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

2017-12-12朱淑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儿童母亲家长

【中图分类号】BI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72-0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文化知识,解释他们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

但是,光有学校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都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以至于使教师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了,学校的教育越来越难办了。

学校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学校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娒林斯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配合,如果教师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两者相互脱节,就会形成教育的盲区,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所以家长必须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我想,学校教育如果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教育难现状就会有较大的改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人才的起点和根基,是对孩子最基础的教育,“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为科学家,把荷马变为诗人,把拉斐尔变为画家”。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有“孟母三迁”,现代这样的故事就更多了。

怎样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呢?

第一、建立必要的家校联系制度。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家校联系尤为重要,而家长会就是连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纽带。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有机会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与家长协商,设立家长接待日。具体操作是: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在开学初就将学生分成两批。一批是留守儿童,另一批是非留守儿童。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将家长也分为两批。然后分别制定出一学期两批家长接待日的时间表。充分利用学校的留守儿童关爱室,让轮到接待的家长与孩子视频见面。这样,既解了母子相思之苦,教师又与家长双向沟通了。并且在每个家长接待日上我都会认真备好和家长交流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平常再结合家访、电话、微信、人人通等家校联系方式,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就既照顾到全面,又能有所侧重。

第二、让家长对自己孩子充满信心。在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使家长改变“养”是家庭的事,“教”是学校的事的错误看法,使家长明白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为此,教师要向家长渗透正确的成才观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使家长逐渐接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将其展现在家长的面前。只要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就会增强对孩子的信心,有了信心,也就有了配合班主任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动力。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叫陈俊超的学生,刚从村小转到我班时,非常腼腆,无论我怎么问他问题,他都默不作声;从不与人交往;家庭作业从来都不做;课堂作业也总是交不了;但是,他上课时的眼神是专注的。于是,我决定进行家访。家访时,我问他母亲原因,了解到这几年他母亲都在外打工,孩子一直放在奶奶家。他母亲只在过年时才回家,并且陈俊超在母亲面前也一样——默不作声!我立即指出在孩子未成年时母亲在家陪伴的重要性。沟通后,他母亲非常配合,而我在学校只要一有机会就让他展示自我,渐渐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什么活动都积极参加,变得自信,开朗了,经过两年的教育,他还考取了重点中学。这充分说明,仅有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

第三、要求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对老师的评价。要使家长明白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使下一代能更好的成长。孩子都有贪玩的本性,在认识上、自觉上都有欠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矛盾都是很正常的,当学生回到家中向父母讲述其对老师的不满,这时,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引导的好,能解决师生矛盾;引导不好,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以前,有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看到监考老师去了洗手间时就鼓动其他同學乘机作弊。老师发现后说了他几句,他不服,不仅不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而且到家向父母述说老师的不是,父母也认同了他的看法,还到学校指责老师,通过交流与沟通,父母发现偏信了自己的孩子的话,然后他们对孩子进行了说服教育,才使该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从而转变了学习态度,改善了师生关系。这一事例充分体现了家长与教师步调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娒林斯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就将一事无成”。

总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相辅相成,两者密不可分,只有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简介:朱淑芹(1971.09-)女,汉族,江西临川人,大专学历,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唱凯小学,一级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母亲家长
家长错了
给母亲的信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