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设计与评价 破化学实验

2017-12-14河南冯存良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品红石灰水仪器

河南 冯存良

晓设计与评价 破化学实验

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的考查一是保持对传统知识的考查;二是结合题目中信息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三是对教材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进创新(在实验方案形式上或原理设计上创新)。题型仍将以选择题和综合实验题为主。备考中要注意有机物的涉入,理清关系,熟记切入点——从安全、环保、可行、简约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

一、解读题型,晓破题关键

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

(3)基本思路

(4)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

2.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1)化学实验评价的内容

评价实验原理是否明确、合理评价实验方案是否安全、可行评价药品、仪器是否方便、易得评价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明显、清晰

(2)化学实验评价的五大视角

①可行性视角:只有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才有意义。可行性是方案的第一要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从实验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分析:

a.理论上要科学合理。

b.操作上要简单可行。

②经济效益视角:评价一种实验方案,不仅要从科学性上判断是否可行,还要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是否切合实际。

③绿色化视角

a.分析实验药品是否有毒,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b.仪器药品是否价格低廉、是否易得。

c.反应是否充分,原子经济性如何。

④安全性视角

a.避免炸裂:受热不均匀、液体倒吸、气流不畅、易燃气体中混有助燃气体等。

b.防污染:有毒尾气未经处理、剩余药品随意丢弃、实验产生的废液肆意倾倒等。

c.防失火: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不正确、易燃试剂与明火接触等。

d.防吸水:极易水解、吸水性强(潮解)的物质未密封保存或与潮湿空气接触,大量吸水导致液体溢出或药品变质等。

⑤规范性视角

a.仪器的安装与拆卸。

b.试剂添加的顺序与用量。

c.加热的方式和时机。

d.仪器的查漏、气密性检验。

e.温度计的规范使用。

f.实验数据的读取。

g.冷却、冷凝的方法等。

二、依题说法

题型一:猜想型实验设计

【例1】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和杀菌剂。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有________;

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有________;

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Ca(ClO)2,又含有CaCO3。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 mol·L-1盐酸、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提示:不必检验Ca2+和Cl-)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①取少量上述漂白粉于试管中,②

[思维流程]

第一步 明确目的原理

设计实验探究漂白粉变质后物质的成分,涉及反应:

第二步 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假设3提供的物质及反应原理判断样品中可能含有Ca(ClO)2或CaCO3或二者的混合物。

第三步 寻求验证方法

用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来验证CaCO3的存在。

用Ca(ClO)2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HClO来验证Ca(ClO)2的存在。

第四步 设计操作步骤

①固体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用于检验CO2)。

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用于检验HClO)。

第五步 分析得出结论

若步骤①中石灰水未变浑浊,则说明样品中无CaCO3,即假设1成立。

若步骤①中石灰水变浑浊,且步骤②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存在CaCO3,不存在Ca(ClO)2,即假设2成立。

若步骤①中石灰水变浑浊,且步骤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CaCO3和Ca(ClO)2存在,即假设3成立。

【答案】(1)假设1:只含有Ca(ClO)2;假设2:只含有CaCO3

(2)如下表: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①加入适量1mol·L-1盐酸溶解后,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则假设1成立;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假设2或假设3成立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或另外取样操作)若品红溶液褪色,则假设3成立;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成立

题型二:定量分析型实验设计

【例2】(2015·浙江高考)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一) 碘含量的测定

取0.010 0 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 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反映溶液中c(I-)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

V(AgNO3)/mL15.0019.0019.8019.9820.0020.0221.0023.0025.00E/mV-225-200-150-10050.0175275300325

实验(二) 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请回答:

(1)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

仪器A________,仪器B________。

(2)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

②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④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

(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一)中干海带需要灼烧,故仪器A为坩埚,根据最后得到的含I-的溶液的体积可以判断仪器B(定容)为500 mL容量瓶。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漏,主要是检验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检查方法: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用CCl4萃取后,因为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有机层在下层,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几乎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④碘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碘和水。

(4)采用蒸馏不合理,主要是因为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答案】(1)坩埚 500 mL容量瓶

(2)①

②20.00 0.635

(3)①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③AB ④过滤

(4)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思路点拨]

1.如何用好、选好数据,是解决化学定量实验题的关键所在。解决化学定量实验题的一般方法为比较数据、转变物质、分析利弊、确定方案

(1)对数据进行比较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注意比较数据的交点与重合区。(2)转变物质是实现实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一些物质提纯与制备的问题中,往往会提供一些物质沉淀的pH范围,物质的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呈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数据。在许多情况下,一些物质的相关数据是重叠的,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一般可通过转变物质来解决,如CH3COOH与CH3CH2OH的沸点很接近,要分离二者的混合物,可以通过将CH3COOH转变为CH3COONa的方法,扩大其与CH3CH2OH沸点上的差异,然后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3)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除了涉及是否能够通过相应反应来实现实验目标外,还涉及经济效益的问题,在原理、环保等方面没有大的差异时,选择廉价原料完成相应的实验成为首选。

2.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实验所得的数据,可分为有用、有效数据,正确、合理数据,错误、无效数据及无用、多余数据等。能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有用、有效、正确、合理的数据是实验数据分析处理题的一个重要能力考查点,也是近年来命题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五看”: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确度为0.1g,若数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题型三:综合性实验设计

【例3】(2016·全国新课标1)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如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如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①Y管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③④

【思路流程】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

原理→反应物质→反应条件→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如下:

(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反应物的性质、状态及发生反应时的条件,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

(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4)有关操作:操作方法、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

(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中)

猜你喜欢

品红石灰水仪器
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品红褪色与颜色复原机理*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树木为啥穿“白衣”
国标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方法改进研究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树木为啥穿“白衣”
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
树干为何冬天穿“白衣”
善变的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