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视角下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

2017-12-0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年8期
关键词:资源化垃圾建筑

汤 晟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南昌 330013)

基于企业视角下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

汤 晟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南昌 330013)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设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垃圾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占城市垃圾的比重不断变大。建筑垃圾是未被利用的资源,其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本文从企业视角来研究建筑垃圾资源化,旨在理顺市场、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视角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但处理量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建筑垃圾累积量不断增加。政府是建筑垃圾的责任主体,负有妥善解决建筑垃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责任;企业是建筑垃圾的市场主体,是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将其资源化并转化成经营业绩的主力军。目前,以建筑垃圾资源化类型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以及相关产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幼稚期,产业利润率较低,相关成本费用较高,技术变动与更新较快,同时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需要有庞大的资金和现金流,还要有正确的产品、市场等策略。因此,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企业与产业处于幼稚期的时候,其明显具有积极的外部性作用和相对脆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大力进行产业扶持。本文基于企业视角,研究了政府在企业市场环境中制定的政策、扶持力度,并探究了企业根据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所做出的反应。

1 建筑垃圾资源化概述

1.1 建筑垃圾资源化

建筑垃圾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拆除或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旧混凝土、废砖、废瓦、砂浆、塑料、包装材料、少许金属材料等废弃物[1]。目前,业界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尚无一个标准的定义,这与其内涵的可拓展性有关,本文所讨论的建筑垃圾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建筑垃圾资源化就是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它不是仅在回收利用这一套工程及子程序下进行,而是涵盖了如垃圾分类、垃圾分选、分选处理、处理循环再利用以及其中的资金投入运用、管理程序机制、运输等多个流程,是一个链型资源化的过程。从社会生态效益来说,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堆放或处置不当导致的土壤侵蚀、地下水污染、重金属渗透、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市场角度来说,企业及相关产业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能够挖掘其潜在价值,实现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前景较好的市场。

1.2 建筑垃圾资源化链条

建筑垃圾资源化正如上文所讲到的,是一个链条。从产业链来看,其链条产业的前端是建筑垃圾的产生源,即建筑垃圾是在何种活动中产生的,产生源按建筑垃圾的定义可分为三类:一是建设与铺设;二是拆除;三是修缮。对建筑垃圾的来源进行分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厘清源头,识别可能发生的源头交叉污染。尤为重要的是,对源头的科学分类有助于进行合理的分拣,是下一链点的效率与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链条产业的中端核心是物流,分类、分拣后的可利用建筑垃圾资源,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相应路径的运输以及终端的产品运输[2]。链条产品的终端即是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是经济效益的实现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的剖析,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理解这类企业为了实现建筑垃圾潜在的经济效益所需做出的流程安排。图1清晰地阐明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以及所在企业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的脉络图。

2 企业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现状

2.1 政策推动下的发展

近几年,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愈发严重,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使得人们日渐重视建筑垃圾的妥善处理问题。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家开始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进行宏观的指引,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前景是可期的。本文梳理了一些年份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文件,如表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标准、税收、技术、评价体系、监督等方面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并鼓励相关企业健康发展。以2016年1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布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公告为例,公告列明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的术语与定义,并对规格、分类和产品标记、原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进行了标准判定和相关指引,这一公告的出台给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提供了衡量标准和技术依据,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此外,各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因此,从宏观上来看,企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是逐渐趋于良好的,其中,国家与地方政策起到了导向作用,是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1 建筑垃圾产业链流程图

2.2 企业自身发展

就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总体数量较少,只有20多家相对专业的以建筑垃圾资源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但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前景广阔,企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就行业情况来看,随着政策的指引、标准的规范、技术的推广与进步、监管的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整体质量水平逐渐提高。以北京联绿公司为代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标杆企业是市场的中坚力量,北京联绿公司通过主营建筑垃圾资源化一体化项目,不断创新发展,综合利用垃圾资源,生产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砂石骨料、活性微粉(替代水泥)、建筑陶粒、清洁燃气、木炭与助燃剂、生物杀虫剂与土壤改良剂等产品。此外,北京联绿公司通过领先的工艺与设备、智能化与信息化的系统,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率100%、资源化过程中环保达标率100%、再生产品市场化率100%。这在行业中无疑是龙头和标杆,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起到了借鉴与锚定作用。此外,大同联绿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筑首个垃圾资源一体化CCER碳交易示范项目。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正朝着高信化、智能化和创新化方向发展,发展潜力巨大。

表1 国家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政策

3 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发展整体势头较好,但是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3.1 行业特性掣肘,发展易陷瓶颈

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所涉及的流程链较长,流程结构也比较复杂,需要精细化与科学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设施设备作为基础,需要投入的成本过大,短期效益不明显。此外,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需要有高含量的技术支撑,这需要引进人才或者研发、购买相关专利,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与成本。因此,这种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投入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周期比较长的行业特性,掣肘了相关企业的市场进入,而技术问题使得相关企业容易陷入瓶颈。

3.2 利益链条固化,难以打破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经济,都不缺乏相关概念的炒作。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有些企业以打着旗号、喊着口号的形式骗取政府补贴与贷款,由于现有实际垃圾填埋场的收益以及营运状况优于资源化企业,但资源化企业享有的补贴与税收政策多,部分企业可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去违规套利,将自己打包成资源化企业,而实质没有太高的深度技术含量与水准。此外,地方政府可能会有动机与相关企业产生利益链条,在监管与管制方面有所松懈。这一系列的利益链条在客观上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3.3 金融机构的帮扶力度不大

近几年,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相应资金的流向都偏向于虚拟市场以及房地产行业,对轻资产模式以及国有企业等有一定的偏好。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来说,由于其目前发展仍处于一种不确定性中,投入大、短期效益不明显的性质导致金融机构对建筑垃圾资源的“偏恶型”导向。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贷款等服务数额小,无法产生太大的帮助。

4 相关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4.1 加大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战略联系

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来说,由于建筑垃圾数量的庞大以及累积量的增长趋势,其所处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整体行业市场处于不饱和状态。因此,企业就有足够的动因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如技术、设施设备以及管理等,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这种资源整合与战略联系,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同协同作用下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2 政府与金融机构提供适当的支持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仍有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的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没有统一,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产品标准,逐一将政策落地化。这样有助于企业在标准锚定下进行创新与技术升级。此外,政府的补贴以及资金扶持方面要规范化,加强资金流向监管,杜绝机会主义行为。另外,政府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管理,既有激励也有惩罚,建立好规范的奖惩措施。金融机构要转向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金融机构要摆正心态,从社会效益出发,从实际出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对其资金支持。

4.3 产研结合,可持续发展

虽然产研结合的基础是企业要有相应的研究能力以及资金支持,但是企业产研结合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自身,其要注重相关技术的研究,做到产研结合。在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特性下,企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 陈家珑,高振杰,周文娟,等.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6):47-50.

2 高青松,胡佳慧.市场逻辑、政府规制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J].生态经济,2015,(5):83-87.

Research on th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Tang She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scale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amou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showed a rapid upward trend, accounting for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waste continues to grow.Construction waste is an abandoned resource, which has great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This paper from the enterprise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to straighten out the mark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of the three,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enterprise perspective

X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7)08-0043-04

2017-06-09

汤晟(1996-),男,江西宜春人,本科,研究方向:会计理论、经济学。

猜你喜欢

资源化垃圾建筑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垃圾去哪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