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业研究十年

2017-12-09方堃陈卓

出版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刊文出版发行出版业

方堃+陈卓

[摘 要] 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为研究个案,借助文献统计的方式,对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转载的1769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出版业研究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出版业研究机构多样化,但依旧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中的教授、副教授成为出版业研究中的主力军;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是《出版业》的主要转载来源期刊;转载作者学科背景多样,但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转载论文所受资助的基金分布多样,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基金为主要分布核心。本文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分析与阐述,探寻我国近10年来出版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学科实力,并对今后出版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可能性观点。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出版业》 学科实力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6-0061-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Statistics, the 1769 reprinted articles from the PRU Photocopied Materials Publishing Industry as a case in the last ten years were analyzed. It finds out that: Chinese publishing industry researches have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ing institutions are diversified, but colleges are still the main body. Professors and vice professors are the main of the researchers. CSSIC journals and Peking University core journals are the main articles sources of Publishing Industry. Reprinted papers were funded by the diverse funds and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and the provincial or ministerial level funds are the main bod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strength of publishing research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by th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to provide some possible view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industry.

[Key words] Photocopied Material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ublishing industry Academic strength

《中國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下文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刊物,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涵盖了逾100种人文社科类目。《出版业》是《人大复印资料》文献系列之一,该刊物本身并非一次文献,而是以“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为特色,由出版业中较为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3000余种报刊进行分析与筛选,并对挑选出的具有理论实践导向或反映学术前沿问题的文章进行汇编成册而成的。这使得该刊物对出版业的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因此,不少研究机构、高校等也以自身的研究成果能被选入该刊物为荣。《出版业》不仅在内容质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着我国出版行业的研究水平与学科能力。本文对近10年《出版业》的载文进行分析,以求探寻和呈现我国近10年出版业的发展脉络与学科实力。

1 研究方法与实施

1.1 研究取样方法

本文以《出版业》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时间节点为2007年至2016年,即将该期刊在10年间所刊载的1769篇文章视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具体而言,2007年刊文233篇,2008年刊文217篇,2009年刊文198篇,2010年刊文178篇,2011年刊文162篇,2012年刊文176篇,2013年刊文166篇,2014年刊文154篇,2015年刊文149篇,2016年刊文136篇。

从样本数量来看,2007年《出版业》共刊文233篇,而2016年刊文却为136篇,两者之差为97篇,相比之下两者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实际上,从统计起点的2007年开始算起,《出版业》的论文刊载数量与年份时间之间就基本呈现着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年份的递增,文章的刊载数量呈现递减趋势。

1.2 研究分析方法

1969年,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Alan Pritchard)首次提出了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的概念,并认为其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文献数量来更清楚地表明书面交流的过程和所表达的学科的发展特点”[1]。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中的文献统计法对收集的文章予以分析和梳理。文献统计法的基本理念是以数量统计为基础,对文献的诸多外部特征予以归纳、整理,并以数据形式呈现文献的外部表征系统,从而挖掘出文献的内部规律以及可能性的变化趋势。endprint

数据分析层面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版业》杂志的电子期刊,然后对检索到《出版业》中的每篇文章进行初步统计。统计时间为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统计内容包括:题目、作者、作者简介、原发信息、内容提要、关键词、基金。检索结果为1769篇。其次,对初步统计的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包括对文章信息进行编码,或对一些文章的空缺信息予以查询,并将空缺信息内容补充完整,如将作者单位所在地按照行政区域重新划分,标注其所属的省份、直辖市等;对一些作者信息、基金信息进行查询、核实等。再次,通过Excel和SPSS20.0两款统计分析软件,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数值排序、百分比处理等,以便更好地反映出版业的发展脉络与学科实力。

1.3 编码与信度

为使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之间可以较为匹配,在进行正式的数值分析前,笔者先根据研究样本的相关特点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编码表,之后随机抽出无法准确编码的部分信息,与论文合作者各自独立编码并进行相关的检验工作。对于无法统一的意见,经过多次协商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Scottπ的信度检验方式,即:

最终结果使编码信度达到基本要求。正式编码工作亦有两位论文合作者同时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分析的准确性。

2 研究发现

2.1 转载作者的地域分布状况

对一个学科而言,如果在某一地区形成研究中心,或集中出现一批成果,将会对该地区的研究者产生连锁影响,从整体上促进本学科在该地的发展[2]。同时,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地理位置对学科发展也至关重要,作者的地域分布往往是考察地域科研能力强弱的有效指标。对样本统计发现,作者的地域分布有着明显的集群现象,作者地域分布最为紧密的为北京市,10年间在《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上刊文多达535篇,比例为30.24%;其次为湖北省160篇,比例为9.04%;上海市,刊文140篇,比例为7.91%,而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偏远的新疆,发文仅为1篇;海南发文也仅为1篇。

从地理位置与论文刊载数量的关系来看,偏远地区的刊文数量明显低于中东部沿海地区。这样的差异不仅是地域上的,实质上折射的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科研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使得这些地区无论在科研的硬件还是软件方面较之于西部偏远地区均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如中东部地区较为优良的师资条件、科研水平等;高校等科研机构更多地位于这些地区,同时,政府的经济支持和政策鼓励等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为地域性的学科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2 转载作者的单位分布状况

一般认为,转载作者的单位情况与单位的科研水平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一单位有较多的文章发表或被转载,那么该研究单位的研究实力与科学水平就较强。同时,转载作者的单位分布也与转载作者的地域分布紧密相连,若转载作者的单位分布较为紧凑,则说明该单位所在地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转载作者的单位分布印证了转载作者的地域分布状况,即主要分布源依旧以中东部沿海地区为核心,如位于湖北省的武汉大学排序最高,其刊载文章多达78篇,占样本整体比重为4.40%;其他如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位于北京的高校也均有着较高的文章刊载量;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均处于领先水平。

从研究机构类别来看,在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中,有17个为高校,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等。除此之外,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出版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与话语主导者,科研决策能力也可见一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中国新闻出版类研究所,山西出版集团作为出版传媒类集团亦位居前列。已有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今出版类科研的主体依旧以高校为主,且高校在研究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同时,出版传媒类集团、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能力也正处于崛起发展中。

2.3 转载作者的学历职称分布状况

研究者是学术研究的主体,研究群体的理论水平、方法掌握及学术视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研究的深度扩展和广度扩张[3]。学历、职称等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科研能力、工作能力的指标,虽然不同高校、不同单位对科研工作者的考核方式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其评价体系依旧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且较为客观、真实。通过统计《出版业》中所标注文章作者等学历职称的437篇文章予以分析,可以发现,高校中教授、副教授在出版行业研究中已成为主力军,高校教授在其中占比为19.45%,副教授占比9.61%。这两组数据凸显了高校研究者在出版发行行业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教授、副教授等借助高校的研究条件,多从学理性的角度出发,解读出版行业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及未来走向,为出版行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基于出版发行行业的现实情况,诸多研究中也强调实用主义的业务改进策略等。在出版行业,我国有一大批处于行业一线的优秀工作者,他们有着丰富的业务素养及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这对出版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人大复印资料》在选取所要转载的文章时,也会对出版发行行业一线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给予重视并将其作为转载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副编审占比最高,比例为4.80%;其次,与出版行业相关的记者群体占比较高,比例为4.57%,即记者为出版发行行业带来了较为前沿的动态;再次为总编辑、编审、编辑,其占比分别为4.34%、4.11%、3.89%。可见,出版行业一线的工作者借助工作环境等因素,从实践出发,致力于解决出版发行行业中的切实难题,为出版发行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实践基础。

2.4 转载作者的稿件分布状况

转载作者的稿件分布状况是指文章的原发信息,虽然文章原发信息与科研者本身的科研能力并无特定联系,却反映着科研工作者对期刊的认可程度及期刊自身所拥有的行业影响能力。在稿件分布状况的分析中,我们使用了转载量和转载率两个指标予以测量。期刊转载量的数值较为确定,其为绝对性数字,即《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了该期刊的文章数量,其数值愈大则愈能显示该期刊在出版发行行业的影响力,也说明其是高质量稿源刊发的首选地之一。转载率则为相对性数值,虽然也是描述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文章数量,但同时也考虑了该期刊10年内刊载论文的总数量。如此进行比较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避免该指标受期刊总刊期、刊文总量等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得期刊之间进行比较时更为接近真实值。用这两个指标衡量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既兼顾了发文数量,也反映了质量,使对期刊的评价更具科学性[4]。endprint

从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被转载量位于前10的均为出版发行类专业期刊,10年间共被转载文章1057篇,占被转载文章总量的59.70%。可见,虽然《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在文章转载过程中以近百家期刊文章为挑选基础,但是,出版发行类的专业期刊依旧为挑选的主要对象。从期刊等级来看,排名前10的期刊均为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也就是说,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由于其较为专业的评价体系及审稿机制,使得其成为《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的主要转载来源,也呈现了这些期刊所具有的高水平价值。从文章转载数量来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广角》《编辑之友》这4本期刊的转载数量均在100篇以上,是《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的主要转载源。若将该期刊10年内所刊登的文章数量考核纳入,则显示出《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现代出版》这3本期刊则名列前三,其比例分别为5.77%、5.30%、3.63%,该数值体现了这些期刊在出版发行行业中所具有的相对权威性。

2.5 转载作者的学科背景分布情况

学科是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我国教育部曾出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学科背景按照学科的这一概念进行定义,可以说是为通过系统性学习所掌握的能够满足从事某一工作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学科。学科背景可以在总体上反映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与知识储备,学者的学科背景对其理论功底、学术视野、工作实践倾向及研究成果等都有重要影响。

我们首先按照一级学科的划分标准对被转载论文作者的学科背景进行统计,共获得有效信息1113条,其中涵盖新闻传播学、管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共计12个一级学科。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占比最高的为新闻传播学(34%),之后为管理学(19%)、中国语言文学(16%)、法学(10%)、历史(7%)、理学和工学(7%)、哲学(4%)等,而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经济学及艺术学等则比例小于等于1%。之后,又将一级学科按照新闻传播学、其他文科、理工科对作者的学科背景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分析结果:新闻传播学(34%)、其他文科(59%)、理工科(7%)。也就是说,对编辑出版进行研究的学者中,总体来说,以文科为主,学科门类较多,专业学科出身的研究者比例为1/3,且理工科出身的也有一定比例。这是因为这些作者中,一些是专门对编辑出版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有一些研究者的职业则是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编辑,故而其虽然非专业出身,但是也对出版学研究有所涉猎乃至有所成果。研究人员学科背景的多样性也拓展了编辑出版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成果倾向的多样化,而学界和业界成果齐头并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界与业界的交流,为编辑出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6 转载作者的基金分布状况

课题基金的设立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多由国家、省部级政府、高校等机构单位委托,用于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委托机构也会对课题申报者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如申报者在课题阐述中的研究必要性、研究可行性,以及研究者自身具有的现实条件、前期研究成果等。这样的把关模式促使了高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诞生,也使得产出的研究成果更具有时代性,更契合时代所需。

通过数值分析可以发现,10年间转载文章中共有383篇为基金论文,占文章总比为21.65%。从基金分布来看,国家、政府机构在出版发行方面具有导向性,且极为重视出版发行行业的发展及研究前景展望。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转载的论文所受资助基金来源分布最高的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10年间共有109篇文章予以转载,占全部论文数量的6.16%;其次则为省部级课题,共有102篇文章予以转载,占比为5.76%;同时,国家自然基金也有14篇文章予以转载,这显示出版发行行业其学科的多元性。除此之外,从受资金资助的被转载论文的分布时间方面来看,2007年至2011年共有132篇文章以课题形式刊载,占比为33.24%,2012年至2016年共有251篇,占比为66.75%;以5年为时间段进行比较,后5年转载论文的基金分布比前5年多一倍以上,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更多的研究者以出版发行学领域的研究对象进行立项,而出版发行的发展与未来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

3 研究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以《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计量学中的文献统计法为研究手段,以2007年至2016年间《出版业》转载的1769篇文章为研究样本,对刊载文章的题目、作者、作者簡介、原发信息、内容提要、关键词、基金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阐述了近10年来我国出版业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学科实力。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出版发行的科研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我国应对其给予一定的关注,而地域差异的背后也折射了经济水平、文化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差异。对此,政府、高校等多部门应一方面重视人才的引进与流动,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往中西部地区的迁移;另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科研发展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倾斜,以促进当地科研水平的发展。同时,在以数字媒体为主的当今社会,出版研究不仅与过去相连,也呈现了新的时代特征,要更为重视出版基金立项、出版人才培养等,以促进我国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

注 释

[1]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1984(4):43-46

[2] 段京肃,白云.新闻学与传播学学者、学术机构和地区学术影响研究报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J].现代传播,2006(6):25-34

[3] 吴飞,丁志远.中国传播学研究群体特征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1(1):28-36

[4] 李勇勤,郑国华,李帅.近10年《人大复印资料·体育》载文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35-38

(收稿日期:2017- 04-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刊文出版发行出版业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Industry》出版发行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教育部》刊文报道汕大打造奉献文化的丰硕成果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中华战创伤学》出版发行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慢性病患者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