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17-12-12肖翠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读图新教材解决问题

肖翠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59-01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三十多年,教学过几种不断优化的教材,遵循过几个不断完善的教学标准,其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把“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部分内容从最初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再到现在的“问题解决”,其内涵不断完善。作为教师也能站在一个新视角,摒弃其弊端吸取其精华,不断加深认识,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必须先读懂问题。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示情境后先关注的是阅读训练。

注意读图训练。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问题大都是零散的信息,有图、文、口述。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注重读图训练,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捕获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读图方法,先整体后部分,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等。对于图文内容先图后文等方法。

渗透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至少读三遍,先粗略读,即领略大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接着读找出关键的词句及隐藏的信息,分析理解,沟通知识间内在联系;最后再读,选择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加强对问题解决步骤和策略方法的指导

课改后的新教材在问题解决方面,注重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解决的策略,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明确问题解决的步骤。学生在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有时很茫然,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如何入手。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应依据具体内容经过分析,设计问题,实施,检验这几个解题步骤。特别是2011年版的新教材在这方面设计得很好。在这一学段分别以“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这样解答正确吗?”来呈现解题步骤。而第二学段更加明确“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问题与反思”来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提高重视程度,给予具体的指导。

注重解题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获得一个结论本身更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从思路上看,有综合法,分析法等,从方法上看,有列表,画图,简化,逆推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点拨和指导。比如在教学“阶梯收费问题”时,在分析与解答环节这样安排:1.分析问题,选择方法,提出问题;思考一下,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交流一下;2.自主探究,尝试解答。要求:(1)用你所想的方法尝试这个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以小组交流讨论,(2)展示交流时要尽量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方法。(提示用列表,画图等方法)

三、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新教材在问题的呈现与传统应用题有了较大的区别。但还是较简单格式化,所以我们在情境创设和练习安排时尽量增加一些原汁原味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比如,我們住4楼,上到4楼来要走上几层楼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掌握回顾与反思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对于解决问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不加重视,其实好的结尾更重要。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哪个更好,通过反思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数学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融入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领域中,教学时想着“问题解决”目标,并时时关注这个目标,这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不断累积中得到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新教材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两只想打架的熊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