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7-12-14李敬文胡永珍欧阳海丰谷树清郑洪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大池脑血管痉挛

于 雷 李敬文 胡永珍 欧阳海丰 谷树清 郑洪波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于 雷 李敬文 胡永珍 欧阳海丰 谷树清 郑洪波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则为77.7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效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常见脑血管意外,而且常有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概率高达41%~71%,是造成患者死亡主要原因[1]。为此,如何有效预防与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关键。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中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9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纳入研究时间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术前经CT确诊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2],同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符合动脉瘤诊断标准[3],均适合接受介入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42~78岁,均值(63.7±8.5)岁。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5~76岁,均值(63.5±8.9)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可比。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 d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之后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为尼莫地平,实施静脉微泵注射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以上,同时采取高血压、高血容量、稀释血液等综合方案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措施如下:介入治疗3 d内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引流量,通常为250~300 mL,引流期间可通过输液调节器或引流袋高度控制引流速度与量;腰穿引流脑脊液患者应定期腰椎穿刺,每天或间隔1 d,放出30~40 mL脑脊液,引流之后采取CT颅脑检查,确保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全部消失,且红细胞计数不超过10×106/L才能停止引流,通常引流时间10~15 d。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s)表示,予以t检验,以Plt;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组间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则为77.7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2.2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发生1例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1例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1例感染、1例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为4.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属于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病变,而脑血管痉挛是其主要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其治疗,而且会威胁生命安全,需加强重视。研究指出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原因较多,但出血后红细胞溶解于脑脊液并释放溶血产物氧合血红蛋白是早期痉挛主要原因[4]。栓塞介入治疗时颅内动脉瘤常用方案,但为了更好地改善预后,必须对脑血管痉挛进行预防与处理,为此介入治疗后的辅助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院针对接诊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9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实施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同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gt;0.05)。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不仅能改善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同类研究中指出脑血管痉挛发生会影响颅内血管瘤介入治疗预后,即便是尽早实施栓塞术或夹闭术治疗,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依旧很高[5]。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除了可以快速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而且能减轻溶血氧合血红蛋白水平,加速新鲜脑脊液形成,且可以尽快形成循环,对于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不过,实施腰大池引流术的时机必须把握恰当,尽量在介入治疗早期实施,而且患者术前脑内有积血或积液较多等,则要先实施脑穿刺引流后再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才能更好地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与病死率。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1]胡亮,华续明,仲骏,等.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1934-1936.

[2]乐革芬,章凌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15-16.

[3]王国伟,高建忠,郑虎林,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4):2050-2052.

[4]韩书清.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3):87-88.

[5]罗可,康东.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4(23):24-26.

R739.41

B

1671-8194(2017)33-0157-02

猜你喜欢

大池脑血管痉挛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