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大气透视原理在色彩造型中的作用

2017-12-12许乔昌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许乔昌

【摘要】物像形体有体积,构成物像形体体积的面和不同物像之间都有着不同位置所形成的空间远近,大气透视的视觉原理,是形成物像形体表面、不同物像形体间固有色色相感和纯度感由强变弱、由纯变灰的色彩秩序重要依据。因此,分析大气透视原理,对把握物像形体表面色彩关系,准确、科学地应用色彩关系来达到色彩造型目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色彩秩序;大气透视;色彩造型

【中图分类号】TU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37-02

当前多元化的艺术思潮下,架上绘画艺术形式琳琅满目。就油画、水彩画等西方绘画造型手法而言,应用色彩变化塑造物像形体体积、空间、质感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审美原则,在现阶段已受到很大的冲击,以情感情绪性的、避开形体体感和空间塑造、彰显个性绘画特征与表现的绘画方式,一度成为主流形式,影响着大多数以油画、水彩方式创作的画家的创作理念。作为术类艺术语言,西方绘画艺术家们,经过十多个世纪积累起来的绘画造型规律和技能,是构成西方绘画审美评价与审美标准的重要依据。在油画、水彩等色彩造型体系中,以浑厚充实的形体体感塑造、清晰明朗的空间远近层次表达,必然是油画、水彩画等色彩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缺失了体感与空间的表述,也就缺失了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本文就分析大气透视原理、如何影响物像形体表面的色彩变化,在物像形体塑造、空间层次表达方面,谈谈大气透视原理在色彩造型中的作用,重视色彩造型的规律性,与同仁共勉。

一、大气透视的原理

物像在视觉范围内所显示出来的色彩,都是因为光照物体,物体体表反射光波所产生的。反射光线所产生的光波,传到人的眼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空间距离范围内,因大气阻隔,物体表面色彩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因大气阻隔而产生的色彩变化,称为大气透视。

如,一块红色,在近距离看是红色,在远距离看,由于红色物体反射的红色光传到人的视觉感官经过了一定距离的空间,红色就被这段距离间的空气、水气、尘埃等反射、散射而被削弱和减少,到眼睛里,红色就不是近距离那样红了。同时,这被削弱和减少的红色光线中还夹杂着空气中的臭氧反射的蓝色光而显示出紫味,变成弱属性的紫红。更远距离时,红色已消失殆尽了,只有臭氧反射的蓝色光而显示出的模糊影子了。所以,大气透的原理,就是所有的色彩,从距离近、到距离远由纯变灰,最终消逝于灰紫味蓝色的规律。

二、物像体表色彩随大气透视原理而变化

物像所显示的色彩,称为物体表面色。物体表面色彩由于不同的受光条件,可分为偏光源色相的光源色、在正常光源下显示的固有色、受环境影响下偏环境色倾向的环境色和渗透过物体所显示的透过色。这些物体体表所显示的色彩都是因为受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视觉现象,一旦受光条件改变,物体体表色彩就会随之改变。大气透视的原理,是物像体表色彩变化的重要原因,也是视觉机能可感知的认知规律。

物像形体体感空间,是由体表面组合而成的。如下图《人物肖像速写》局部所示。人物肖像,从局部小体来说,面部由多块小形体,每块小形体都有不同空间位置的体表面,不仅构成了小体块的立体,也构成了小体块的小空间。如鼻部,除了因受光强弱而产生的色彩明暗变化外,鼻梁正方向体表面在前,显肤色感强,偏暧。鼻部两侧面在后,显肤色感就弱,显冷味。这些小体块自身的空间就有距离近的体面显示固有色,色相感强,远的体面显示的固有色,色相感就弱一些,并且或多或少偏环境色相。而由小体块组成的整体头部空间中,各小体块就有前后空间位置而形成的空间距离,这个距离形成面部前后的色彩变化。如,鼻部、眉弓靠前,显肤色感强,偏暧,左右两侧边脸靠后,显肤色感弱,显冷味。

再如,静物写生过程中,一个果子形体体表,中间凸起部分的体面色彩,果子固有色属性强,四周部分较中间远一点,固有色属性感弱、且偏向环境色。几个、或多个同样的果子为一组,前面的果子较后面的果子固有色属性感强,后面的果子,固有色的色相感则按前后顺序依次减弱并向环境色相偏移。

同样,风景写生和创作、人物及场景中写生和创作中,不仅构成单个物像形体的体表面前后空间体面之间,而且多个形体前后空间位置之间,也都因为空间距离的远和近,物像固有色色相感发生由强变弱、由固有属性多向环境属性偏移的色彩变化规律。因此,物像形体体感上小范围的立体空间和不同物像之间大范围的画面空间,物体色都会因距离远近而产生固有色色相感和纯度感的消逝变化、透视变化。把握这一规律,就能更准确、更科学的观察、认识、表达物像形体上的色彩,以达到准确表述、塑造不同物像形体体感和空间距离感的目的。

三、准确把握大气透视原理是色彩造型准确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重要依据

色彩造型,是通过表现物像表面因受光而产生的不同体面上、及物像与物像间空间距离的远近所形成的色彩关系来达到造型的目。不论油画、水彩还是水粉画,虽然材料和工具不同,表现手法也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描术物像体表色彩关系,来形成平面上的物像形体体感、物像与物像间空间距离感和物像质地感与肌理感的视觉假相,形体体面及画面空间的色彩关系越准确,在画纸或画布上这个假相就越要真实。因此,控制和把握这些色彩关系,理解和应用各种色彩变化规律,是塑造物像形体体积、空间、质感以及审美评价的关键所在。

在水彩、水粉、油画等色彩造型艺术中,决定物像形体体感、空间、质感等视觉真实感的,是光照物像形体,在物像形体体表面上因受光多少而产生的色彩明度秩序。素描这种造型表现方法,其实质就是应用色彩明度变化关系来塑造物体形象的,仅利用色彩明度变化也就能够准确、真实、生动地塑造出物像形体体感、空间、质感等视觉审美特征。但色彩有三要素,除色彩明度变化关系以外,还有色相维妙变化关系和色彩纯度变化关系。而色相、纯度变化关系,不仅依附着色彩明度变化而变化,同时又具有自身变化的规律。一方面,色彩造型的主要依据,是物像体表因受光条件不同而形成的色彩明度变化,这是由构成物像形体体积的面空间位置不同决定的,形成了形体体面上的物体固有色明度秩序。另方面,因色彩由近到远、最终消逝于紫味蓝色的大气透视视觉原理。因构成形体体积的体面、空间位置和空间距离的远近不同,物像形体体面固有色色相感和纯度感近强远弱,并由近向远偏向环境色或大气透视消逝色(弱属性的紫味蓝),从而形成物像固有色由形体中央凸起部分,向四周围边缘部分转换的色相秩序,和固有色纯度感由纯变灰的纯度秩序。形成不同空間距离位置上的物像固有色相、由近至远,向透视色相(弱属性的蓝紫)逐渐偏移的色相秩序和近纯远灰的纯度秩序。与受光多少而形成的色彩明度变化有着根本的区别。endprint

如下图《晨曦》油画肖像创作所示,人面部形体体积的表达,除因受光产生的固有色明度随形体体面空间转折而形成和明度秩序外,依据体面空间的前后转折,应用面部肤色感强与弱透视关系,使近部位颧骨体表上肤色感强、向两侧边转折后的面部边缘肤色感弱且偏向环境色倾向,面部形体体积感得以按立体空间位置清晰转换。这正是大气透视近纯远灰的原理,在塑造人面部形体体积方面的应用。同样,人物身体上各部位形体体积,由于所处的空间位置不一样,由肘关节、拿笔的手、肩关节、面部依次由近到远的空间距离上,在塑造时,依然要控制构成各部位形体固有色的纯度、及由近至远的环境色偏向,使形体按其空间位置前后,凸显出身体上各部位形体空间远近的距离感。中景中不同远近层次的房屋,同样要依据其空间的远近,按近纯远灰的透视原理,处理空间层次前后关系。整体画面空间中,人物形象、房屋、远处背景空间,由近至远,均按近纯远灰的透视规律,使画面整体空间秩序得以显现。

再如右图《水彩寫生》所示。多个人物形像中、周围环境内的老房屋这间、以及同一间房屋前后墙面之间,形体和空间由近至远。塑造时,应用各物像固有色纯度依次降低、色相向远处偏向大气透视的消逝色(属性的紫味蓝)的原理,处理形体与画面空间,凸显出清晰而赋予逻辑性、艺术性的色彩造型视觉感观,体现大透视原理应用的重要意义。

如下图《油画风景写生》所示。场景中所有物像形体体积、以及各物像形体间的空间距离由近至远。塑造时,依然应用各物像固有色纯度依次降低、色相向远处偏向大气透视的消逝色(属性的紫味蓝)的原理,处理形体与画面空间层次感。可见大气透视原理在色彩造型艺术中理论依据的重要地位。

总之,大气透视原理是色彩造型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造型依据。离开大气透视原理的指导,色彩造型艺术作品就会缺乏应有的生动感而失去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大气透视原理是色彩造型艺术表现手法的灵魂。

四、结语

色彩造型表现艺术中,造型的依据是由体积、空间的物像形体,在光的照射下,形成固有色相变化的三种秩序,即明度秩序、色相秩序、纯度秩序。色彩造型正是应用物像固有色的三种秩序的变化规律,表述物像形体的体感和空间远近关系,从而达到造型的目的。而其中,因物像受光条件的不同,大气透视的原理,是形成物像形体表面固有色色相与纯度秩序性推移变化的主要依据。准确把握大气透视原理所产生的物像形体、空间色相与纯度秩序,是色彩造型准确性、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并由此依据画家自身的审美标准,主观控制、随心依情地增减色彩三种秩序的强度,来表达作品的艺术性和个人的审美感受,就会使色彩造型艺术作品赋予了生命。准确把握色彩造型原理与规律,对弘扬、强化西方传统绘画造型基本功和重视传统绘画造型审美价质,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透视学》殷光宇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2]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色彩》李强等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