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通俗文学:《品报》纪念专号

2017-12-07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北派徐先生学院派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中国通俗文学:《品报》纪念专号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主持人语:从地域来看,百年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主要以三大区域为中心:一是以上海、苏州地区为中心的通俗文学,被研究者称为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南派”;一是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的通俗文学,被研究者称为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北派”;一是以香港、台湾地区为中心的通俗文学,被研究者称为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台港派”。这三大流派在中国通俗文学的百年发展中依次形成峰值并引领创作的潮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南派”和“台港派”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北派”研究相对薄弱。因此,这一软肋一直被视为百年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遗憾。近年来,这样的遗憾得到弥补—一批非学院派的研究者长期沉潜于“北派”通俗文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其中,有一份电子刊物颇为人们所关注,那就是《品报》。

《品报》创刊于2010年,创办者和撰稿人都是一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品报》无办刊经费、无专职人员、无刊号,办刊人的核心目的就是将中国现当代“北派”通俗文学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加以发掘、保护并传承下去。这样的身份和研究目的赋予了《品报》民间性和非学院化的色彩,也使其研究成果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品报》钩沉、厘清了部分史实,更为重要的是,刊于其中的文章填补了“北派”研究乃至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的空白。《品报》现象昭示我们: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潜力无限,其中的非学院派研究有着独到的学术视角和宽阔的学术视野;他们的研究多出于对这些作家作品深深的热爱,既是研究,也是呈现,更是保护,其史料钩沉、爬梳之细致,论证之谨严,呈现了“北派”通俗文学的丰富多彩,“北派”研究的扎实厚重,弥足珍贵。由于多种原因,《品报》停刊,遗憾与怀念之余,本期特推出三篇文章,对这份刊物七年内为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作出的贡献以及取得的成绩,作一阶段性总结。

徐斯年先生《〈品报〉的“北派”研究》一文,从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角度,重点对《品报》的“北派”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价。徐先生认为:在挖掘史料方面,《品报》同人“做了许多极为扎实的‘通检’和‘拾零补遗’的工作”;在作家研究方面,《品报》“涉及六个群落的大量‘北派’作家”,“或填补空白,或对已有成果多所突破”,这些成就,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都是空前的。同时徐先生也肯定,“北派”研究空间还有待继续拓展。与徐先生不同,倪斯霆先生的《〈品报〉的创办及对民国北派通俗文学研究之贡献》一文是从“圈内人”的身份和视角,对《品报》创办始末及“北派”通俗文学研究进行回忆,并对同人的深挖细作及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客观评价。石娟的《〈品报〉学术风格论》则从整体上对《品报》的运行机制、学术风格及研究特色—以史料立言、非学院派研究身份、名士气质以及与津沽文化相观照—一一进行阐发,认为其与当下学院派的研究形成了鲜明对照,学术风格向传统回溯,为21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走向深入作出了贡献。

诚哉斯言!

我们谨以本期专栏,向《品报》同人的学术努力和学术情怀致敬,更向浮躁喧嚣的大时代之中那些坚持“板凳坐得十年冷”并不断前行的理想主义者致敬!

猜你喜欢

北派徐先生学院派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华锺彦两派兼综的词学主张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