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东地区常见的野生蘑菇分类及识别

2017-12-14张泰祺丹东市第二中学辽宁丹东118011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7期
关键词:本地人牛肝菌羊肚

张泰祺(丹东市第二中学 辽宁 丹东 118011)

于秀清(东港市林业局 辽宁 丹东 118300)

丹东地区常见的野生蘑菇分类及识别

张泰祺(丹东市第二中学 辽宁 丹东 118011)

于秀清(东港市林业局 辽宁 丹东 118300)

丹东地处辽宁省东部,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800~1 200mL,是中国北方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丹东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5.9%,有“辽东绿色屏障”之称。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多种野生蘑菇生长,每年夏季7~8月,各种野生蘑菇会陆续在山林中出现。

丹东地区的野生蘑菇主要分布在天然次生林、针阔混交林、板栗林地。笔者每年暑假都会深入周边山林,采摘野生食用蘑菇,对可食用蘑菇以及有毒蘑菇种类、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现将丹东地区分布的主要野生蘑菇简要介绍如下。

1 可食用野生蘑菇

1.1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Vahl)P.Kumm.]

蜜环菌属于蜜环菌属。蜜环菌的子实体又名榛蘑,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被称为东北第四宝。以野生采集为主,丹东地区秋季白露之后出现,是本地区主要的野生食用蘑菇。

1.2 猴头菇(Hericiumerinaceus)

猴头菇属于伞菌目猴头菇科猴头菇属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其外形似猴子的头,因而得名。主要生长在高大栎树的枯死部位,在丹东宽甸、凤城林区夏秋季节时有发生,吉林、黑龙江等地有人工栽培。

1.3 元蘑(Panellusserotius)

元蘑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亚侧耳属。因其颜色发黄,气温较低时出菇,又名黄蘑、冬蘑。元蘑是东北地区特产,秋季常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元蘑可以人工栽培,目前已经进入商业化生产。

1.4 血红铆钉菇 (Chroogomphidiusviscidus)

血红铆钉菇属于铆钉菇科红铆钉菇属,又名松伞蘑、松树伞。其营养价值很高,经常食用能软化血管、增强人体抵抗力,深受人们喜爱。松伞蘑属于外生菌根菌,晚秋季节生于林地上,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吉林、黑龙江分布较广,在丹东宽北山区有分布。

1.5 松茸 [Tricholomamatsutake (lto et lmai) Singer]

松茸属于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又名松口蘑,是世界上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誉为“菌中之王”,为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不能人工栽培,野生松茸产量极低,亚洲是世界上松茸主产地,国内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在丹东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夏、秋季节偶有出现。松茸主要消费国是欧洲和日本,我国是最大的松茸出口国。

1.6 羊肚菌(Morchelladeliciosa Fr.)

羊肚菌属于盘菌目羊肚菌属。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又名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食药用菌类。丹东地区分布在夏末秋初的针阔混交林中。羊肚菌已经人工栽培成功,尚未进入商业化生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味的羊肚菌会端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1.7 橙盖鹅膏菌[(Scop.Fr.) Pers.exSchw.]

橙盖鹅膏菌属于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又名鸡蛋黄蘑,其色泽金黄,味道鲜美,是丹东地区常见的野生菌,特别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1.8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ex Fr.)

美味牛肝菌属伞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属。其伞盖较小,菌柄基部突出膨大,本地人称为大腿蘑,也称黄猴头。美味牛肝菌菌肉肥厚、味道鲜美,在丹东地区分布很广,夏秋季常在杂木林中地上单生,是人们进山争相采摘的优良菌类。同下面介绍的几种牛肝菌同属于外生菌根菌,目前还不能人工栽培。

1.9 皱盖疣柄牛肝菌[Leccinumrugosiceps(PK.) Sing.]

皱盖疣柄牛肝菌又名虎皮牛肝,丹东本地人称为香蘑,属伞菌目牛肝菌科疣柄牛肝菌属。成熟时它的伞盖纵横开裂似虎皮。菇体中等偏大型,肉鲜味美,丹东地区产量较大,夏、秋季于杂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1.10 亚金黄粘盖牛肝菌 [SuillussubauTeus (Peck)Snel1]

亚金黄粘盖牛肝菌属于伞菌目牛肝菌科粘盖牛肝菌属。本地人称为黏窝、黄黏团子,其子实体较小。晚秋季节丹东山区一种主要的食用菌类,深秋时节常生长在针阔混交林地上,味道特别好。

1.11 砖红绒盖牛肝菌 [Xerocomusspadiceus (Fr.)Quel]

砖红绒盖牛肝菌属于伞菌目牛肝菌科绒盖牛肝菌属。菌盖及柄颜色略深红,因掰断后断面立刻变蓝而得名,本地人称为变窝。夏、秋季于杂木林中地上单生,也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蘑菇。

1.12 拟粉红枝瑚菌(Ramarianeoformosa Petersen)

拟粉红枝瑚菌属于无褶菌目(非褶菌目)枝瑚菌属。本地人常称为扫帚蘑。夏、秋季子实体常生于阔叶混交林中地上。丹东本地人普遍认为可食用,资料记载食用后部分人有不适症状,采摘食用需谨慎。

1.13 大红菇 [Russulaalutacea(pers.)Fr.]

大红菇属于伞菌目红菇属。丹东地区分布较广,本地人称为红盖子。一般夏、秋两季雨后,在混交林及阔叶林内地上成片出现,与某些种形成菌根。是一种典型的杂瓣蘑,不耐储存和运输。

1.14 变绿红菇 [Russulavirescens(Schaeff.)Fr.]

变绿红菇本地人常称为绿盖子,与红盖子同属红菇科杂瓣蘑,丹东地区常见,不耐贮存和运输。

1.15 白橙盖鹅膏菌 [Amanita caesarea(Scop.: Fr.)Pers.ex Schw.var.alba Gill.]

白橙盖鹅膏菌属于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子实体上有菌环下有菌托,为鹅膏菌科的典型特征,本地人统称为鸡腿。菌盖有放射状条纹。菌肉柔软细腻,鲜美可口。易破碎,不耐贮存和运输。丹东山区特别常见,分布很广,形态与剧毒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比较相似,采摘时要特别小心。

2 有毒蘑菇

2.1 暗褐毒鹅膏菌[Amanitaphalloides(Vaill.: Fr.)Secr.]

暗褐毒鹅膏菌属于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丹东地区较为常见,俗称大鸡腿。该蘑菇个体很大,菌柄粗壮、肉厚,书中记载有毒,但本地部分百姓认为可食用,采摘食用需谨慎。

2.2 豹斑鹅膏菌 [Amanita pantherina(DC.: Fr.)Schrmm.]

豹斑鹅膏菌属于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因伞盖上有类似豹斑点状分布,本地人常称天老星、星蘑,有毒。人食用后会产生恶心、腹痛腹泻等不适现象。夏、秋季在阔叶林或针叶林中地上成群生长。

2.3 毒 红菇 [Russulaemetica(Schaeff.:Fr.) Pers.exS.F.Gray.]

毒红菇属于红菇属。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子实体较小。人误食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也称呕吐红菇,有毒。毒红菇与大红菇易混淆。毒红菇伞盖边缘有条纹,而大红菇边缘光滑。

2.4 毒蝇鹅膏菌 [Amanita miscaria(L.:Fr.) Pers.ex Hook.]

毒蝇鹅膏菌属于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又名毒蝇菌、毒蝇伞。子实体较大,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有毒。伞盖色泽艳丽,上面遍布着白斑。误食后会产生剧烈恶心、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

2.5 白毒鹅膏菌(Amanita verna(Bull.:Fr.) Pers.exVitt.)

白毒鹅膏菌属于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俗称白毒伞,整个菌株白色,剧毒。菇体含有毒肽和毒伞肽,食用后引起肝肾损伤,并且潜伏期长,致死率很高,据说一个小蘑菇可以毒死几个人,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药。极易与白橙盖鹅膏菌(鸡腿蘑)混淆,所以上山采摘时需万分小心。

2.6 鳞柄白毒鹅膏菌(AmanitavirosanLam.Fr.)

鳞柄白毒鹅膏菌属于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同白毒伞一样含有毒肽和毒伞肽,剧毒,中毒后死亡率极高。不同之处是外观形态上它的菌柄有鳞片,是丹东地区野蘑菇中毒防治的重点。

3 有毒蘑菇鉴别

野生蘑菇辨识比较困难,同科同目的野生菌形态相似,但微小差别却导致性质完全不同。如何能防止野生蘑菇中毒,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

3.1 学会分辨识别有毒、无毒可食用蘑菇。一种蘑菇可含多种毒素,目前尚无针对性的解毒药物,唯一安全的办法是不认识、拿不准的野蘑菇千万别吃。

3.2 一般情况下,菌柄上部有菌环、根部有菌托的蘑菇分类上属于鹅膏菌科,大部分都不能食用,极少部分可食用,如橙盖鹅膏菌(鸡蛋黄)、白橙盖鹅膏菌(鸡腿蘑)。

3.3 毒蘑菇一般色彩艳丽,新鲜的野生蘑菇掰开菌柄或菌盖,分泌物浓稠不清亮,老百姓称为“冒浆”,并且气味难闻。

3.4 除了用肉眼观测识别外,人们经常用的方法是在烹饪时锅内放几瓣大蒜,如果蒜瓣变色,一般情况下视为有毒。

3.5 无论是哪一种蘑菇,采摘回来后用开水焯后,放进凉水浸泡一天后再食用,中间换几次水,相对会更安全些。

3.6 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同一种蘑菇一般人食用没问题,但对某个人却发生不良反应。建议胃肠不好、体质虚弱的人群谨慎食用,或者不食用。

3.7 采摘或者购买野生蘑菇时,要了解生长位置。板栗林地、柞蚕场等林地如果施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该林地生长的蘑菇很可能有农药残留,食用后会有中毒反应。

4 毒蘑菇中毒的急救措施

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一旦发生野生菌类中毒现象,应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告知食用蘑菇大致种类并留食物样本。以备医生根据毒素类型准备解药,同时对患者进行催吐、洗胃、吃泻药处理,切忌延误救治时间。

猜你喜欢

本地人牛肝菌羊肚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本地人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本地人
本地人,外地人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羊肚菌补肾壮阳
皱眉人
牛肝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