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感知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2017-12-11吕新新

花卉 2017年2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民族

吕新新

(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晋城 048000)

生活感知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吕新新

(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晋城 048000)

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人文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能让景观设计更符合观赏者的喜好,就应该从生活感知出发,从人文的角度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本文重点阐述了生活感知对景观设计影响的相关问题,先结合了景观设计中生活感知的表现形式,之后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生活感知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希望能进一步加深相关人员的理解与认识。

生活感知;景观设计;人文思想

前言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居民对景观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更多的居民希望景观不仅能装饰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包括放松心情、消除疲惫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让景观设计更好的符合居民的需求,就需要设计人员将生活感知的理念应用到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感受,从人的维度出发,对景观设计思路进行完善,最终更好的满足在居民需求。

1 生活感知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生活感知元素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并在景观设计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在地域文化上的体现

地域文化是人的感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民间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地域的限制下,每个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导致其对于生活感知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别[1]。在这种情况下,在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研究当地居民的地区文化特征,分析人们对于景观的审视与认知,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情感喜好的景观。例如,辽宁属于关外地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重点发展的地区,被誉为“新中国的长子”。在地域文化上,近现代辽宁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大省,在特殊的地域文化熏陶下,辽宁人养成了豪放、坚毅的品质,给外人一种憨厚的感觉。在辽宁人这种性格的熏陶下,沈阳市在景观设计中进行了完善,得到了人们的好评,重型文化广场(如图1)就是其中的代表。

图1 重型文化广场外观图

重型文化广场的主体是一个巨大的雕像,由两个工人拿个一个钢钎,背后设置一个火红的不规则图案。这个景观的设计一抽象的手法展示了两个手持钢钎的工人在舒卷的红旗下工作的场景,再配合周围几十年前沈阳重工业建筑厂房的建筑框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对于当地人而言,重型文化广场唤起了人们对于历史时光的回忆,无数工人在红旗的映衬下挥洒汗水、努力工作,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该景观设计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久久不能释怀,被誉为沈阳市最具代表的城市景观。

1.2 在文化发展上的体现

文化发展对于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作为人类实践的结晶,是人生活感知的集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多种风貌、特征,成为了景观设计的源泉。从人文角度来看,文化体现了一个人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能够反馈人最基本的诉求、想法[2]。同时,文化本身具有装饰色彩,并对不同时期的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商周时期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因此其装饰物上具有复杂的纹路与造型,塑造了一个个强悍、狂野的景观造型。而到了唐代,国家的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民众丰衣足食,在当时文化的影响下,唐朝的装饰、景观灯都呈现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色彩。由此可见,文化也是影响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文化影响着人的感知,对景观设计思路产生巨大影响。例如,苏州地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习惯采用大量的植被,这种对植被的使用就是生活文化感知的重要体现。例如:①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陶渊明作品中的菊花更是被誉为经典。苏州人追求飘逸清雅,尤其喜欢菊花花香“幽幽袭人”的特征。因此在景观装饰中,苏州人不仅会大量的使用菊花盆栽,还愿意将菊花雕刻在建筑小品上,用以装饰建筑物。②梅花含有诸多美好的精神属性,更是成为苏州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物,成为苏州人精神的代表。苏州人对于梅花的喜爱无法言表,因此景观设计人员充分抓住了苏州人对梅花喜爱的诉求,在苏州西山梅花节场地设计了林屋梅海(如图2)的景观,整个景观以梅花为主体,再配合相应的绿萼、玉蝶、朱砂红共三十余种植被,在鲜花开放之时,游客眼中满是粉色,宛如置入花的海洋。这种景观设计得到了当地人的好评,时至今日,苏州西山梅园已经成为我国最具代表的赏梅地之一,享誉海内外。

1.3 在民族传统上的体现

景观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能够让景观更好的符合当地民众的审美,设计人员就应该结合当地的民族传统,进一步优化设计思想,让景观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3]。民族传统在文化、信仰、人民行为特征上均有体现,不同民族的民族传统也体现了明显的差异在,这些都会导致民众对事物的接受、认知产生差异。所以,必须要在景观设计上体现民族传统,保证景观能够得到群众认可。

图2 林屋梅海景观一角

云南丽江民族园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民族传统对景观的影响,并在考虑当地人对景观的诉求基础上,对景观内容进行了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云南丽江民族园的设计可以认为是少数民族的大集合,壮族、白族、独龙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都能在园中展现,例如特色的大象表演、具有少数民族气息的农家园(图3)、壮族的露天舞台等,其中几乎看不到其他民族的色彩,游客置身其中,领略到多个少数民族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包容的场景,让自身的心灵得到放松。

图3 少数民族农家园

2 设计中具体应用思考

生活感知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体现在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我们经常所遗忘的,就是人。这个“人”不是指设计师或著名设计师,而是指普通人。我们需要思考的“人的维度”,从人本身的生活体验对设计进行思考,从而设计出符合生活本质品味质量的作品。

2.1 人的维度

我们经常碰到有些景观很有画面感,具有强烈的可视性,但可惜的是它没有被任何人使用,因此这并不能说明是一个真正好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关注人的设计,为人所用的设计,为特定群体提供特定需求的设计。实现这样设计的第一步是对自己周围环境具有敏感性,从观察中去学习。例如在公园里或者风景区,游客们会在阴凉处坐下来休息,这种小气候在人大量活动区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应该具有观察力,关注周围的人和环境,以及人是如何在环境中活动的,并用这些因素来强化设计。

2.2 动态的景观——为社会使用者所创造的空间

在我的故乡有一个著名的以整个村落为主体的景区,它完整的保留了清初时整个村落的建筑物。近些年为了开发旅游,把村民整个迁出,然后只留下了空荡荡的建筑物,虽然看到那时风光无限的建筑物,但却不能看见人们居于此处的生活场景,然而这些真实建筑物又怎么能反应真实生活场景呢,这很虚幻,类似这样的景区在许多旅游区或者别的景观中还在延续,很可惜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由社会形式的转变,由璀璨5000年的农耕文明转向工业城市化这进程中,我们好多好多以前的生活方式都逐渐消失,伴随的是那种生活方式中我们的文化、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的行为……的消失或者改变,那是否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呢?是不是我们掐断的文脉呢?

中国社会现在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传统园林可能会得到相对较好的保护,但动态的风景,能反应社会形态的景观正在逐渐消失。在谈到社会发展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只有少数的人在关注我们失去了什么?这是两个需要得到同样重视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正在失去,这样才能有所创造。

我们设计的许多景观其实是动态发展的,体会人们在其中生活的感觉,真实而存在,随着时代发展,必然会改变。而恰恰我们经常遗忘的正是这种动态发展,所以我们不断在提倡延续文脉,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改变。

3 结论

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逐渐失去了很多,在很多的方面深刻的改变。我们生活在其中,我们所生长的地域,我们的风俗习惯、我们所喜爱的活着方式,这些感知是影响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这在传统文化、地域、民族传统等方面均有体现,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为了能让更多的游客接受景观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能设身处地的为游客着想,了解游客在不同景观处所产生的感悟、想法等,致力于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盛宴,满足游客的需求。

[1]王婷婷,李海霞.文脉思想影响下的校园人文景观创构[J].科技视界,2015(03):21+17.

[2]陶慧,刘家明.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与实践——以新疆温宿地质公园的标志碑设计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09):1758~1767.

[3]胡亚敏.色彩应用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6,14(02):51+53.

TU986

A

1005-7897(2017)22-0119-02

2017-8-29

吕新新(1981-),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园林设计、规划等工作。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民族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我们的民族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