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探索研究

2017-12-09李芳

考试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学解题数学

李芳

摘 要: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课堂结构的改革和完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精华时间,课堂上的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师用详尽的例题解读来克服学生接受知识上的困难和学生以大量的解题来弥补知识的贫乏的误区。结果就造成了用题目的大量运作来达到提升成绩的目的的恶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虽然也能够解答出有关数学的问题,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却很肤浅。本文将立足于课堂教学结构分析,对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解析,提出可行性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结构

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仅限于现成问题,深 层次考查它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却不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有序推理能力仍然欠缺。究其原因,就是在追求中考分数的前提上,以单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造成的,以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而直接导致的后果。我们看到,在以往的很多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是数学老师把现成的知识和经验教授给学生,然后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大量的解题,强化记忆,这样就算是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课堂,尤其是承上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治标治本的课堂结构。

一、 题解

题目,就是每一节课的纲要,只有纲举才能目张。所以上课一开始,就要首先明确扎实的将纲要举起来。可以结合提问上节课的知识,加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和理解。比如,对有理数的讲解,可以提问什么叫做有理数,运算的含义是什么?在提问过程中不要把学生估计得过高,主观认为这些问题不需要详细讲解,最终不了了之,结果学生们似是而非。在全面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楚,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然后出示知识提示和阅读提示。提示要有精确性、概括性、启发性、探索性。要善于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能够积极投入,认真详细地阅读书本内容。

二、 阅读

有人认为阅读在语文课程上必不可少,而在数学课堂上好像并不是那么重要。其实,对于数学课来说,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数学课的阅读是以掌握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公式的含义、逻辑推理的规律、定理的运用原则等为目的的。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认真地、逐词逐句地、反复地阅读、咀嚼,力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避免由于学生程度不一致,质疑的问题太过分散,可以有意将各种程度的学生搭配,有利于问题的集中和突出。

三、 归纳

在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做准确简练的归纳,则会起到高屋建瓴、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把书中重點知识重点内容归纳出来,在前面解疑释惑的基础上,把它系统化、规范化。另外,在学生从正面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阅读后提出的问题指出本堂课的难点。所谓难点,主要是学生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这些也是教师在备课中准确把握的,而不是即兴提出的。这一步是检验教师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重要一环。

四、 训练

编题、解题,就是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当然,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水平的检验。编制题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能看出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同时还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五、 结尾

研究课堂结尾艺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归纳总结型结尾。一堂数学课,有的时候概念较多或者知识繁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头绪多、记不清楚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让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明白这一堂课程的主要内容。二是鼓励表扬型结尾。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的探索精神得以维持和延续,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们要多鼓励表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指导作业型结尾。每节课过后,我们都要布置一些难易适当、深浅适中的作业。为了减少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的苦难,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指导,给予一些暗示和提示。

另外,初中数学的课堂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以数轴作为数形结合教学的起点,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及运算都是围绕数轴进行的。数轴把学生在小学阶段静止的算术观念注入了活的数学思想观念,让学生对所学到的数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因此,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虽然由于学生程度的原因,不能要求太高,但是教师应当潜意识的注重数形结合的教学,适当的、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思维活动,渗透了解一些坐标思想,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平爱红.教学反思的学理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2).

[2] 常保晶.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学的启发[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2).

[3] 张国祥,张奠宙.世界数学教育课程发展概况——“廿一世纪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04,(04).

[4] 祝玉兰,曾小平.中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04,(04).

[5] 李荣,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对缓解贵州初中生数学焦虑的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04).

[6] 高向斌.中学数学探究课选材的四个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04,(03).

[7] 韦燕平,钦彦.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03).

[8] 林革.试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04,(03).

[9] 吴绍兵.数学素质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考试[J].数学教育学报,2004,(02).

[10] 吴群志.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过程性目标及其实践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4,(01).

猜你喜欢

教育学解题数学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用“同样多”解题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