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7-12-09湖北银行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金融

李 峰/湖北银行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 峰/湖北银行

自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支付宝、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呈现出我国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趋势。大多数金融机构已经将企业的业务以及产品服务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激发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也对“一行三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信用风险状况问题也引发了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研究。本文首先讨论了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活动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网络虚拟性,互联网金融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金融理论知识与金融实务与操作管理知识于一身,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一系列的金融活动,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现代化金融运行模式。目前,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同时由于其具有信息化、创新性、方便性、高效性、安全性等多个优点,而被人们认可和推崇。截止到2016年底,在我国的网民中,使用互联网银行以及支付宝等用户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互联网金融这一模式的产生,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与此同时它也让金融这一领域变得更加脆弱不堪,让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影响到了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的使用。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相比于欧美等西方国家还比较落后,很多方面都存在漏洞,尤其是对风险的防控机制研究的相对比较少。可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极其容易导致相应的金融机构出现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活动中所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之外,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着技术风险与经济风险。而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商业信用缺乏、银行信用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的国家,因此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减少我国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信用风险,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急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一)信用风险概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在双方所规定的期限内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履行约定而导致金融资产丧失偿付能力所引起的风险。

(二)成因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中,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对象是虚拟的,因此相比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而言,更加容易产生信用风险。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成因

1.外部因素。

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策略进行运营和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必然会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而外部因素主要是由我国的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因此,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的信用风险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2.内部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在一定时间内互联网金融所面对的外部因素是能够保证其稳定不变的。因此,内部因素才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机构产生金融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1)我国的担保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交易程序都比较简单,并且交易所产生的费用十分低,如“陆金所”、“余额宝”等互联网产品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它们能够通过互联网与顾客很快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交易平台。虽然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够融合融合大量资金 但是却缺乏与其相匹配的风险防控能力,也无法为巨额的资金链条建立相应的担保体系,毫无疑问这就提高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交易风险。

(2)内控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互联网金融运行体系与我国传统的金融运行体系下相比,在很多的环节上抵抗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例如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以及运行环节,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容易产生较大的金融信用风险。还有例如陆金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它们虽然属于金融理财产品的一种,但是他们也具有转账、支付等功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缺乏安全的、健全的风险内控机制,长期实施操作的话,极其容易发生风险,进而对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3)投资者受到互联网思维影响,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认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各种网站在互联网金融运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很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新媒体手段将各种高收益的理财投资理财信息进行发布和渲染,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错误地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高回报零风险。这种意识,让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

(4)监管理念和机制落后,导致风险频发

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这一角度来看,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运行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风险角度来看,落后的监管理念和机制造成了这一行业的高风险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仍旧是“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这种监管体制虽然能有效控制其风险,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其监管理念和机制必须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否则其风险将会极其严重。首先各个监管部门为了避免承担风险责任,采取了严准入管制,这种管制方法能够抑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目前,我国只有微商、网商等五家民营银行业机构开业,而正规的注册制改革还并未实行,其监管还比较混乱。其次,存在严重的监管失控问题,我国的监管部门将互联网金融产品及业务当其归纳为不属于自己的监管范围,让其自由发展,这导致其民间理财、线上投融资以及地下钱庄等资产交易平台蜂拥而起,这种非法集资的信息广告宣传属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

1.两个解释变量和结构变化点的选择。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是为了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的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来源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在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贷款利率是其运用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企业只有在创造高效的收益之后,也就是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时,企业才能够有能力去偿还贷款。在较高的贷款利率影响下,企业对于收益率的要求会更高,因为一旦企业无法相应的高收益率,就没有办法去偿还贷款,那么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损失贷款的风险就会变大。相反,如果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利率比较低,企业比较容易能够完成目标收益率,企业就会有能力去偿还金融机构的贷款,那么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损失贷款的风险就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将利率作为衡量其金融机构风险影响的一个解释变量。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中,还出现了第三方支付的形式,第三方支付是指并不属于金融机构,但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微信支付等付业务。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中,第三方支付其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不论是通过支付宝所衍生出来的余额宝,还是微信理财,都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将代表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作为模型的另一个解释变量。而对于结构变化点的选择,通过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2005年以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支持,银行只是拓展了其互联网办公业务,还没有真正做到互联网金融。而在2005年以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网络借贷开始发展,在这以后互联网与金融开始紧密结合。因此,我们可以将2005年作为结构变化点。

2.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第一种方法是Chow检验分析法,因为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传统的金融活动当中来,让客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虚拟化,这种虚拟化导致道德风险更容易发生,也增加了金融机构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而使用Chow检验分析法能够哦按段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状况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第二种方法是虚拟变量检验分析法,通过Chow检验分析法,能够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进行预测,而为了进一步的证明其信用风险的增大还是减小,可以通过虚拟变量检验法进行检验。

3.实证研究结论。

通过Chow检验分析法,能够预测出我国在2005年之后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发生了显著地结构性变化。而通过虚拟变量检验分析法则证明信用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而增大了。由此表明,加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防范对策研究问题不可忽视。

四、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对策

1.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督,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互联网金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督,我国的相关部门要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根据其实际情况来设计监管机制,同时相关部门还要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保证其资金链的运转,进而形成规范化地担保体系,以此来降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第二 要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在互联网金融实际的运营过程当中,相关部门要做好互联网金融的引导工作,规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运营机制,并做好大额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同时还要做好风险预警工作,避免资金链断裂情况的发生。

2.健全企业及个人的信用评估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的运用发展中,由于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问题,容易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首先要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进行严格的把控,并健全其信用评估体系。其次金融机构还要与银行进行合作,通过银行这一平台能够及时对个人、企业的信用数据库进行查找,确保企业及个人的信用等级,以此来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

[1]李明选,孟赞.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 企业经济,2014,11:165-170.

[2]杨肃昌,姚宜之.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 时代金融,2016,20:106-107.

[3]佟玥. 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 时代金融,2013,17:155-156+158.

李峰(1985.1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学历,湖北银行社区银行部员工,研究方向:经济。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金融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