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视域中十月革命的意义

2017-12-08孙小利张俊国

党史文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俄国

孙小利 张俊国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大地上活跃着一批以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主要志向的仁人志士。他们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希望。于是,他们以颂扬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指向,以“走俄国人的路”为目标,以组建俄国列宁式的政党为手段,在当时中国“旧的传统秩序渐趋崩溃,外患内乱迭起相承,政治舞台风云变幻”①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之潮。由于他们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情有独钟,并对中国共产党的最终成立与早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这批仁人志士被称之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十月革命不仅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也为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道路,更为中国人民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奋斗方向。

一、十月革命之于俄国的意义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新生的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中共上海早期组织1920年专门印发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十月革命进行了热情的讴歌与颂扬。在他们看来,十月革命的成功与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对于俄国而言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方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俄国的贵族阶级在十月革命的沉重打击下已被彻底毁弃,而不留丝毫的痕迹。昔日俄国贵族的土地所有权已经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而随之崩坏。现在俄国所有的土地都已经归于劳动者所有;各个银行也都变成为了人民的共有财产,“而银行里的存款,也不是留给资本家作奇特的妄想,也不是为了社会上寄生物生活上的浪费,乃是应人民的需要,谋经济上的发展,推广公共教育和保护劳动者公理的用处”。俄国的许多工厂磨坊,“已经变成社会上的公共财产,而从前工厂磨坊主人的权利,也随之而崩坏。劳工伸张其权力,来管理各工厂磨坊,经由工厂委员监察货物出品及其支配”。在工厂磨坊里面工作的劳动者“不但是对于各厂仅仅节制就完事,并且还要进求管理上的最适当底方法,以使他们自己工业上的发达。不但工厂和磨坊为劳工所有,就是一切矿产铁路航业渔业,都变成劳动界公有的物件”。②

在工价报酬分量的划分和工作时间的规定方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俄国劳动者既可以完全自己议定他们的工价报酬分量,也可以完全自己议定他们的工作时间。他们已经建立起来了“一种强有力的工业协社,并且各业为金工皮工织工木工和其他别业都有劳动组合的会议”。至于他们工作上的各种问题都“由各自的同业组合会议决议,而惟器物和工厂没有此事的发言权”。他们知道“工作的紧要,是为着他们自己和国家的需要,而不是代资本家谋利益的”。各大商埠也都仿照工厂的样子,“在归劳农政府管理的时候,以组成工人和农夫消费合作的社会”。这些合作社都是各自经营的支部,“都由各商埠移交过来。使得在困难和不逾期之中,各种的货物之品,都有公正的保证和均平的分配”。③除此之外,在俄国,“劳动八小时制和劳动管理生产场合,现在各处都已确定实行,而劳工保险制,也已制定了。政府设立职业介绍部于各处,帮助劳动者解决职业上的问题,以期免得他们流于饥荒”。至于俄国妇女,“生产期的保险和儿童公育之中的各项问题”,已经“依顺次序也解决得很多”。④

在劳动人民接受教育方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俄国已经在“多办平民学校,以使每个人都能够受到完美的教育。各校学费都已免除,而教育经费纯由国家支出。国家为公众教育所费去的款项很多,为从前所没有的。一切人民在学校所受学问教育就是为他们所必需的处理一己的事物,帮助他们将来改造他们的生活底预备”。现在在俄国的“各大学校都取公开的态度,不但是为了寄生物的子孙而设,并且是为了普及一般平民”。目前,俄国的科学已为俄国国民所享受,并开始变成为工人自身求得解放上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且学校与教堂也脱离关系”。另外,在俄国,“无论何处都有平民大学、家庭讲习所、农工专门科和别种教育学院。劳动者从前暇时都聚集于茶酒店中,现在都就到学校去听讲或是到俱乐部及教育演讲所去。至于授课都有一定的,足以使得劳动者得以完全享受以前所禁学的科学上底宝藏”。⑤

在国家权力的基本运作秩序方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之后的俄国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国家,叫做“俄罗斯社会党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在这个联邦共和国里面,“劳农政府完全是由农工苏维埃会议中的分子所组织,这些分子被称为人民苏维埃委员。苏维埃委员是对于全体人民负责任的”。苏维埃委员“关于一切方面的活动,纯取公开态度,而不守秘密。各事的大权,都集中于各苏维埃。苏维埃就是农工红军兵士组织的,有产者和不劳而食者,如果不加入劳动团体则在此绝对没有享受公权的利益”。⑥苏维埃政府“对于农事,也极其注意,村庄中五谷盈余上的供给和其他别种丰富的产品都受同样的注册和分配。在使每人在下次收获以前,粮食上都有满足的供给”。苏维埃政府“也曾注意怎么样能使得土地不会荒芜,所以帮助贫苦的农夫尽其全力,用各种方法来阻止饥荒发生”。不仅如此,而且在俄国各地的农夫“已经在试行合作,耕种其土地,处理其事物和使用其生产物。而劳农政府对彼等,毫没有所扣出,因为要帮助此等自治的团体和模范的田园,必需的器具以及农事家和指导者,即所以要使得此种自治团体,变成一劳动陈述发表意见的场合。假使这种团体能推广到无处没有,那么,许多公共幸福,必能随之而加添,于是战争上所受伤害的元气,乃可以极速恢复,并共享同有的幸福”。⑦

所有这些,就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十月革命及其之后不久俄国社会生活美好境况的描述。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及其之后的建设成就所表现出来的仰慕之情。其实,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1922年12月30日建立)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远远不止这些。以苏联前三个五年计划(1929年5月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計划)实施后的工业发展成就为例,从中即可看出其社会主义工业化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俄国工业生产水平较1913年增长了8.2倍,其工业产值已经达到全世界的13.7%,工业生产水平已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和欧洲第4位一跃成为世界的第2位和欧洲的第1位,即建立起来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通过近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已经兴建起一批新型的工业部门,如重型机器制造、汽车和拖拉机制造、大型军事工业与航空工业、机床、仪表等,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全部工业产品的国家。对原有的采矿、冶金、化工、交通运输业进行了彻底的技术改造,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程度上的提高;通过劳动竞赛以及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劳动生产率也同样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俄国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也基本上完成,集体化耕地已经占到全国耕地面积的99.1%,其农业集体化不仅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金,还节省了大批劳动力,在集体化过程中,有约1/3的农民进城当了工人,成为城市中的建设者。此外,俄国社会建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已经“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⑧了!这说明,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眼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之后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俄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endprint

二、十月革命之于世界的意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虽然发生在俄国,但其影响与意义并不止于俄国,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因为俄国十月革命不仅因城市工人打倒资产阶级而得了自由,而且俄国境内的小民族因打倒俄国沙皇及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了自由,全俄国人民也因挣脱了欧洲帝国主义的羁绊得了自由。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前两者是阶级运动,后两者是民族运动,合起来便是整个的世界革命之开端。这两种革命运动,在苏俄同时进行,不但没有妨害,而且正因为工农阶级奋起得了政权,对外拒绝与帝国主义的协约国合作,对内取消前俄帝国主义的政策,即强迫民族同化于大俄罗斯的政策,因此民族运动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这种阶级运动和民族运动“双管齐下的苏俄十月革命,他自身的成功并影响到世界革命,后者更胜过前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方面“盖自十月革命后,多年不能解决的俄国境内诸小民族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苏俄更进而援助近东远东诸弱小民族与被压迫的国家,建立了全世界被压迫者共同反抗压迫者——国际帝国主义之大本营”;⑨另一方面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性冲突日益显著——资本和劳动的冲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冲突,宗主国和殖民地也即帝国主义和弱小民族的冲突等等,这就决定了“十月革命不仅是俄罗斯无产阶级联合农民革命的成功,而且是世界革命的开始”。⑩在这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于1925年11月7日在《向导》周报上发表的《十月革命、列宁主义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一文还进一步认为:“十月革命既然是世界革命的开始,则这革命不仅对于无产阶级有很重大的意义,即对于殖民地民族也有很重大的意义”。11的确,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十月革命确实对于20世纪世界范围之内的民族革命运动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十月革命之前,就整个世界社会制度的总体状况而言,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十月革命后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之内,这一状况就开始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在全世界范围内似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扩展,如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阿根廷共产党、芬兰共产党、奥地利共产党、匈牙利共产党、希腊共产党、波兰共产党、荷兰共产党、德国共产党等相继成立;瑞士共产主义小组、罗马尼亚共产主义小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主义小组、法国共产主义小组、英国共产主义小组、土耳其共产主义小组、美国共产主义小组、加拿大共产主义小组、巴西共产主义小组等也先后建立了起来。1919年3月,共产国际应运而生。从此,又有一批共产党组织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强大影响与共产国际的有力支持之下建立了起来。如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蒙古共产党、土耳其共产党、印度共产党、南非共产党、埃及共产党等。到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上约有40个国家建立了共产党。到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上共产党的数量已经增加到69个,拥有党员420万人。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世界拥有76个共产党,2000多万党员。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世界共产党的数量已经增加至180多个,党员人数达到9000多万。可以说,“在整个20世纪,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2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力量,所以才为开辟人类“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时代” 13准备了充分的群众条件、干部条件和组织条件;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条件,人类社会才开始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十月革命也为“世界人民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14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族革命运动的勃兴,另一方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涨。在民族革命运动勃兴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洲除日本、土耳其之外,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一地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非洲只有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三个独立国家,其余都是在英、法、比、荷、西、意等国控制之下的殖民地。后来,这些备受帝国主义压迫与剥削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均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走上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道路,这些独立的国家或者民族“共有六亿几千万人口,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这说明“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形成为一种巨大的世界力量。在过去,亚非大多数国家都曾经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准备和进行战争的后方,但是现在却变成反对殖民主义、反对战争和支持和平共处的力量了”。15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涨方面: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地显现出来的条件之下、在苏联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强有力的支持之下,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等国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拥有占人类总数三分之一的九亿多人口,并且在地理上连成一片,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的大家庭”。16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巩固、发展和壮大在推动整个世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又从根本上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变化产生了不可逆转的重大影响。

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因为这场革命不仅仅影响到世界的历史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且也“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17这正如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于1926年11月15日在《向导》上发表的《十月革命与东方》一文中所写,“从十月革命到现在,已经有整整的九年,在这九年中,苏俄仍旧是继续列宁的十月革命工作:援助全世界的民族解放,推翻全世界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欧美资本帝国主义者,知道十月革命之世界意义对于他们的危险,始而武力对付,继而用经济封锁政策,这两样都不曾收效,现在遂改用吊膀子政策,甜言密语劝苏俄‘回到西方。‘回到西方是什么意义呢?就是说抛弃十月革命之世界的意义,换句话说也就是停止援助东方民族革命运动,回向欧美各资本帝国主义的国家妥协合作”。18对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却做出过这样的预言:“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19endprint

三、十月革命之于中国的意义

1922年11月7日,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的文章。文中指出,正当中国人民“在二重乃至数重压迫之下,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那么,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这种意义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表现在十月革命促使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极端重要性与必要性。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全在于“列宁之以百万党员,建平民革命的空前大业,扫荡反革命党,洗刷上中阶级,有主义(布尔失委克斯姆),有时机(俄国战败),有预备,有真正可靠的党众,一呼而起,下令于流水之原,不崇朝而占全国人数十分之八九的劳农阶级,如应斯响。” 20同样,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组织。于是,他们一方面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中,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奔走呼号。正因为如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有关如何正确看待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辩证关系的问题时作出过这样的一段述说:“没有一九○三年在俄国出现布尔什维克派,没有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革命中的活动,就没有十月革命。没有十月革命,我们中国会不会有共产党呢?当然中国大批的无产阶级产生了以后,总会产生党的,所以不能说不会产生共产党,但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就不知道了。一九○三年产生了布尔什维克,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就使得全世界历史改变了方向。一九二一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21其实,在这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眼里,“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22

再次表现在十月革命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于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并增加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决心和信心。1921年6月,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汉口出版发行了《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的长文,认为“从前的俄国和中国是差不多的,彼此都是大农业国,大多数的人民是农民,都是一样的产业不发达。一个是在皇帝暴力专制之下,一个是在军阀官僚暴力专制之下。现在俄国已脱化成了范新的社会革命的祖国,这又可以证明中国是可以实行共产主义的革命的。断没有在两个相似的国内,社会革命在一国行之可以成功,另一国便不可以实行,不过看我们的努力怎样罢了”。23据此,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在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过程之中,既要充分汲取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失败的教训,明确在党的领导之下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又要在十月革命精神的照耀之下,始终坚信“我们苦难的日子是完全能够度过的,什么困难也能克服……中国民族是一个能战斗的民族,俄罗斯人在十月革命以来所创造的战胜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派的伟绩,中国人亦能创造出来”。24因为“一向孤立的中国革命斗争,自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就不再感觉孤立了”。25

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走俄国人的路”开始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并不断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宝库之中汲取营养与智慧,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足以让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引为自豪。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忘记这样的道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6今天,在面向未来和面对挑战的时候,党和人民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條件之下做到“四个自信”,或许我们可以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论述、认知与期盼之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注释:

①《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0页。

②③④⑤⑥⑦23引自吕延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长江出版社2016年版,第502-503、503、505、503-504、504、505、655页。

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21页。

⑨⑩1118《向导》第135期,1925年11月7日、11月7日、11月7日、1926年11月15日。

12蒲国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1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98页。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

151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97、96页。

1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34页。

19《言治》第3册,1918年7月1日。

20《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07-508页。

2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07-508页。

222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18、620页。

24《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2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作者单位分别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责编 侯春奇)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俄国
“十月革命”的纪念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1874年俄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及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