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2017-12-11丁文丽马涛

时代金融 2017年32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丁文丽+马涛

【摘要】1988年我国相关学者就已经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概念,但直到2009年我国才开始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人民币国际化概念的提出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涉及货币竞争、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利弊得失、前景、影响因素等诸多领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文献研究有一个相对全面一些的总结与分析,以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周边化 跨境人民币支付

一、人民币国际化概念的提出

“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我国相关学者提出(曾宪久,胡定核,黄道平1988),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让人们认识到现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基于此,人民币国际化又一次成为改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热门话题。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上来看,大都是从货币的职能角度来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定义。

胡定核(1989)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的国际性作用提高,或者说人们把人民币作为国际性货币,使其发挥机能。”具体包括6大机能,分别是:国际交易、国际清算、国际储备、国际投资、干预货币以及价值尺度。

孙兆康(1998)认为:“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由不可兑换货币,通过不同阶段的可兑换,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陈雨露,张成思(2008)认为:“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部分职能或者全部职能(包括计价、流通、支付、储备等职能),从一国的适用区域扩张至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最终演化为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从广义角度看,货币国际化不仅包括货币职能的国际化,还包括货币作为资本的信贷、投资职能的国际化,即货币作为资本获得利润的投资职能从一国的适用区域或原使用区域扩张至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动态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对其所下的定义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对外经济往来中越来越多的发挥国际货币职能,若干年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以及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静态看,它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使用的一种状态和结果;动态看它是人民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整个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同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国家崛起的一大标志,也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并保持经济持续强盛的重要支柱和国家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李稻葵等(201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让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产品与服务贸易的结算货币,各主要投资机构及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更重要的是成为国际金融活动的工具货币。”

货币地理学家科恩(1998)认为,从根本上来讲,货币是由其所履行的功能而定义的,传统上,货币有三种特有的功能: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

有鉴于以上各位专家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所下的定义,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范围行使货币功能,成为主要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及政府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

三、国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獻综述

21世纪初,国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开始出现,到目前为止,主要涉及货币竞争、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人民国际化的前景。

(一)货币竞争

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而且人民币尚未实现国际化,因此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即使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也不会对美元的国际货币霸权地位带来挑战(Cooper,2009;Cohen,2009;Eichengree,2009),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替代美元不太可能实现,但人民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先发展成为亚洲区域性货币(Hyoung-kyu Chey,2013)。还有研究涉及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替代关系,有研究认为从长期和经验来看,人民币与港币之间存在货币替代关系(Kenneth S.Chan,2002)。

(二)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国外部分研究对人民币国际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以及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之上,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功能以及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使用范围这两个视角给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选择,即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区域化——最终实现全球化,这样一个路径设想。而从货币功能的视角,也建议人民币应首先成为结算货币,然后成为计价货币,最后成为储备货币(Yuming Cui,2013)。

(三)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很多,国外比较关注的影响因素比较细化,涉及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债券市场发展、建立市场化汇率机制、取消资本双向流动限制(除审慎资本以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法制法规建设,包括破产法等、增强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地缘政治因素、资本账户可兑换、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等,甚至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放到与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同等重要的地位(Wendy Dobson and Paul R.Masson,2007;Barry Eichengreen,2011;Steven Liao and Daniel McDowell,2014),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和经济相互交织的问题(Hyoung-kyu Chey,2013)。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战略,而且这一战略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构想,科恩(Cohen,2012)的研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满足六大条件,否则人民币国际化的长征或许永远不能实现,这六大条件分别是:我国政府对价格稳定和货币政策能否有效管理、我国能否把产业和贸易结构转变为出口更为先进和更具差异化的产品上来、能否扩大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国内金融市场能否充分发展、我国的政治机构能否取得信任、能否避免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Cohen,2014)。总之,国外个别研究者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不太可能(Hyoung-kyu Chey,2013),从长期来看,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也要依赖于一系列条件的实现。endprint

四、国内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曾宪久,胡定核,黄道平(1988)率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提出近30年来,国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多,从研究文献来看,涵盖了对人民币国际化所要研究的主要范围,主要如下:

(一)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家竞争战略之间的关系

该观点主要认为,之所以把人民币国际化纳入国家竞争战略,主要是基于货币国际化可能为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而进行考虑(陈雨露等,2005)。

(二)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关系

国际货币体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牙买加体系。无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中,还是再牙买加体系之中,美元都占据着国际货币体系中核心货币的地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让人们认识到现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基于此,人民币国际化又一次成为改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争取自身应有的国际货币地位的热门话题,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解决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有利于稳定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问题等几大方面,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杨小军,2008),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宣文俊,2009;葛兆强,2009;陆前进,2010;王华庆,2010;郑建华,2014)、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范小云,陈雷,王道平,2014),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是大势所趋(葛华勇,2010)、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陶瑜,2016)等主要观点。

(三)主要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

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英镑、美元、欧元及其前身主要货币德国马克、日元等四种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或教训进行总结,从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借鉴。研究结论大都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鉴于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应在借鉴主要货币国际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解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或问题,走符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陈雨露等,2005;杨虹,2010;徐奇渊,2010;张成思等,2012;石淇玮,2013;李翀,2013;于永臻等,2013;邵华明等,2015)。

(四)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竞争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即要直接面对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的竞争(石巧荣,2011;刘玲,2012;甄峰,2014),又要面临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竞争,比如货币替代问题(黄荣辉,2007;卜亚,2012;巴曙松等,2014),一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总额是货币竞争的基础,而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履行计价货币、交易货币、储备货币的只能才是货币竞争的核心之所在(张振家,2013)。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很多专家学者对货币国际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从国内研究成果来看,与国外的研究成果类似,主要体现在政治、政策、信心、经济这四大主要影响因素上,而经济因素是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决定性因素(黄梅波,2001;姜波克,2005;李稻葵等,2008;李海峰,2011;钟阳,2013;李金萍等,2014;余道先等,2015;林乐芬等,2016)。从人民幣国际化的条件来看,主要针对我国国际收支、离岸市场、经济总量、贸易总量、政治稳定程度等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条件分析(刘曙光,2009),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具备(刘辉、巴曙松,2014)。

(六)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分析

人民币一旦国际化,必然付出宏观货币政策调控困难加大、金融风险增加、非对称性冲击等成本作为代价,但货币国际化可能为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不仅包括铸币税收益、运用境外储备投资的金融业收益,还包括一些无法计量的收益(陈雨露等,2005),人民币国际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肯定大于代价”(姜波克,1994)。

(七)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到底要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径,这是广大研究者关心的一个热点,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有研究者认为要走周边化(准区域化)——区域化——国际化这样一条逐步推进的路径(石杰,2008),也有研究者从货币职能的角度提出三步走的路径选择,即当前走跨境贸易结算、离岸金融中心、双边本币互换之路,中期走对外直接投资、在岸市场、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长期走各国非居民资产负债表广泛头寸之路(甄峰,2014)。

(八)其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

除上述研究内容之外,还有一部分研究涉及到人民币国际化理论(胡列曲,2009)、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合作(范小云等,2009)、甚至明确提出不主张人民币国际化(赵锡军,2009)的观点都有出现。

五、总结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大体体现在以上这些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的相对明确,为进一步开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相关细节内容的研究可以提供方向指导和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曾宪久,胡定核,黄道平.中国金融国际化问题初探[J].财经科学.1988年第10期:20-23.

[2]李稻葵.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3:11.

[3]王芳,何青,郭俊杰,等.国际货币的全球分布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上海金融,2015(5):13-20.

[4]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J].经济研究,2005(2):35-44.

[5]郑建华.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探讨——兼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14(7):112-121.

[6]邵华明,侯臣.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路径选择——以美元国际化历程为借鉴[J].社会科学文摘,2015(11):23-33.

[7]巴曙松,刘精山,黄文礼.货币反替代对我国汇率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分析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5(1):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63064)。

作者简介:马涛(1978-),男,安徽濉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货币地理等;丁文丽(1972-),女,江苏句容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次区域经济与金融合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