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印章出版史地位的再认识

2017-12-09万安伦崔潇宇刘苏

出版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印刷术印章

万安伦+崔潇宇+刘苏

[摘 要] 印章的历史源远流长,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印章表信”。印章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在出版历史上也有重要的功能及地位。印章是将出版载体、出版符号、出版技术三者集于一身的特殊出版物,对中国拓印复制技术、雕版印刷技术及活字印刷技术有源头性意义。此外,印章中蕴含的版权意识的萌芽,也有待学术界给予关注。

[关键词] 印章 出版史 印刷术 版权意识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6-0118-03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seal has a long history, the more consistent view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s seal reflected in the credit. Seal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everyday life, bu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and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publishing. The seal is a special publication in which a publication carrier, a publication symbol, and a publishing technique are grouped together. It has a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printing and copying technology, engraving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lithography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he bud of copyright awareness in the seal, should also to be concerned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Key words] Seal Publishing history Printing Copyright

印章是中國文化现象中重要而独特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印章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印章是“信印”和权威意识的集中体现,“起源于殷商末期”[1],绵延几千年,至今仍是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印章还是出版文化中至关重要、独树一帜的存在,印章启发了中国印刷出版的理论和实践。印章与印刷技术具有本体关联性和内在一致性。可以说,较大面积的印章直接推动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单字或较少字符的印章启发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通过对印章蕴含的出版要素分析,可以窥见其在出版印刷史上根本性和源头性的地位。

1 印章是出版载体、出版符号和出版技术的集合体

卫宏《汉旧仪》记载:“秦以前民皆佩绶,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2]我国古代印章的制作材料,有金属类、玉石类、骨质类、竹木类等等。秦代之后,皇帝用玺为玉质,多数官印为铜质,民印则以易得的木质、石质为主。虽然印章大多为反刻文字,盖印之后字符呈现在其他载体上,反刻文字大多表“印”的功能,而正刻文字则直接代表了印章作为出版载体的形式。

印章具备特殊的符号意义。最初的印章用于商品货物交换时的符号凭证。《周礼·地官·司市》中记载:“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这里“玺”就是当时的印章,货物需要经过“玺”的确认,进行登记赋税,方可流通,玺节就是“作为经商时准予商品出入流通和转运存放的凭证”[3]。除了经商所用之符号,印章是象征权力的符号。秦之前,印章称为“玺”,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始皇帝将“玺”作为帝王专属的印章,成为皇帝权力权威的象征。印章亦有祈祥辟邪的佩饰功能,这类印章就是带有个人特色的艺术符号。

印章上承载的文图符号演变代表了中国出版文字的演进。先秦大篆、秦小篆、汉隶书、魏晋南北朝楷书、行书在印章上都有运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一种图形印章,印章上没有文字,古人称为“肖形印”,这类图章的制作,开启了印章刻制图形的先河。不同时期的演进记录了印章作为出版物承载符号的功能。

印章的阴文与阳文刻印对于印刷术的发明至关重要,由阴文转变为阳文也是篆刻技术的突飞猛进。雕刻阴文主要采用描摹模印后再刻划的方法,形成凹于印面水平面的文字图案。而阳文是文字图案凸起于印面的,这需要采用描摹模印后,将除图案外空余地带全部剔除,细描刀刻、笔堆使印面图案更加立体化。阳文印章将文字凸起呈现且涵有艺术价值,篆刻工具更复杂精细,技术要求极高。中国古代印章能够刻出阳文,说明当时刻印技术方兴未艾,进步神速。印章之阳文对印刷技术发展有关键影响,正因为古人掌握阳文刻制技术,将其与拓印技术相结合,萌发出先进印刷思想,可见雕版印刷术的产生有本有源。

2 印章对古代出版思想和出版实践的启发和推动

印章中体现的复制思想直接启发后人发明了印刷术。“印刷术包括刻版术在内的、将手工雕刻印版上的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从而取得大量复制品的转印复制术”[4]。印刷术不单是刻版术的核心体现,如何将图文完整地进行转印复制,才是关键所在。在多样的雕刻文字中,印章真正启迪了印刷技术的萌生。

盖印思想是根本启发印刷复制思想的关键。新石器时代早期,陶玺上的经印,主要用来戳印陶泥文字和徽记,通常是家族或物品主人的象征符号或名称。先人从这些经印中产生了早期“印”的思想。东汉以后,印章为蘸水印色后加盖于纸。印泥的出现,盖印更为简单,直接将印章蘸上印泥,用力捺盖,印章的文字和图案便“印”于纸上。纸张的盛行,促使印章从封泥盖印逐步演变成纸墨盖印。后来,印章上的阴文反刻转化到阳文反刻,萌生了与书写文字相同的复制思想与技术。美国著名汉学家卡特博士也曾认为,印章的盖印技术是中国发明印刷术的源头活水。盖印思想启迪了早期印刷复制思想,对日后广泛流传于世的印刷术而言,极具实际操作意义。endprint

除印章“盖印”思想外,另一种启发印刷术的重要思想则为石碑拓印思想。这是一种将石碑或器物表面上的符号与图案通过施墨刷印而复制于纸的思想与技术。反观拓印的使用,先刷后印,有刷有印,一套完备的复制工艺过程,与雕版印刷技术相类。拓石刷印与印章盖印均可以从雕刻物表面获取印刷版本。两者中体现的印刷复制思想得到的印刷复制品却有所不同,拓碑复制是大面积黑底白字的反文印本,印章盖印是小版面白底黑字的正文复品。后世将二者有机结合,创新文字复制技术,转化提升印制观念,创造了别具一格、影响深远的印刷术。

早期印章的产生推动了小型雕刻版的诞生。“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共广四寸,共字一百二十……”[5]这里所言的印章,其实是一种刻有120个字的符箓,内容长度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篇微博。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字印章即是一块为印刷而雕刻的木版,是早期雕版的雏形。运用印章技术和原理的雕版印刷制成的印刷品,可以说是多字印章的扩大,启发了后世一版一刷一页的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中排列成文的活字是单字印章的组合形式。著名学者钱存训曾表示常有金属印章每章只刻一个阳文符号,是活字印刷技术发展的先驱。单字印章与活字印刷中所制的活字形体相仿,二者均是尽可能小的文字符号分别刻成单独的“活字”。单字印章,包括字符较少的印章,在实际使用中可灵活发挥作用。活字印刷中“活字”可以看作是单字印章的应用组合,依据文字内容自由组合进行排版。南宋周必大《周益文忠集》中有云:“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活铜板,移换摹印。”“移换摹印”的活字思想即为所刻每一字模均能反复移用,相比较雕版印刷提高使用率。

3 印章中的版權意识及其现实启示

中国在简牍时代就已有维护出版物相关权利的意识,这样的意识就体现在印章之中。秦汉时官府开启了使用印章署名或签发文件的先河,当时的“封泥印”是为了保护官府文书的机密。重要文书施之于印,这是印章中权力意识的体现,也有版权意识的萌芽。秦始皇将“玺”化为皇帝专用,每封旨意必加盖玺印,象征天子权威施加,表明圣旨的专属“版权”,这时作为“出版”的圣旨具有特殊意义。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北宋交子,其能够作为流通货币的关键要素是防伪印章的运用。印章也是交子铺户信用的保障,图案细节都有讲究,并且有暗中记号,其他人无法复刻盗版。此时,印章是纸质货币出版“版权”象征。

明清之后对于图书的版权保护有了新发展,一些私刻书店出现了“将书铺、书堂号或特制‘印记制入书中的新方法”[6]。这里特制的“印记”,很大一部分为印章,是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防伪保护。明刻《宣和印史》书前印有:“宝印斋监制《宣和印史》……恐有赝本,用汉佩双印印记,慧眼辨记。”这副汉佩双印印记,“图案复杂,印记精工,极难伪造”[7]。由此可见,明清期间图书版权的保护,涉及范围很广,并且具备越来越高的防伪技术含量,这说明当时制章水平的提高,印章印记更加精密化、专属化。

起源于清朝末年的“版权票”,称为版权印花或著作权印花。它是“由出版者或著作者设计印制成类似邮票的精美画片并加盖印章,粘贴在书籍的版权页上” [8],表明其版权所有,防止他人盗印。版权票是中国近代著作权产生与实践过程的见证者,对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版权意识的增强,促使出版者思考如何从技术上防止盗版。通过在书籍字里行间中加盖印章,是当时保护版权的重要方式,印章表明作者或私坊版权,甚至可以通过盖印做广告。无论官刻、坊刻,书籍都可以通过加盖印章,保护版权,让书市顾客凭借对印章印记即现代的防伪标识,对商家及图书品质的优劣有一定认识。

在今天新媒体技术进步的同时,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齐头并进,数字出版甚至有超越的趋势。而我国的印章从古至今,一直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将印章中的版权意识与现代出版相结合,有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印章绵延千年的文化象征以及精湛的篆刻技术是其能够成为中国出版符号的基础。

4 结 语

中国印章文化的高度发达,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发明发展的文化和技术基础,也是中国对于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独特贡献。印章文化与印刷技术有着极为密切的良性互动作用。若出版印刷是“人类文明之母”,印章则是“出版印刷之母”。印章中蕴含的版权意识,也是提升当下数字出版版权意识和管理实践的有效路径。

注 释

[1]高石农、陈荣杓. 印章起源初探[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1(2):49

[2]王大德. 印章的起源和发展[J]. 辽宁档案,1989(04):47

[3]徐拥军,陈百华. 古代印章社会功用考略[J]. 档案,2002(04):28

[4]杨菁,黄友金. 瑞安东源:再现木活字印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30

[5](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篇”(卷十七)

[6][7]孔正毅. 试论古代图书的版权保护[J]. 出版发行研究,2003(06):79,80

[8]刘冬梅. 版权票刍议[J]. 福建文博,2011(4):51

(收稿日期:2017-1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印刷术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印刷术的发展
我当了一回“小毕昇”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刷术
古登堡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
德国的印刷术与禁书展
自制橡皮印章
神奇的印刷术
大象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