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超重者的临床观察

2017-12-12刘志诚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单纯性电针胃肠

谢 莉 刘志诚

(山西长治惠丰医院·0 4 6 0 1 2)

电针治疗超重者的临床观察

谢 莉 刘志诚*

(山西长治惠丰医院·0 4 6 0 1 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超重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 2例超重者分为胃肠腑热型、脾虚湿阻型和肝气郁结型,进行辨证施治,采用电针和耳穴贴压法结合治疗。结果:电针对超重者减重疗效显著,同时对相关指标、空腹血糖和血脂的良性调整均有影响。结论:电针对超重者减重是一种有效手段。

电针 超重 治未病

超重是正常体重与肥胖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发生日益增多,如不及早控制或治疗将发展为肥胖,继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健康。治疗超重亦即蕴含治未病的防治思想,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就是一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因此本研究对电针治疗超重者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均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国医堂)针灸减肥专家门诊,性别均为女性,年龄最大者43岁,最小者19岁,平均27.7岁;所收集病例中完成1个疗程者有32例,完成2个疗程者有26例,完成3个疗程者有22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 1997 年全国第 5 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1)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为超重,即肥胖度为10%-20%。(2)成人标准体重测量:[身高(cm)-100] x 0.9=标准体重(kg);肥胖度(A)测量:A=(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体重指数(BMI)测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腰臀比(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

1.2.2 纳入标准 (1)完全符合上述超重的诊断标准;(2)针灸治疗前一个月及治疗期间未采取其他减肥瘦身方法治疗。

1.2.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2)不按规定治疗、中断治疗、对电针不能耐受者。

1.2.4 辨证分型 参照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辨证分型[1]:从临床收集资料所得,并按中医辨证理论,将电针组主要分为:(1)胃肠腑热型:形体微胖,食欲旺盛,渴喜冷饮,或有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舌红或少津,苔黄,脉数弦滑。(2)脾虚湿阻型:形体微胖,易乏力,肢体困重,便溏,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或沉细。(3)肝郁气滞型:形体微胖,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月经不调,闭经,舌质暗红,苔白或薄腻,脉细弦。其中,胃肠腑热型有27例,脾虚湿阻型有4例,肝郁气滞型有1例。

2 治疗方法

2.1 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采用电针和耳穴贴压结合法

(1)胃肠腑热型:治则:清泻胃肠腑热;处方:足三里、曲池、内庭、上巨虚等;耳部取穴:外鼻、胃、脾、神门等。(2)脾虚湿阻型:治则:健脾利湿;处方: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丰隆等;耳部取穴:外鼻、胃、脾、三焦等。(3)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解郁;处方:太冲、期门、膻中、三阴交等;耳部取穴:肝、胆、神门、皮质下等。

2.2 治疗方法和疗程

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以上各型均按虚实不同施以相应补泻手法。根据患者证候选取2~4组穴位行针,并接通G 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为2Hz,强度根据患者承受能力不同而不同,每次30分钟,隔日针一次。耳穴贴压选穴是随证每次取单侧3~4个耳穴,将耳部皮肤消毒后,埋贴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每日饭前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50次,隔日更换1次,左右侧交替。治疗时间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评价疗效。

2.3 观察方法

观察电针治疗疗程前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食欲、口渴、摄食量、饮水量、精神状态、大小便等症状变化情况),测量身高、体重、体围(胸围、腹围、髋围、股围),并计算肥胖度(A)、体重指数(BMI)、WHR等相关指标,以及治疗3个疗程前后患者的血清中FBS、TC、TG、LDL、HDL的变化。

2.4 疗效评定标准

超重疗效评定标准:将1997 年全国第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作为参照,并自拟疗效标准:近期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重达到正常范围(-10%<肥胖度<10%);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体重下降≥5kg;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重下降≥3kg;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体重下降<3kg。

2.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电针减重疗效与疗程的关系(见表2-1)

说明电针减重的疗效随疗程增加而增加。

表2-1 电针减重疗效与疗程的关系(例)

3.2 电针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见表2-2)

表2-2 电针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Mean±SD)

3.3 电针治疗3个月前后空腹血脂、血糖的变化(见表2-3)

表2-3 电针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脂、血糖的比较(Mean±SD,单位:mmol/l)

表2-3显示:电针治疗前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TC、LDL-C、FBS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G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超重者的临床表现同肥胖一样也是以胃肠腑热证为主,发病机制与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或肝气不舒,气机阻滞,水湿内停,化为痰湿,留置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见体胖浮肿,故治疗以清泄腑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为主。本研究中以阳明经及太阴经穴为主穴,疏导阳明经气,调理脾胃,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电针法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接通近似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镡丽霞等研究发现,电针治疗一段时间后,肥胖者餐后主功率明显下降,胃动过缓百分比和无节律百分比下降,易饥饿感消失,饮食量较前减少,食欲下降,体质量减轻,提示电针治疗后肥胖者胃排空减慢,胃动力亢进得到改善。针刺疗法可能通过调节肥胖者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来影响胃肌电活动,从而抑制肥胖者胃肠运动,减少进食,延缓胃排空,以达到减肥目的[2]。电针的脉冲可激发腧穴电特性与人体生物电的耦合作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脉冲电刺激对消化系统有明显的良性调整作用,减少摄食量,减少小肠吸收,促进废物排泄[3]。现代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同时也抑制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4]。本研究显示,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随着患者体重和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降低,FBS、TC、LDL-C也随之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TG的改变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下降趋势。提示电针对超重者具有减重减脂、调整糖和脂质代谢的良性作用,不仅有效降低肥胖病的发生率,而且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有效的手段和依据。这与刘志诚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逆转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也可以调整神经、内分泌和能量的代谢,从而实现减肥效应[5-6]”是一致的。

超重并没有引起患者和医者的足够重视,只是超重者对自身体型美的高要求寻求各种方法来减肥瘦身。超重本身是肥胖病的一个前期阶段,此阶段可能是肥胖病的亚临床阶段或者是临床阶段的前期表现,所以如果超重能够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话,会大大降低肥胖病的发生率。

[1]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2] 镡丽霞,常丽丽.电针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妇女进餐前后胃电活动的影响.河北中医,2007,29(10):921-922.

[3] 邓元江,刘卫英,欧阳亮.电针、体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对比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9):71.

[4] 艾炳蔚.电针疗法在减肥中的运用.江苏中医药,2007,39(1):11.

[5] 刘志诚,周群,王沂争,等.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质、TXB2、6-Keto-PGF1α的影响.针刺研究,1996,4:17-21.

[6] 刘志诚,孙凤岷,胡丽梅,等.针灸减肥的临床观察及其降低脂质的研究.中国康复,1990,5(3):110-113.

*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2 1 0 0 2 9

猜你喜欢

单纯性电针胃肠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