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太仓四见吴健雄

2017-12-07章昌贤

世纪 2017年6期
关键词:明德教授家乡

章昌贤

今年5月31日是我们敬仰的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105冥诞。我曾有幸在历史悠久、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百年老校——太仓明德学校任教。当年吴健雄先生就是在其父吴仲裔先生创办的明德学校受启蒙教育,也是从明德走向世界,成为明德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学校的骄傲。我在明德学校辛勤工作了半辈子,有机会亲见、亲闻、亲历了吴教授四次回故乡的动人故事,她的爱国爱乡赤子之心让人崇敬、赞叹。她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让我终生难忘。

首次回乡,众人翘首以盼

吴健雄教授于1973年9月22日首次回乡,踏上了阔别37年之久的故土。“少小离家老大回”,吴教授心情无比激动振奋。她首先要看的是母校,当时正处在“文革”后期,县里宣传统一口径称“吴健雄、袁家骝两教授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要不卑不亢地接待”,并规定了几个“不准”。县公安局邵宝林局长亲自来校做安全保卫工作,力争万无一失。

“健雄回来了!”小镇沉浸在一片欢腾气氛中。“让我伲看看,哟,穿的是旗袍,一点都不洋气。”“长得活脱脱像伊姆妈(母亲)……几十年过去了,浏河家乡话改都勿改。”乡音不断传来,吴健雄听了心潮翻滚。

吴教授夫妇俩受到家乡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当他们来到浏河中学(1983年恢复为“明德学校”),从校门口至澛漕桥,街道两旁早已人头攒动,挤满了父老乡亲,人们都翘首以待,一睹两位科学家的风采。两位教授从小汽车中下来,面带微笑走进校门。县领导和校长陪伴着他俩参观了整个校园。学生正在上课,教学秩序井然。当走到最后排(教室后有座小土山名叫显佑山),吴教授兴致勃勃地对袁教授说:“这座土山我小时候常攀爬,爬到顶上可以看到滚滚长江中的轮船和进港的渔船。”袁教授风趣地说:“那你再攀爬一次!”吴教授直爽地说:“年龄大了,现在爬不动了。”接着他俩参观了艺芳园,这是吴仲裔先生开辟的校园一角,清幽雅致,内有婆娑的紫薇树、显佑亭(也叫鸡鸣亭)、青翠的小竹林。吴教授又很高兴地向丈夫介绍她儿时和哥哥健英、弟弟健豪读书之暇常憩息嬉游于此。她还谈到父亲给她取名“薇薇”的缘由。吴教授边说边笑,好像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这次回乡,吴教授终于又一次品尝到久违了的家乡青毛豆、花生、嫩玉米、芋艿、番芋和白鲒鱼的美味。

心系教育,造福桑梓

我第二次见到吴教授是在1984年金秋10月。这次故乡行,是为了出席明德楼落成典礼,为学校题字揭牌。她题写的楷书“明德学校”四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这墨宝成为激励师生前进的强大动力。“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明德为校名,旨在崇德、扬德,培养德才兼备人才。这是吴仲裔先生办学的初衷。吴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位面容慈祥、平易近人、谈吐谦和、善良贤淑的长辈。虽已年过古稀,依然不减当年的秀气风采。

我第三次见到吴教授,是在1988年10月,已届耄耋之年的吴教授夫妇,再次回乡出席“纪念吴仲裔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吴教授面对纪念大会隆重热烈的场面,激情满怀地说:“今天能在这样漂亮的室内体育馆风雨操场,纪念我父亲吴仲裔诞辰一百周年,我很高兴。感谢太仓县政府为我父亲百岁诞辰召开如此隆重大会。感谢江苏省、苏州市领导和亲朋好友一起来纪念父亲,我内心很感激。”她说,“父亲重视教育,爱国爱乡,创办了明德学校,培养了国家栋梁之才。如果没有父亲的言传身教,关心和支持,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

纪念大会结束后,吴教授夫妇来到明德楼,在神采奕奕的吴仲裔老先生雕像前,敬献花篮,鞠躬致意。吴健雄在父亲像前肃然伫立,仔细端详,沉思良久,寄托哀思。在陈列室里,吴教授仿佛回到了她那豆蔻年华的时代,如数家珍地向丈夫袁家骝介绍着家庭生活照片中的人物,高兴地向省、市、县领导讲述她当年获得各项荣誉和奖励的经过。大家都被吴教授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

这次回校,她所做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用自己的一生的积蓄,设立了纽约吴仲裔奖学金基金会,用于奖励明德学校的优秀师生,以及培训教师、添置教学设备。

我第四次见到吴教授,是在1992年5月,由吴教授出资建造的435平方米“紫薇阁”,用于接待外来专家学者讲学,在校园里落成了。吴教授夫妇俩回乡参加落成典礼,在落成典礼上她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一年又幸逢吴、袁两教授80华诞和他俩结为伉俪50周年的金婚纪念,真是三喜临门。他俩非常高兴地在紫薇阁东侧,执铁铲共同栽下两棵雪松作纪念。就在这幢富有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的紫薇阁内,他们四处走走看看,吴教授动情地对人说:“这回真有到家的感觉了。”

家乡政府和人民精心安排了这对贤伉俪的80寿辰庆典活动。庆典活动上,上海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章永浩先生向吴健雄、袁家骝夫妇赠送了他精心创作的两尊青铜雕像。这是明德师生送给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的生日礼物。各界人士也敬献了生日礼物,有朱屺瞻、邢少兰所绘《双松并茂图》,有书法家的百寿条幅、寿联等,每一件礼物无不凝聚着家乡人民对两教授的特殊感情。

这次吴教授夫妇留宿在校内整整四个昼夜,是他俩在校时间最长的一次。他俩利用这难得的四天时间,与明德师生充分接触交流,座谈讨论。座谈会开了一个又一个,吴教授累得脚都浮肿了,为了办好明德学校,她一声不吭。

为改善老师居住条件,稳定老师队伍,吴教授决定捐资60万元人民币建造教师住宅楼24套。我有幸分得一套二室一厅居室,面积80平方米,圆了我盼望已久的住房梦。1995年,吴教授又以43万人民币,向台湾宏碁电脑公司购买29台486电脑和1台586电脑赠送给学校,这些电脑在当时太仓的学校是绝无仅有,独占鳌头,使明德学校有条件开微机课程。

1995年秋,为出席明德计算机中心捐赠仪式,吴袁两教授本该共同来母校,但是吴教授病倒了,半年前她小中风住院,在医院里还惦念着家乡的教育,稍好些出院回家,第一句话就问明德计算机的事怎么样了。本来飞机票都买好了,老夫妇俩一起回国,哪知临行前吴教授跌了一跤,再次住院。袁教授只能孤身前来。谁能想到,这次未能成行,竟是吴教授与母校的永别,与祖国人民的永别。

病中的吴教授还念念不忘家乡的教育,考虑到明德中学的实验室简陋狭小,1997年2月14日她给侄子吴颐电话中表示愿出资 200万元人民币建造一座现代化实验大楼。同年2月17日凌晨2时,吴健雄教授因脑溢血不幸逝世,享年85岁。2月14日的美国长途电话,竟成了吴教授的临终嘱咐。

十多年来,吴健雄累计为明德捐资捐物共达500多万元人民币,用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吴教授对家乡的教育如此慷慨相助,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自己的生活却相当俭朴,她的侄媳乔国瑜曾告訴我们,吴教授和袁教授的睡衣旧了还不肯丢掉,叫人拼接一下再穿。

1998年5月31日,在明德中学校园内隆重举行吴健雄教授骨灰安葬仪式。国家教育部韦钰副部长,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以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各级领导出席了安葬仪式。吴教授的儿子袁纬承手捧骨灰盒,缓缓地走向墓园,袁教授深情送别与自己风雨同舟五十多年的爱妻。他们那种人世间的真情与大爱感动了所有人。2003年2月11日,袁教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4月5日清明节,袁教授也安息于吴健雄墓园中,与爱妻永远相伴。当年,我写了一首怀念小诗曰:“比翼双飞六十庚,科研事业献终生。相濡以沫同甘苦,安息家园伉俪情。”紫薇尚在,故人已去,追忆永恒。

吴健雄,这位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著名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您的爱国爱乡情怀,将永远深深地留在家乡人民的心里。

责任编辑 周峥嵘endprint

猜你喜欢

明德教授家乡
谢明德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