术。但最后这1%的差距,要花的努力比那99%还要多。中国品牌要实现在国际市场上质的跨越,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这1%是关键,也是瓶颈。

“要破解这1%,关键还是核心技术研发。”

猜你喜欢

东芝
解析新奥股份收购东芝美国LNG业务
有Wi-Fi功能的高速卡 东芝FlashAirTM(W-04) 无线LAN SD存储卡试用
90MB/s旅行拍摄最佳拍档东芝极至瞬速EXCERIATMN302 SD SDHC卡体验
能备份 也能充电 东芝CANVIO智能手机硬盘体验
东芝:雷厉风行,理应如此
杭城里的东芝
东芝TCS店落子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