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挖掘育人功能

2017-12-11房文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物质性空气物质

房文超

在学科教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科的育人功能,挖掘学科对于学生的培养价值,发挥全面立体的教学功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挖掘育人功能,将一些核心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与感知会更加深刻与立体,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与透彻.这是课程教学内在价值的一种实现.

一、让学生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形成认识

化学课程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从特定层面和角度阐述了世界的物质构成.这是其内涵的一种体现.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物质的构成模式、构成特点等都有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学生逐渐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形成直观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是进入初中后才开始接触化学学科.不少学生之所以对于化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很大程度是因为化学在一个理性和科学的层面生动阐释了物质的构成规律,将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基本特征清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形成基本认识,这其实一定程度是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也是对于唯心主义哲学理论的一种挑战.学生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理解与分析很多具体问题的方法和视角会产生变化,思维的模式和认知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化学能使学生体察到形形色色的实物都是由物质(实物材料)构成的.早期的突出例子之一是,曾经被前人认为虚幻不见的各种“空气”(如“固定空气”“可燃空气”“浊空气”“火空气”“脱燃素空气”“燃素化空气”“亚硝空气”“碱质空气”等),先后被化学确定是不同的气态物质.尤其是,思维的物质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等已被化学揭秘……在学习“有多重物质组成的空气”“物质构成的奥秘”等内容时,学生的认知观念都有被拓宽与丰富的感觉,并跟随老师的引导试着站在科学理性的层面理解与看待问题.让学生形成对于世界的物质性的直观认识,是树立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的基础,也是在挖掘化学课程育人功能时需要关注的.

二、让学生对于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有所了解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探索微观世界会产生生动有趣的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的认识.在初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好奇,并且有较高的求知欲望,感受到探究化学知识的乐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探究心理,将很多问题的实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科学理性的视角出发,有效认识这个世界基本的运动规律.这部分知识的抽象程度很高,教学初期学生接受这部分内容的难度较大.教师要想方设法化解这些具体问题,透过各种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过程,既体现出知识教学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也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接触到很多对于世界基本运动规律阐释的知识内容.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引导方法.化學事实表明,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差别和变化只能用其微观结构来解释.因此,学习化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微观结构的观念,也有助于学生把结构观念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并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此外,化学中的元素、异构等概念所蕴涵的思想方法,逐渐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些都涉及微观化学知识.在讲解这些相关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基本知识范畴,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对于世界基本运动规律的认知.

三、促进学生核心学科素养的形成

关注学生核心学科素养的形成与构建,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重点把握.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应当在化学课堂上有所体现.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重心.在构建课程教学方法或者是组织实验课堂时,教师要将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方法和引导模式,才能发挥化学教学的内在功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些基本的教学侧重点和能力训练的重心,对于课堂的组织与构建才有方向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促进学生核心学科素养的形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质性空气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酒店非物质性激励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保护我国物质性海外利益的路径探析
我要买空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保护:基于无锡宣卷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