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的旧书摊

2017-12-13李成

雪莲 2017年12期
关键词:花鸟虫鱼旧书摊古玩

李成

我刚从一处旧书摊上回来,手里提着一包淘选来的旧书,一到家就忙不迭地把书擦干净,然后净手,这才坐到窗下,喜滋滋地翻阅起来。这些书里有名著,也有名不见经传但我喜欢的,都是由正规出版社于几年前、十几年前乃至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经过挑选,一般品相上好,读起来似乎比刚出版的那些崭新的图籍还要容易“入港”,一个礼拜天很愉快就被打发。

算起来,我入迷般地逛旧书摊已近十年,十年来买了多少书,不知道,怎么也有数百册之多(乐观的估计有七八百册,至少也有四五百册)。之所以说“一处旧书摊”而不说“一家旧书摊”,乃是我去的旧书市场很大,怎么说也有三四十家摊位。想起来也是“天助我也”,对于我这“不可一日无书”的一只不大不小的“书虫”,正当北京街头的实体书店一家一家歇业之际,我却意外地发现在一家菜市场的二楼竟开有整整一层楼的旧书卖场,岂不有“雪中得炭”的意外之喜。

我住京西鲁谷。这处旧书摊(我在日记里常称“旧书肆”)几经迁徙,大多在我自行车的十分钟车程之内,但有一段时间却挪在二十分钟以外了。我最初发现它是在玉泉路的花鸟虫鱼市场,准确地说是在这市场对面,但这里一楼菜市场也卖花鸟虫鱼,古玩字画,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作“花鸟虫鱼市场”,或许两家本是一家也未可知。我一次偶然迈进去,从楼梯口直到里面的大厅,竟摆满了书架、书摊,有的还用铁丝网隔成一个个隔间,虽满眼都是灰暗、破旧,却让我大为惊喜:这里竟还有这多人在卖旧书,还有这多人在其间出入买书,真是跑进宝山了。于是我在一家家摊位、隔间里遛达起来。但我很失望,这里几乎没有我特别想要的书,所看到的都是平常之物,稍有几本出色的,也都在可买可不买之列。我决定不买,宁缺毋滥是我买书的原则,便空手而归。

但是过了几天,我在双休天里觉得过得实在寂寞无聊,便又骑着车闲逛,到了卖旧书的场子,入门仔细搜索。这一次大约是买了十几册。其中有我过去就买过而后来到了北京便丢在老家的。似乎收获颇丰。接下来又去了好几次,也都各有所得。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书价都很便宜,一册普通的书不过三五块钱,好一点、厚一点的也就十元、二十元左右,这于我几乎不算什么负担。(这样的价位至今没有多大变化,这或许是我喜欢逛旧书摊的原因之一吧。)我记得在这个地方买过《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版)和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等,但也因价钱谈不拢而错过了一套十六开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选》(五卷抑或六卷),其中的诗歌卷我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曾经读过,有些诗歌我家中的各种选本未见有收,我应该买下,何况小说部分,我未曾读过的较多。这个卖场楼下的院子里也有地摊卖书,我在那里买过几册杂志和一本《傅雷家书》,当年读过初版本,这次买的是增订本。

好像没过多长时间,我再去访问这处卖场,却已人去楼空,一问才知他们都搬到八宝山地铁以北的古玩市场去了。两地相距不远,我急忙赶去,果然,在这个市场居中一独立的长形平房里,旧书肆已经开业,每家都是用铁网隔成小单元,显得比原来的卖场整齐多了;而这座平房四周都是卖古玩玉器的店家,每一家的门额上还挂着“稽古”之类的牌匾,而跟玉器店相连的一长溜屋子也专卖旧书(一个一个都是单间)。我在这两处流连徘徊,各有所得。往后两三年间,我偶得闲暇,便骑着自行车来这里寻寻觅觅,这正如燕子衔泥筑巢一般,把一本本旧书衔回来筑我的书巢。记得最清楚的是在这里买过一套崭新的《全唐诗》和《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这都是大书啊,前者煌煌二十五册,后者七册装帧极为豪华,而且价格都很便宜,都在二百元左右,真是有不是“淘书”而是“淘金”之感。随后,我还买到了《全唐诗外编》两册,并购置了许多外国文学名著,包括作家出版社出的那一套“诺贝尔文学奖精品书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奥尼尔文集》(六册缺一)等,可见收获之大。但也有因价格谈不拢,失之交臂又事后惋惜的,如《舒芜集》《聂绀弩集》等。然而好景不长,这块卖场又得迁转,这次迁往五泉路的青塔,离我家稍远,每次前去搜书,都在心中踌躇半天——毕竟逛书店也是要花费时间的,下定決心后,把车子蹬得飞快——这回的卖场更大,所有的摊位摆在厅堂两侧,中间还稍嫌空荡。在这里我也买了不多。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的“诗苑译林”中的几册,其中《东方故事诗》《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因印数少比较罕见,何况前者还是译者的签名本,殊为难得。其他的还有三联书店出的“读书文丛”、“文化生活译丛”也都搜了不少,现在已经“消失”的外国文学出版社(其实是人民文学社的副牌)当年出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契弗短篇小说选》《富贵梦》(茨威格著)等也都得于此。另外,我虽然早已有了一套《鲁迅全集》,但因太喜欢他的著作,还一本一本收集了他的单行本,那种著名的一九七三年版本。

这个卖场两三年后,又被人赶出来了(想是业主待价而沽,有人出大价钱租这个场子,其何乐而不为?)这回是迁往西五环边上的衙门口鑫谷市场,主体是在楼上,也有几家在楼下,乃至室外小棚棚里。另外,好像是从上次迁徙,有的旧书卖主就没有跟往青塔,有几家在“花鸟虫鱼市场”,有几家在我第一次所到的卖场隔壁,也是我不时地要前往“访书”的。鑫谷市场似乎离我住处更近一点,我也去得更加频繁,除了偶尔一两回空手而归,其他都略有收获——随着家中的藏书越积越多,可买的似乎越来越少,值得一提的是将漓江出版社出的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又配了几种,如《伪币制造者》《新娘·主人·十字架》《巴比特》等,另外新近获诺奖的作家著作如《金色笔记》《飙车》等,此外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也一本一本在此配齐,每有意外收获,都让人格外高兴。

因为频繁出入旧书市场,我很快就与一些卖家厮混熟了,不仅见面时客客气气,点头问好,有时还开开玩笑,而且知道了一些人的姓氏与来自何地。他们大多是湖南人、河南人和山东人,在家是农民,来京做了这一行,对图书、书画、古玩的行市已颇精通,说来头头是道。据说,在十多年前,他们还真是有人做“发”了的,原先这市场上好书也多,特别是中国文史方面的图书乃至线装书,现在几乎所有做旧书生意的人也都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开了网店,所以经史子集哪怕是现代版在摊位上也难得一见。另外,我知道了他们的作息规律,早晨八点前后,每家携带新收到的旧书来市场,这时顾客也多,一摞新到的书(包括字画)一搁到摊前就有人围上去,翻翻捡捡,淘淘选选,人人在找心目中的宝贝,希望能捡个“大漏”。正是因为互相已熟悉,我便常问他们家里还有书否,有的热情大方,欢迎我前往挑书。我深入这些“旧藏人家”三五回,见他们都另租有一间两间书库,庋架所藏,满满当当,俨然一个什么单位的图书室,我拿着他们递给我的手电仔细挑选,每次都买二三百元的图书回去,这些书我还记得有《唐诗纪事校笺》等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岳麓书社等出版社出的中国古典著作。

逛旧书摊丰富了我的藏书自不用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对我的读、写帮助很大,我乐此不疲,并且总想进一步扩大旧书搜罗范围,所以后来我还慕名前往潘家园旧货市场和报国寺去买旧书,但收获都不是太大。报国寺据说是“鬼市”早晨三四点钟就有人在寺外摆摊卖古玩,其中也会有旧书,但这个时间点我怎能赶去。我去的几次都是下午,整个寺区里,几乎都是卖古董的,只有几间屋子专卖线装书和连环画。线装书价高不须说了,连环画每册也是五十元以上,都不是我感兴趣或敢问津的。我只从仅有的几个普通的旧书摊上买了《柳河东集》《不下带编》等书,回来作为纪念而已。潘家园旧书市只在双休天才有(平时也有几家),就在市场的一角在地上摆一大圈,来挑挑捡捡的人倒也不少。我去了两三回,也只买了几册比较便宜的一般的常见书,稍稍罕见的价码都高,倒是有一巨册《海子诗全编》我没买,至今觉得有点可惜,五十元已相当便宜了,现在哪里去找哇。潘家园旧书市场,我其实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路过此处时就来过一次,那时我还没有迷上逛旧书肆,我记得那次去时天已黄昏,贴墙根设有一排固定的书橱,暮色渐浓,摊主正纷纷把书往书橱里归置,我匆匆一瞥也无可选,只拿了一本宗璞的《南渡记》,以一元的价钱收入囊中,出园门正是上灯时分,街上车灯璨若银汉……此情此景,今天想起来,真是如在梦寐矣。

猜你喜欢

花鸟虫鱼旧书摊古玩
被生活环绕
爱逛旧书摊
一场赛跑
爱逛旧书摊
说说古玩、古董和文物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瞎子琴师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古玩抢劫
古玩,年代越久就越值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