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经验分析及对山西的借鉴

2017-12-14薄文广刘仪梅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山西贵州

◆薄文广 张 琪 刘仪梅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经验分析及对山西的借鉴

◆薄文广 张 琪 刘仪梅

作为发展较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省际间“同一化”机遇下,充分整合和利用自身禀赋优势,促进相关产业链条落地生根,并以此为突破口,协同相关资源构建产业生态集群,进而实现换道超车是贵州大数据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这对于以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山西转型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山西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积极吸引北京数据资源入晋、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煤炭数据交易作为突破口、地方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大数据生态系统、健全保障体系,提升山西大数据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数据;贵州;顶层设计;借鉴

当今世界,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潜在市场体量以及巨大的相关数据存量,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我国政府对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大数据进行了部署,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国家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出台。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中国大数据产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而在我国经济版图中,贵州一直是西部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2013年,贵州省GDP8006.80亿元,位于全国倒数第六位,分别是前面的新疆和云南经济总量的95.8%和65.3%,而到了2016年,贵州实现GDP11743.43亿元,已经超越了新疆,为云南省经济总量的79.0%。近几些年贵州经济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GDP年均增长超过1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3%,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9.3%。2016年,贵州经济同比增速10.5%,仅次于重庆的10.7%,位于全国第二位。贵州省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其它省份的落后地区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新路。

在贵州经济快速崛起中,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尤为引人关注。贵州抓住新兴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契机,在全国抢先布局大数据战略,并通过地方政府的有为市场创造,充分利用和协同内外部相关资源,构建大数据发展产业生态集群,促使贵州包括大数据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据统计,2012年到2015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从450.9亿元扩大到2011.5亿元,年均增长高达64.6%。当前,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与创新转型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大数据产业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庞大数据资源基础之上的数据收集、存储、价值挖掘与智能应用的信息服务业,其作为21世纪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进入加速发展时期[1]。2011年5月,麦肯锡公司发布了《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2012年3月份,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推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认识到大数据所蕴含的重要战略意义,纷纷开始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以迎接大数据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

由于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以及巨大人口规模和膨大的数据资源,中国大数据产业有望“弯道超车”,特别是在大数据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和融合方面。2014-2016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中国大数据发展作为关注重点之一,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也纷纷出台了扶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举措。我国的大数据产业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7)》,2016年大数据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达到达168亿元,预计2017至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仍将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从产业链条看,大数据产业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数据生产、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上、中、下游。具体的大数据产业链如表1所示。

表1 大数据产业链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特别是2012年美国将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并全面开放40万政府原始数据集[2]。美国在联邦政府、企业间的大数据应用上较为均衡发展,表现为“政府和企业两条腿走路”。而根据《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7)》,我国大数据应用的数据来源主要为企业内部生产和客户数据,政府免费开放的数据应用比例为13.5%,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大数据应用上更多是表现为“企业一条腿走路”。另外,由于顶层设计缺失,中央政府相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相关管理机构所掌握的巨量的企业工商信息、社会保障等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均较少开放而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这反过来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步伐。

二、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经验分析

(一)利用和放大自身潜在优势,选准突破点

各种数据的安全存储是大数据产业链条中的基础性前提,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作。而数据中心具有内部设备复杂,散热量大,保障性要求高的特点。根据《中国数据中心能耗现状白皮书》统计,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的电耗达1000亿度,年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以上,电力成本约占运营总成本的40%,大型数据中心由于设备庞杂耗电比例会更高。相对而言,在商业用电价格较贵且土地成本高涨的京沪等大城市建设相关的数据中心并不是最佳选择。

而贵州省具有服务器存放和数据存储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首先贵州的自然条件适宜,全年气温适中,微风温和适宜,空气质量优良,这可以大大降低大数据中心机房的降温和除尘成本。第二,贵州地质结构稳定,地质灾害较少,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安全,保证企业远离大规模地质灾害潜发地区,减少了遭受不可控因素带来巨额损失的可能性[3]。第三是低成本的电价优势,贵州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不仅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而且工业用电价格低于平均水平大大降低了大数据相关产业数据中心的营运成本。

优越的气温、稳定的地质、丰富的水电资源,贵州省积极发挥其所具备的生态、能源等比较优势,从产业附加值较低的基础性的数据存储入手,并以此作为突破点,实现了从潜在优势向实际优势的显性化过渡,并进而获得了巨大的先行优势。

(二)地方政府重视顶层设计,强化制度软保障

大数据作为新兴产业,是需要政府支持、政策先行的产业,地方政府的重视以及创新性的自上而下的推动是贵州大数据产业领先全国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数据中心联盟的报告,到2017年1月底,全国共有37个省、市专门出台大数据的发展规划或类似文件,但贵州省是第一个将大数据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的地区。2014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刚刚兴起,此时与其他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同处起步阶段的贵州省便抓住后发赶超的时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以及《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政策,先跑先赢。这三年多来,大数据产业已经上升到贵阳市以及贵州省的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得到了全省的重点关注并从贵安新区、贵阳市以及贵州省三个不同层次强化相关制度保障以发展大数据产业,形成以点带面、相互促进和支撑的良性发展局面。

在贵安新区层面,2014年国务院批复设立的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腾讯、富士康等企业建设数据中心,以此为重要依托初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数据基地;并在2015年发布《贵安新区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计划(2015—2017)》。

在贵阳市层面,2014年为指导贵阳市大数据发展发布了《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设定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和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建设国家大数据创新示范区的目标;《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于2017年5月施行,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提供首个法规依据。

在贵州省层面,2016年贵州省成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发布首个省级大数据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并针对大数据发展中出现的数据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出台了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统计报表制度》。2017年2月贵州省成立了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来统筹和协调大数据产业发展,保障大数据决策工作的贯彻执行,并以全省之力推动其发展。

(三)注重基础性和平台性建设,完善产业支撑

在国家战略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大数据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贵州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机遇,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建设等硬件入手,同时多方面完善涵盖大数据共享、存储、交易以及应用的整个大数据产业链发展。

贵安新区以“贵安云谷”为载体,全面推进园区综合信息设施管网及大容量光纤骨干网建设。贵阳市大力推动一些大数据相关产业特别是初期的存储产业的基础设施等硬件发展,如贵阳将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13年的450G 增加到2016年底的4580G。

在大数据开放和共享方面,贵州省提出并践行“块数据”理论并率先开放政府数据,为了消除行业分散带来的信息孤岛,强化开放共享和跨界融合,全国首个省级政府企业数据统筹交换共享平台—“云上贵州”于2014年上线。另外,贵阳市区逐渐实现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为推动社会企业和个人动态数据资源的聚集整合打下基础[4]。

此外,为了弥补贵州大数据相关技术人才短缺,2015年贵阳市与北京市科委共建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打造以此为支撑的大数据技术创新平台。2015年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正式挂牌,大数据交易平台正稳步发展。2015年9月贵阳市开放交通数据,建立交通大数据孵化器,打造贵阳交通大数据产业创业孵化平台。2016年5月建设了融合大数据技术公共开发与实验、大数据技术培训和大数据技术孵化的“三维一体”平台——贵阳大数据创新产业(技术)发展中心。一系列的基础性和平台性项目相继建成,有力支撑了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

(四)积极整合各种外部资源,促进大数据产业链集群发展

大数据产业属于信息服务业,其整体作为第三产业属于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而在其产业链中附加值也有所不同,

如表1所示,大数据产业是一个涵盖众多链条的产业体系,而由于自身产业和人才限制,贵州大数据产业在交易和应用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短板。因此贵州省还积极利用和整合相关外部资源,利用其大数据的先发优势,并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相关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并共享其市场收益。

贵州省利用政策和基础优势吸引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高通、富士康、泰豪等通信技术企业入驻,以及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建立贵州馆电子商务集群,依托企业知名度成立“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大数据产业峰会以及国际贵阳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为贵州大数据造势,把单纯数据服务器的存储向大数据产业链条两端发展。

从完善产业基础设施,积累大数据储存体量;到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不断推出大数据应用项目;再到建立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州省一步一步围绕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延伸业态,深入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促进大数据产业链在贵州省的全面发展,形成较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三、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上实现数据的合法化问题

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提是需要统一和开放的数据资源,而目前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是大数据的最大拥有者,据统计,仅中国的各部委拥有相当于8个阿里巴巴的数据。但当前由于制度缺乏,难以界定哪些数据可以公开,哪些数据不宜公开,虽然中央曾多次发文鼓励相关政府部门数据公开,但在缺乏先行先试的过失免责制情况下如果中央部委的大量数据公开,则无论是应用还是后面的受益均为相关企业所有,但一旦数据公开后产生一些诸如隐私,非法获取等负向问题,无疑,一些责任需要由公开这些数据的部委相关人员负责.在受益由别人获得,而成本主要由自己承担的背景下,理性的人员自然会选择个体风险最小而非集体预期受益最大的方式.因此应迫切建立先行先试的过失免责机制,以从制度上保障这些公开数据的部委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各部委数据公开的实际进展不大,交易所和大数据应用多因此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二)数据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在目前个人信息等隐私保护日益严格背景下,数据公开使用即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洞见挖掘数据价值并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其中难免涉及到一些包括个人爱好、习惯、健康、财务等个人隐私的披露或曝光,但是这与模糊化、匿名化等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形成矛盾,可能会引来法律诉讼或其他风险[5]。如何将底层数据进行“过滤”和“清洗”,基础数据或底层数据及隐私曝光后如何维权,仍有待顶层设计的清晰界定和规范。

(三)数据价值链的发现和共赢问题

在缺乏清晰权利界定和交易运作模式的情况下,数据交易和使用是很难达成的。对大数据产业化利用的关键是将深藏而又未开启的数据转换成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资源和财富,大数据市场化交易中对用户的统计信息是重要的交易对象。但是数据产权划分的不明晰容易构成对利益相关者权利的威胁从而产生法律纠纷或其他风险,这打击了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让大数据真正有益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规范和处理好数据相关者之间责、权、利的界定和共赢。

(四)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不健全问题

产业生态体系是指以数据为核心,涵盖数据、技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在内,由基础设施、软件与技术、服务与应用、标准体系、用户、政府管理、产业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6]。首先,现阶段我国大数据产业仍以基础设施和数据内容建设为主。立法缺失、数据开放与共享受限、行业内部缺乏标准等问题,增加了数据管理成本,制约其发展,导致没有形成由上游数据源至下游消费者的大数据产业链。其次,大数据应用领域广泛,但是由于政府数据没有开放,电子政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现阶段重电子商务、金融、电信、制造业等行业的商用价值挖掘,而忽视司法、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政用和民用价值。

四、促进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过去十多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重化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也曾经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的辉煌时刻,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在2015年达到了74%。由于煤炭是基础性原材料,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等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一旦煤炭价格过高,国家会采取相关调控举措,来引导煤炭价格的非理性上涨甚至直接实行行政性的限价措施,通常国家对煤炭产业价格多限高少限低的非对称性调控使得单一依赖煤炭等资源型经济的山西受经济周期波动和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煤价急速下跌,山西2009年的GDP增速仅有5.4%,是全国唯一没有实现“保8”的省份。此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使得对大宗产品的需求进入了平缓期,近些年来,山西经济增速一直处于全国末五位中。

此外,由于以煤炭采选业为代表的采掘业技术水平和设备现代化程度日益提升,使其吸纳的就业人数相当有限,因此即使在煤炭价格高涨时期,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较少,而因煤炭而致富的普通百姓则人数更少,但煤炭开采后形成的巨大的环境负担却主要由当地普通百姓承担。

因此在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及各省市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山西必须打破高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单一经济布局,要下定决心实现“换道发展”,从地下资源挖掘到天上云端资源的开发,积极培育大数据产业发展,并把其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发挥山西自身优势,吸引北京数据资源入晋

山西省应抓住机遇最大程度发挥自然条件带来的大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首先大数据运算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组,山西全省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大规模减少大型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大数据存储运行和降温需求都会消耗大量电能,而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电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数据存储数需要24小时不间断供电,电费占总成本的40%左右,据中国工信部统计,全国在用的255户数据中心平均用电价格为 0.87元/度,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用电价格为 0.78元/度,特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用电价格 0.66元/度。山西利用煤电综合优势对大型以上数据中心设定了0.35元/度的目标电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以上。

此外,数据中心属于占地较多且附加值较低的高耗能产业,在北京可利用产业用地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压力日益增大,而相对于贵州而言,山西省区位适中,拥有太原、大同等交通发达城市,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且临近北京,高铁到京仅2个多小时,而北方另一个重要竞争对手内蒙古目前还没有开通至京的高铁。山西省应该尽快以自身成本洼地优势以及离北京较近的区位优势争取把在北京的相关数据存储中心迁移过来,积极打造“南有贵州,北有山西”的大数据存储产业区域布局。

(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煤炭数据交易作为突破口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展大数据产业热情高涨,以数据存储为重点的各种数据中心项目硬件建设增速迅猛,一些后发地区甚至采用各种财政补贴方式给予数据中心大力度扶持,一些已经建成的数据中心甚至已经处于闲置状态。因此如何在当前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其它发展较好地区的背景下,走出山西的大数据发展特色之路则成为了山西大数据产业能否成功的最重要考量。

相对而言,除了各地竞相上马的服务器存储中心外,以服务于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大数据应用则成为了各地大数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根据当前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和特点,山西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利用大数据以及相关的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融合一些民计民生产业以及山西优势产业。比如在公共安全,健康安全,交通秩序等民众关心领域推动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创新,同时在保障数据隐私前提下加强对相关领域数据开放和分享程度,以积极吸引国内相关领域公司进入。

此外,目前,全国新成立的数据交易中心或大数据交易所等已超过了10家,且主要集中在南方,山西应该突出自身特色,重点打造煤炭数据交易中心,包括煤炭的生产,储运和物流等。仅以煤炭物流为例,据统计,我国产煤大省的内蒙古、陕西地区的煤炭外运大部分经过山西,三省煤炭外调量占我国煤炭外调量的80%以上。而当前,煤炭物流仍然以传统方式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和供需不匹配问题十分严重。山西应积极以几大省属煤炭集团为主,整合全省主要煤炭资源,成立山西煤炭数据交易所,并把其作为山西大数据应用发展的突破口。

(三)地方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大数据生态系统

从大数据产业链条看,中游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相对附加值较低,而掌握数据源的上游以及对接消费者的下游收益率都较高,且目前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

目前作为产业链上游的数据来源还存在着彼此分割和各自封闭的状态,因此,山西要发挥好山西大数据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优势,大力推动省属政府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并逐渐引导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开放数据。同时积极利用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自下而上以创新性先行先试名义,争取相关部委的支持,建立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

在中游的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部分,山西省要发挥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投入资金增大互联网出口带宽并扩建大数据服务器规模,首先积极推进山西联通、山西移动、山西电信、百度(阳泉)公司、吕梁军民融合研究院等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智慧山西”省级政务云平台建设。

在下游的数据应用部分,以山西信息安全研究院为中心构建大数据技术平台,加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吸引资金、人才弥补产业发展中的地区不足,利用开发区优惠政策促进大数据项目落地山西省并促进企业创新以挖掘大数据政用、民用和商用价值。

而在数据安全保障方面,大数据所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包括存储技术风险和数据资源的开放、流通和应用中导致的风险和危机已经成为限制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软肋。山西应抓紧实施“云安山西”工程,加强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以及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大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积极打造“中国平安谷”。

(四)健全保障体系,提升山西大数据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山西省应加强制度层面的保障。在权利范围内开展煤炭数据交易和开放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制定工作,确定数据开放范围和交易行为规则等,并有步骤地开放自身煤炭数据资源。大数据持续产生并且不断积累,大数据将成为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形式,山西政府应为煤炭相关数据的长期保存开展制定规范并统一标准的工作,为实现煤炭数据交易的快速发展清除障碍。

山西应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并将其与国家大数据战略 、“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相结合,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以创新奖励、租房补贴、税收优惠等吸引大数据相关企业入驻,支持科研创新,加强制度和资金保障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7]。

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中高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高端人才大量流出的相对落后地区,山西要强化对大数据相关行业人才的配套环境支撑力度,妥善安排其子女和家庭的落户、教育、就业、医疗等问题,打造大数据人才能够来晋发展的生态环境。首先要积极利用临近北京的高铁优势,充分利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严格控人的契机,积极挖掘和利用好北京相关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时在引进外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与山西平安谷等企业联合合作,并为其创造国外交流机会,借鉴国外大数据发展经验,重点培养面向大数据研发应用的高端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并积极与国内大数据领域相关知名公司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促进山西大数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迪莉娅.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56-58.

[2]中共武汉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借鉴先进经验 助推武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武汉与中部发展,2016:26-29.

[3]王婷.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比较优势研究:硕士毕业论文.贵州财经大学,2016.

[4]陈立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及政策体系构建.改革与战略,2015:28-29.

[5]杨倩倩,路海娟,朝乐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0):11-13.

[6]朝乐门,马广惠,路海娟.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特征分析与政策建议.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0):6-7.

[7]池莲.谈大数据产业形成路径及其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商业经济研究,2015(17):66-68.

薄文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张琪,刘仪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山西贵州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山西叹五更
贵州,有多美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