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工业园区的品牌输出

2017-12-13王克

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47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园区

王克

苏州工业园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经济合作的“旗舰项目”,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1亿元,进出口总额49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万元……

基于23年来取得的成功,新加坡经验本土化后的苏州工业园区将视线转向区外、省外甚至国外,管理理念、运行模式、开发机制的转移催生了“苏相合作区”(江苏苏州)、“苏宿工业园”(江苏宿迁)、“苏滁现代产业园”(安徽滁州)、“苏通科技产业园”(江苏南通)、“霍尔果斯开发区”(新疆伊犁)等蓬勃发展的“衍生”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以产业和价值双重输出推动的“转型升级”别具一格。

规划先行是铁律

2012年4月28日,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區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滁州市政府合作开发的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但此后约一年时间,园区并没有出现一般开发区“边上车边买票”的“大干快上”景象。

时隔数年,苏滁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仁君回忆起彼时的情景也不免心生感慨——捺着性子等待新加坡邦城规划院、澳大利亚TRACT公司等国际顶级设计单位把园区近30项规划和城市景观方案全部做好,这是苏州模式带来的全新考验,规划方案“九易其稿”则不断加大着这一考验的强度。

最终的结果是: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苏滁现代产业园在规划的严格引领和制约下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建设各类项目150多个,“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使其成为安徽全省的“产城一体化”蓝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苏州工业园区了解到,频繁见诸各类“文件”“讲话”中的“规划先行”在园区被提到了“法治”的高度,总体规划和300多项专业规划“没有例外”“必须执行”。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调研员黄建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坚持规划先行并确保严格实施,苏州工业园区科学、高效地形成了中央商务、科教创新、高端制造、国际物流、总部经济、旅游度假等功能板块,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共生共融。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荣誉也彰显着园区的价值取向。

在其他一些合作区域,《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也看到了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先行”的“复制”印迹——苏宿工业园区首轮开发没有立即派出招商团队,而是花费近9个月时间委托新加坡专业机构先行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苏相合作区严格落实“无规划不开发”的理念,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总体规划,形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水利、通信、防洪等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苏通科技产业园邀请新加坡和美国顶尖规划公司以“能源低碳化、建筑生态化、交通捷运化、服务智慧化、产业现代化”为目标,全方位编制产业规划和生态规划,实施原则为“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生产”。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援疆项目,“规划先行”在这里同样被奉为圭臬。“苏新中心”“苏新公社”和“苏新工业坊”三大项目被看作是为引入500强企业而“定制”的规划成果。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注册的企业已达5000家。

寸土寸金做标尺

新疆拥有1/6的国土面积,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却出现了当地并不多见的多层次复合式厂房,集贸易、办公、信息、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苏新中心”更高达21层。有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些前瞻性的“地标”建筑诞生于苏州工业园区“寸土寸金”的“惯性思维”,而这一思维始终主导着苏州工业园区在各地的合作共建项目。

据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调研员黄建明介绍,处于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可用土地非常稀缺,因此,如何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时刻考验着“操盘”者的能力和智慧,“寸土寸金”则是“融化在血液中”的基本理念。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278平方公里土地上已累计吸引外资项目5800多个,其中,9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56个;投资额上亿美元者14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2%。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超过400万元/亩,其中,中新合作区接近600万元/亩,在全国开发区中遥遥领先。

苏相合作区规划面积47.8平方公里,可以用来发展现代产业的工业片区只占1/3,这就意味着引进企业必须投资强度高、投入产出好。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则是园区的主攻目标。海迪科光电一期占地60亩,每亩设施投入达到600万元,全面投产后可形成每年12亿颗芯片、24万支照明灯具的产能,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6000万元。

同样是出于投入产出的考量,以“亩均投资强度高于400万元或亩均税收高于30万元”为标尺的“精准招商”是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工作指南。该园成功引进科隆锂电池、台湾隆达电子、长久轿运车、南方黑芝麻食品等行业领军企业的10个旗舰项目和新加坡道益科技、美国派罗特克新材料等8个国家及地区的19个外资项目,全球排名前三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制造公司明基友达集团建设的多元化LED新兴产业基地亩均投资强度超过1100万元。

苏宿工业园区被外界称为“微缩版的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不足苏州工业园区的1/20。苏宿工业园区瞄准产业关联密、投入强度大、环境保护好、资源消耗少、就业带动强、经济贡献多的项目,入园工业企业亩均投资达到510万元。2016年,该园区以宿迁0.1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的GDP、7%的工业增加值和19%的企业所得税。“小面积撬动大经济”,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高起点、创新式的“异地再生”

毋庸讳言,苏州工业园区的“走出去”战略与其日渐紧张的“环境容量”紧密相关;传统产业的梯度转移自然是一个重要目标。然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与“转移出什么样的产业”相比,“如何实现产业转移”似乎更为输出输入各方所重视。

原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局局长,现任宿迁市政府党组成员、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冯建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区域很大一部分产业都是跟随“共建”团队迁移而至的,但这种迁移绝非简单的厂房搬迁,而是借助迁建实现转型升级。“转移产业一定是高起点、创新式的‘异地再生,否则,几年以后再‘腾笼换鸟代价会非常高昂,这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有着丰富的经验,合作园区不应当为此再交学费。”冯建林说。

在苏宿工业园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了两个典型案例——

苏州电瓷厂迁移入园时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并因此争取到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375万元。今年下半年,该厂开工建设瓷绝缘子批量制造绿色生产线项目,能耗更低、效率更高,有望对苏宿园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排名前三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在宿迁累计新增投资近7亿元,成功导入了QFN、FC等高密度的先进封装技术产品,产品结构从单一分立器件扩充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两大类别,产能规模从30亿只/年扩充到75亿只/年。随着2017年新产品成功量产,预计今年末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税收达1000万元以上。

在苏滁现代产业园,“等高对接”的概念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刘和平介绍,苏滁现代产业园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和“产业主导制”,着力打造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升级版”,多年来,符合产业规划导向的项目占比保持在80%以上。新引进项目多属营养健康类、先进装备类、新材料及电子类,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也已形成一定规模。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今天我叫早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我想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