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他谈跑步时他谈些什么

2017-12-11卫京伟付善民

科技视界 2017年25期
关键词:小说家村上春树马拉松

卫京伟 付善民

【摘 要】从为什么选择跑步、跑步生涯中遇到的跑步者以及跑步与写作等方面介绍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当我谈跑步是我谈些什么》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村上春树;跑步;马拉松;小说家

如果跑步成为主题,如果谈跑步能够对最广大人们以启迪,谁会成为谈跑步的人?他不必是专业的运动员或教练员,他们的说法往往太过专业因此也太过无味,而且对大多数人也未必有益。但他必须是跑者,必须有相当的经历和体验,他必须相当的睿智和足够的敏感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欲望。也即,他必须有足够多的关于跑步的想法要对人们去说,为了人们读来轻松愉快有启迪,他最好是善于表达的专门写者(比如作家)?会有这样的人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7年出版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是一部谈跑步的书,在这部以跑步为“基轴”的回忆录里,在这部“将自己感到的想到的,就这般原模原样、朴素自然地写成”的书里,他会谈些什么?

互动百科上村上春树基本情况介绍如下。性别,男;国籍,日本;民族,大和族;职业,作家;宗教信仰,个人主义;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奇鸟行状录》、《骑士团长杀人事件》;获得荣誉,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耶路撒冷文学奖;创作体裁,小说、散文、随笔;创作时期,1979年至今。

互动百科介绍的只是村上春树的一个身份——作家,他作为另一个身份——跑者——的经历,在书中有着详尽的披露。从1982年33岁开始,他持续跑了23年(作者写作本书时),几乎每天都在坚持跑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迄今(作者写作本书时)参加马拉松比赛25个,参加铁人三项赛若干,参加超级马拉松若干,形成了“寒冷的季节便跑马拉松,夏季里便参加铁人三项赛”的生活习惯。

在书中他谈了选择跑步的理由。为了写小说而保持体能,而跑步也是最符合他性情的锻炼方式。“过上了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有所增加……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跑步“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于是,“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我几乎毫不犹豫地——也许是别无选择地——选择了跑步。”对于跑步的符合性情,他还这样表述,“我的运动神经和反射神经并非特别出色,不擅长那些速战速决型的体育项目,但是长距离的跑步和游泳与我的性情相符。我对此心知肚明。”

他谈了跑步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跑步者,有些是他的跑友,有些是他的对手,有些与他同向伴行,有些与他迎面而过,有些他会驻足交谈,而所有这些都成为他漫漫跑途中的风景。有一段他与食品公司田径队天天相遇,“擦肩而过,向彼此行注目礼,下雨的日子还会相视一笑,好像在说‘都不容易啊。”与作家约翰·欧文一起跑步,“可是他说‘实在太忙,抽不出时间,不过早晨我在中央公园健身跑,如果跟我一起跑,可以边跑边说,于是乎我们大清早一同在公园里跑步,谈了很多话。”与奥运会银牌得主有森裕子一起跑步,“当然是运动量不大的慢跑,但我从日本直接来到海拔将近三千米的高地,冷不丁就跑步,所以肺发出了悲鸣,脑子昏昏沉沉,嗓子干燥欲裂,怎么也跟不上。有森只是冷冷地看了狼狈的我一眼,说了一句:‘村上先生,你怎么啦?”跑步时遇到哈佛女生也让作者印象深刻,“从背后一一赶超过去,她们大多娇小玲珑,苗条瘦削,多穿印有哈佛标志的深红色T恤,一头金发扎成马尾辫子,一面听着崭新的iPod,一面英姿飒爽地沿着道路向前直奔。人们从其中毫无疑义地感觉到各种攻击性、挑战性的东西。”当然,作者的跑步中途遇到的不全是风景,你能想到他第一次在雅典跑非正式的马拉松时遇到了什么吗?三条狗、十一只猫的尸体!

当然,他谈到了跑步与写作,作为小说家的跑者或者作为跑者的小说家,他不谈这些会多奇怪。写作,至少某种类型作家的写作和跑步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是背后的个体性情一致性的体现。跑步者事先会确定目标,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内跑完全程,就算达成了某项目标,即使达不到这个标准,“只要有了业已尽力的满足感”,“抑或有了某种类似重大发现的东西,大约也算大功告成吧。换言之,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对于长跑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写小说与之类似,至少对于作者而言是如此。无所谓胜负成败,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标准,这,才至为重要。”“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

写小说与跑步一样都常处于孤绝境地,更准确地说,写小说必经的孤绝境地某种程度上在跑步中得以平衡。“这种孤绝之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回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断地损伤心灵的内壁……必须不间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

而小说家也并非只有一种类型。有一种类型的小说家属于才华横溢之类的,他哪怕什么也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够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像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文章自然喷涌而出,作者好像根本没有做出什么努力。这样的小说家毕竟是少数,作者和大多数小说家,则必须每天手持钢凿费力在岩石上开凿,钻出泉源出来,否则就无法有创作出来。此种类型的小说家与大多数跑者又是多么类似,每天坚持跑步,以促使肌肉、骨骼逐渐适应艰苦的路程,抵御必不可少的伤病和疲累,最终抵达慢慢路途的终点。在作者看来,“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关联。”能够坚持跑步几十年,更多地还是因为符合性情而已。当然,人们的行为和人的性情互为影响,不妨说多年的长距离跑塑造了作者的性情,塑造了作者的创作生涯,塑造了作者的人生。

甚至年齡渐长对跑步生涯的影响,作者也不忘拿来和作家的创作生涯进行一番比对。作者认为对一个小说家来说最重要的资质是才华、集中力和耐力。和才华更多是来自天赐不同,集中力和耐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后天获得的,恰如每天不间断地跑步一样,每天不间断地写作,对于小说家属于必经的日常训练,必不可缺。与对跑步难以持有自然的热情的近乎心灰意冷的“跑者蓝调”类似,写小说也会遇到“文学憔悴”,年轻时写出优美而有力的杰作的青年,到了每个年龄,有些人会表现出急遽的疲惫感,创作也日渐衰减,想象力和支撑它的体力之间的平衡土崩瓦解。而作者自己,却想推迟这失衡的日期,“即便人家说我‘那样的不是艺术家,我还是要坚持跑步。”

作为一部谈跑步的专著,跑步时的零散思索在书中随处可见。他还完整地记述了参加全程马拉松、超级马拉松和铁人三项赛每个阶段的具体而微的感受与领悟,跑步时肌肉感觉和基于其上的灵魂的触动。要想更真切近距离感受一个跑步小说家的灵魂,除了阅读原著恐怕也没有别的捷径了吧。

【参考文献】

[1]互动百科.村上春树[EB/OL].http://www.baike.com/wiki/%E6%9D%91%E4%B8%8A%E6%98%A5%E6%A0%91

[2]村上春树著,施小炜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M].南海出版公司,2010.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说家村上春树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长大的瞬间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