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门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7-12-09李珊珊陈琼张珉彭淼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2期
关键词:茶产业石门县SWOT分析

李珊珊+陈琼+张珉+彭淼

摘 要:该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石门县茶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石门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石门县;茶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2-0020-03

Abstract:In this paper, "SWO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Shimen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gives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s a result, it can provide a basis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imen tea industry.

Key words:Shimen County; Tea industry; SWOT analysis

石门县地处湘西北,位于武陵山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茶产业作为石门县支柱产业之一,自21世纪初起就开始蓬勃发展,如今茶叶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县茶园1.07万hm2,开采0.73万hm2,面积位于全省前列。2016年产干茶2.05万t,综合产值8.5亿元,连续13年实现茶园面积、产量、效益的稳步增长。目前,全县共有大小茶企20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通过SC、ISO9001质量管理。有机茶等相关认证茶企48家,具备红、绿、黑、白等四大茶类的初制精制生产能力2.5万t。全县共组建茶叶合作社56家。目前茶叶种植解决了石门县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助许多农村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因此,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使石门茶产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时期。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石门茶产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本文采用目前常用“SWOT”分析法,对石门县茶产业在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动石门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内部因素分析

1.1 优势

1.1.1 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优良 优越的自然环境才能造就绝品名茶,茶史上有一句著名的谚语——高山云雾出好茶,即是说明高山之上,云雾缭绕的环境,才是名茶的温床。自古如此,石门茶也不例外。单从石门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就能明白这一点。查看地图,石门地处湘西北和鄂西南的交汇地带,武陵山脉和两湖平原就在周围,使其国土面积呈现“倒葫芦”的形状。全境多山地和丘陵,约占80%以上的面积。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10来座。绵延在北部边境的壶瓶山更是湖南省的屋脊,也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有2000m多。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如东山峰、庚子山、鹅公山、十九峰、国观山、夹山等。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佛教名山夹山,夹山寺是著名的禅茶祖庭。曾写出著名禅林法语——茶禅一味的圆悟克勤禅师就是夹山寺的主持。石门不仅山川秀丽,境内同样河流纵横,大小河流总共有230多条,多为长江支流。其中著名的有澧水、渫水和沧水。如果从地理纬度来看,石门正处于世界公认的绿茶生长“黄金维度带”——约在北纬29°到30°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其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山川河流也有利于形成温和湿润的宜茶环境。另外,此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通气性好。全县境内的森林覆盖面积广阔,光热水气等条件有利于名茶生长,并且由于原始无污染的环境条件,让这里的有机茶十分著名,早在20世纪90年代白云山等茶区还被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确定为有机茶生产出口基地[1]。

1.1.2 石门茶的文化底蕴深厚 石门产茶历史悠久,拥有丰厚的茶文化资源。西晋时期有一本书《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仔细查阅历史典籍可以发现,石门即属于古代武陵七县的范围。茶圣陆羽在《茶经》第八章记述中国的产茶地理,认为“峡州”所产茶叶属于上乘,唐代峽州的管辖区域也包括今天的石门。在原创性上仅次于《茶经》的蔡襄著《茶录》,其中记载:“石门牛牴茶为贡品”。牛抵茶作为贡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700多年之久,几乎成为唐后期中国王朝的必备佳品。石门不但贡茶文化十分了得,更重要的是其孕育出的禅茶文化,后来成为日本茶道精神的源头之一。公元870年,唐代高僧善会大师来到石门夹山修建了夹山寺,并在碧岩泉边饮茶坐禅,十年禅定,悟到著名的夹山境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含花落碧岩泉。公元1110年,宋代高僧圆悟克勤成为夹山寺的主持,经过多年参禅饮茶,他悟到“茶禅一味”的禅机,并留下墨宝。当时,日本僧人多来中土修习佛法,后来“茶禅一味”的真迹就辗转到了日本。他的代表作《碧岩录》也随之到了日本,激活了日本禅师关于茶禅精神的探讨。终于催生出日本茶道。最后,石门还有丰厚的红茶文化,是宜红的发祥地。清末以来,列强入侵,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由于红茶在国际上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广东商人卢次伦便在光绪年间来到石门壶瓶山镇,创办泰和合茶号,主产红茶,向国外销售。宜红茶在当时成为和祁红媲美的世界性红茶。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石门茶文化的近代精神。

1.1.3 政府大力支持石门茶产业的发展 由于茶产业在石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政府部门也对石门的茶产业投注了极大的关怀。最近几年,石门茶产业越来越成为湘茶产业的主力军。早在2007年,石门县委便制定下发12号文件《石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石门茶产业的综合布局和施行策略。文件首先提出发展目标,那就是要把石门建成全国性的有机茶生产大县,湖南茶叶第一县。并且要以发展名优茶和有机茶为重点,提高石门茶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推动石门茶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等方向发展。还要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注重科技,将科技兴茶作为一项战略。最近几年,石门县对茶产业的政策倾斜更是数不胜数,并逐渐使其成为大湘西茶叶发展计划的重要实践者。endprint

1.1.4 石门茶具有雄厚的技术支撑 自从政府将科技兴茶作为一项战略以来,石门县就积极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湖南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等茶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等机构的帮助下,石门县下拨资金,成立“石门银峰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立足石门县,为石门茶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目前已获12项专利。同时,拥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232人,其中有高(中)级农艺师、评茶师、制茶师、茶艺师122人,占总人数的52%。该中心还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入中心。最后,每年都有大量省市级的茶叶专家到石门县基层担任科技特派员进行茶叶技术的指导工作。

1.2 劣势

1.2.1 茶园基地规模大,但无性系良种比例小 石门县的茶园基地规模庞大,但是茶园里种植的茶叶品种却不尽如人意。全县13个乡镇、管理区和农林场主产茶叶,其中667hm2以上的乡镇、管理区5个,东山峰管理区有茶园800hm2,是以茶为主的专业场[4]。但是,受到资金等限制,经过11年的发展,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3000hm2,制约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在品种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1.2.2 加工厂数量多,但缺乏龙头精加工企业 从鲜叶到成品,是茶叶在加工厂的蜕变。茶叶企业是茶产业的核心组件。一个健全而成熟的产业,必须拥有一批结构合理的企业作为中坚力量。石门茶的另一个弱势便是加工业的整体性落后。经过初步调查之后发现,全县总共有茶叶加工厂300多家,包括初制和精制加工厂在内,数量并不少。但是大部分规模小,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在如今风起云涌的茶叶市场上,很难站稳脚跟。省级茶叶龙头企业有1家,市级龙头企业有3家。宏观来看,这些茶叶企业大多兴建于20世纪末,是改革开放风潮的产物,但由于资金、市场和地理位置等限制,并没有获得大的发展,而是举步维艰,制茶机械不符合要求。清洁化生产有待提高。龙头企业的缺失,已经成为石门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1.2.3 茶叶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和提高 科技服务体系是县域茶叶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来看,石门县级科技服务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乡镇服务体系还远远不够成熟。1998年开始,石门县成立了茶叶产业办公室,县级领导亲自挂帅,并拨出专项经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投入茶产业的各项经费加起来达1000万元左右。但是,具体到乡镇,茶叶科技服务就出现了明显薄弱。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不够和资金缺乏。因此,健全乡镇一级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才能将最新的茶叶技术传递到田间地头,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茶叶增收和增产。

2 外部因素分析

2.1 机会

2.1.1 政府关注,带来良好的政策环境 石门茶发展的首要机遇就是政策倾斜。国家从宏观上实现经济的调控,并继续将扶贫攻坚战落实到县市一级的单位,继续支持拥有传统产业的贫困县,加大对农村扶贫的投入。石门县地处湘西北,是武陵山片区国家重点扶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部分。同时,湖南省的大湘西茶叶发展计划,也将石门县包揽进来,县茶叶协会同一些茶叶名企积极参加了大湘西茶叶促进会举办的展销会、茶博会。石门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搭上国家和省市发展的顺风车[5]。

2.1.2 社会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绿色和环保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现在社会发展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内容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石门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生态立县、茶业富民”的战略,将茶产业的发展示为建设生态县的重要举措,以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了茶业持续健康发展。

2.1.3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从整个湖南的版图来看,石门县位于武陵山片区东部,是“老少边穷”山区县,工业不发达,劳动成本低,交通不便。19世纪末,广东茶商卢次伦生产的石门宜红茶出口到英、法等国,为石门红茶早期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条件,石门宜红茶也为石门茶赢得了世界性的市场。近几年,茶文化的兴起,也促进了茶叶的消费,石门县更是世界茶禅文化的发源地,国内外持续高涨的茶文化热,让石门茶的消费市场更为广阔。另外,饮茶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门县则是著名的有机茶之乡。因此,石门茶将获得广阔的市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2 威胁

2.2.1 来自国际茶叶市场的威胁 近些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中国茶主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果分析其下降原因,可以发现,中国茶叶出口遭遇到日本、印度、锡兰等国家的竞争,而且从世界茶叶市场来说,红茶占主要部分,而中国是产绿茶大国,在出口茶叶种类方面来说与世界出口红茶大国无法竞争。因此,国际茶叶市场呈现出多变的形势,石门茶要持续发展,走出国门,不能不考虑这些威胁。

2.2.2 国内其他地域茶产业的竞争 石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的茶产业也在发展。如果,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上有差距,二者就会发展不平衡,对相同的市场展开竞争,也就是常见的事情了。例如,古丈茶产业,安化茶产业等都是湖南省很有实力的地域茶产业。这些地方的共同点就是地处偏僻,一方面能够造就好原料,却也限制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谁能在交通上占据优势,也就占据了市场优势。

2.2.3 国内其他茶类的竞争 石门茶主要是绿茶和红茶,石门银峰和石门红茶比较有名。但是由于国内大品牌的绿茶和红茶很多,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购买那些早就知名的茶品牌,如綠茶中的西湖龙井和洞庭碧螺春,红茶里的祁红、滇红等。尽管近些年,石门茶品牌的打造有了一定成绩,石门茶在国内也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是还远远不够。仅从绿茶来看,湖南省内的名优绿茶数不胜数,古丈毛尖便是重要的竞争对手。古丈毛尖的历史底蕴并不比石门银峰少。湖南省内的一些红茶也可以对石门红茶造成竞争压力。比如安化红茶在历史上曾经也颇有名气,只是近几年安化黑茶的名声日隆,似乎将其风头掩盖了过去,但是,仍然不容小觑。

3 结语

通过SWOT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石门茶产业的竞争优劣势和竞争环境,依照规避劣势和威胁,利用优势和机会的原则,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紧紧依托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茶叶品质,借力生态文明建设,利用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茶、有机茶,建设生态茶园,夯实产业基础;二是抓住消费者的喜好,充分利用茶叶的保健功效,开发茶保健品、罐(瓶)装茶饮品,提高市场影响力;三是创新品牌,拓展销售市场。要提升石门茶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只有石门茶企业率先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开拓新市场,进行市场创新,整个产业才有活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茶。将省、市级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支持合作组织,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聘请科技顾问,培训茶农,提高涉茶人员的茶叶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进石门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把茶业建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为湖南打造千亿茶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秋华,王冰,杨载田.湖南省石门县名茶生产及其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J].农业考古,2015(05):61-65.

[2]李娟.弘扬茶文化 振兴茶产业 拓展茶旅游 全力打造石门茶叶特色经济[A].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4.

[3]马进福,龚仕斌,许爱国,等.加快推进石门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J].湖南农业科学,2013,(24):26-28+34.

[4]贺忠善.石门县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茶叶通讯,2016,43(01):54-56.

[5]田平,马进福,涂理亮,等.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石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茶叶通讯,2016,43(03):58-61.

[6]邓懿珊.湖南武陵山片区茶产业发展创新模式探研[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41-43.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产业石门县SWOT分析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石门县白云山高香红茶的开发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