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场控视阈下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2017-12-07李百华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钢铁企业子系统

李百华,王 刚

LI Bai-hua1, WANG Gang2

1. 河北地质大学 科学技术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2. 石家庄铁道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2.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系统场控视阈下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李百华1,王 刚2

LI Bai-hua1, WANG Gang2

1. 河北地质大学 科学技术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2. 石家庄铁道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2.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钢铁企业却面临着重重挑战;加强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建立并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以技术促进步,靠创新谋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立足于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效率的提升及运行机制的优化,在全面剖析技术创新系统结构基础上,结合系统场控思想,构建了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系统场控图;同时,从推动系统场各场源要素协调作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钢铁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场源要素,提升创新环境机制优化路径。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系统场控;机制优化

一、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以各类创新资源为投入,以相关创新产品为产出,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在特定结构条件下,钢铁企业创新系统包含多种状态,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耦合关系协调性好,则系统运行——功能优良。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包含多类子系统,不同的企业所划分的子系统类别有所不同,在此,本文仅结合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产出的基本过程,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一般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图1)。

图1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结构图

由上述结构图可以看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与创新投入产出直接相关联的可大致归纳总结为:人力资源子系统、资金资源子系统、科研资源子系统、设备资源子系统和技术资源子系统。其中人力资源子系统为创新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资金资源子系统为系统各项功能的运行与发挥提供资金保障,如,设备、技术的更新、科研活动的支持、人员工资福利实现等,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也并非投入越多越好;科研资源子系统为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科技研发支持,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专利的申请等;设备资源子系统是由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用于产品产出的各类设备等设施系统,设备资源子系统除了在数量上要求与其他子系统相协调外,在设备的应用水平上也应于创新系统状态相一致;技术资源子系统为钢铁企业创新产出得以实现提供各类生产技术、应用技术,包括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状态不仅受到系统内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于其所环境的各种外力作用,这种机制作用虽无法对创新系统内的投入产出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可对系统运行所在的环境产生作用,从而间接对系统状态产生影响。系统外部机制对系统运行状态的作用不容忽视,当系统运行机制与系统状态相一致时,运行机制将对系统内各子系统及整体的运行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系统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升;而当系统处在一种不协调的运行机制环境中,各系系统运行工作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系统功能的发挥也会削弱。这种思想由物理研究逐步引入社会经济领域,董瑜等借鉴物理学中的场思维,构建了资源场理论分析框架 ,探索了资源流动的力的本质[1];杨先卫等以物理学的场理论作为研究工具,对部分省域经济空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2]。本文对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优化分析将主要通过对系统所在的系统场中主要的场源要素(如社会场源、资源场源、环境场源和经济场源等)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一定的路径研究使场源要素达到一种协同的关系,从而对系统的运行优化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力。

二、系统场控

“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某种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物理学中的“场”是一种实物场。系统场是基于物理学“场”的思想与概念,以观念意识、制度和政策发挥等为场源要素而构建的,其功能及目的在于对系统场的对象产生作用,以控制或影响其行为或效果。系统场除具有社会场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一是具有系统特性,指系统场在对现实系统进行作用,从而影响其运行方式、运行效果;二是具有场向特性,是指系统场的构建对系统对象导向的规定性、目的性;三是构成系统场的场源具有多层次性;四是具有场力的叠加性。系统场中的受控对象作用方式大致可分为同一层次场源要素作用和不同层次场源要素作用两种方式[3]。在同一层次中的各场源要素表现为对系统场受控对象并行的作用力(图2)。

图2 同一层次场源要素作用图

并行模式下各场源要素对受控对象具有直接的作用力,不具有先后逻辑关系,各场源要素从各个方面作用于受控对象,形成不同的影响场,而其中影响力强的则会成为主影响场,各影响力之和为该层次场源要素作用效果。如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到相关政策法规的系统场的影响,而隶属于该场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市场政策、资源政策等场源要素皆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发挥程度产生着作用,而其中可能某企业受技术政策场源要素最大,该影响场则成为主场[4]。

图4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场控作用示意图

当系统场内不同层次场源要素对受控对象产生作用时,则会具有一定的逻辑先后顺序递进关系,层次越低对受控对象的作用也直接,而高层次场源要素需要通过传递影响力才能作用与受控对象,形成一定的场控作用(图3)。

图3 不同层次场源要素作用图

三、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系统场控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运行—功能实现方面不仅受内部系统元及其相互间协调关系的影响,同时,作为区域、行业及国家发展大系统中的某一对象,也受到其系统外部机制的影响。将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看作受控对象,而影响其系统效率提升的场源要素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有区域地方性的场源要素,也有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下的系统场场源要素影响[5]。场源要素是构成系统场的重要部分,场源要素按层次可划分为政策法规类的一级场源,制度类的二级场源,和思想、观念、意识文化类的三级场源,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作为区域场控中的受控对象,在不同程度上皆受到来自各层次场源要素的作用;除此之外,各项系统运行或相关政策等的落实,也需要一定的组织与监控力量,结合相关文献,本文选取了在系统场控中影响受控对象的主要场源要素作为具体分析,并构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系统场控图(图4)。

从图中可看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发挥受到来自各类场源要素的影响,归纳而言,主要包括,来自制度类场源要素的影响力;政策法规类场源要素的约束力和引导力;思想、观念、意识两类场源要素的影响力,及组织与监控各类场源要素的控制力与监督力。该四类场源力之间同时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影响着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各阶段运行。当各类场源要素之间,各要素与受控系统之间达到协调时,则有利于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提升,反之,则会制约;将归纳所得的场源要素进行具体分解,并结合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影响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主要场源要素有,政策体制场源要素、区域经济规模场源要素、区域人才结构场源要素、区域产业结构场源要素、区域市场环境场源要素、区域技术环境场源要素和创新基础场源要素。

政策体制场源要素指区域所制定的及国家制定的区域予以落实的与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有关的各类政策或地区发展体制,如国家通过的《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走技术创新点道路,建立并完善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等,该类政策的颁布及区域对该政策的落实,则使得该政策体制场源要素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正向性,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技术创新效率;区域经济规模场源要素通过地区经济水平的作用力影响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提升,由于钢铁企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效率的改善,皆需要一定的新技术、高人才、新理念的支持,而这些要素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对创新的意识较高,对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消化吸收,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当区域经济规模场源要素与受控对象相协调时,则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会制约;人才结构是影响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发展的重要因素,研发等人力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之一,同时,钢铁企业作为生产制造类企业,对一线员工等也具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区域人才结构场源要素将会在人力资源等方面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产生场力作用,当二者协调时,则有利于系统获得较高效率;钢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也是产业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给钢铁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当该场源要素与受控对象形成协调关系时,区域产业结构便会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更有利于企业以较少的资源获得较大的产出;区域市场环境场源要素通过市场的作用力,从而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获得产生影响,如对钢铁企业新产品的接受程度,企业新产品价值获得,及企业的产出收入等产生作用;技术要素是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也包括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技术、环保技术或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等,当钢铁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时,便很难获得较高的创新效率,因此,技术环境场源要素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具有重要场力作用;创新基础多是从区域创新理念、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水平或创新战略发展等方面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发展产生影响,是一种意识形态类的作用力,虽不能直接推动系统高效运行,但却能从意识层面对受控对象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影响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众多,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运行,功能的发挥产生着作用力。在示意图中,具体分析的系统场控中主要的场源要素都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存在着场力作用,同时,各场源要素之间并非是孤立影响的,场源要素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作用,形成了部分的交叉互动模式,相互的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彼此的作用力,而当这种交叉互动作用达到协调时,场源要素对受控对象的正向作用力也会随之增加,更利于推动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状态的优化提升。

四、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机制优化路径

基于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场控的作用分析可知,系统运行受到多层次多种类场源要素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也不是各自独立的影响,而是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推动系统场各场源要素协调作用的角度出发,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

路径一:发展钢铁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规模经济效益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受系统场控内各场源要素的作用,提高系统效率,则需在运行机制内形成以创新系统为导向的协同环境。在区域产业结构中,钢铁企业往往与多类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技术研发中与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单位等的合作,创新产出中与下游企业的对接,当这些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产业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时,钢铁企业创新系统场控内相关场源要素便可对系统形成协同的正向作用力,利于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及效率的提高。积极推动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形成钢铁产业集群,需要区域政府做好宏观层面的规划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质量发展支持,围绕钢铁产业,以技术创新活动产业链为主导,促进上、下游相关产业、企业间的集群发展,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产业结构环境及市场环境。同时,钢铁企业应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优化自身研发及生产等衔接链,做好内部系统结构调整与外部运行机制相互配合的规划准备,并从自身系统出发,加强与相关产业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等方面的联系,推动区域钢铁产业集群的形成,抓住有利机遇,优化系统运行机制,为自身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机制环境。

路径二:协同场源要素,提升创新环境,优化系统运行机制

1.人才环境方面

创新活动作为一项智力密集型活动,需要相应人才的智力支持,人才资源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围绕着投入产出,钢铁企业的创新活动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不仅需要与技术研发等直接相关的科研人员,同时,也需要创新系统运行中所需的各类高素质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人才环境的改善与提高需要“双管齐下”,在系统内部,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开发计划,提升各层次人员质量与水平,同时,在系统运行环境中,需要政府等其它组织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如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技人才的聚集等,为钢铁企业提供必需的人才支持。

2.技术环境方面

高新技术是影响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是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与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优化系统运行机制中的技术环境有利于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及效率的提升。在提升钢铁企业系统技术环境的过程中,在政府层面应以引导规划为主,促进区域内多技术合作,钢铁企业应以自身技术战略与需求为导向,加强区域间的技术研发与攻关合作,如建立产学研机制,引进—消化—开发机制等,为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企业应秉持理性适度的原则,技术创新意识的加强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投入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来源于技术投入冗余,影响系统效率的提升。

3.政策环境方面

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优化有赖于区域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从中观、宏观的层面为企业系统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政策下,区域政府应积极引导钢铁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并提供所需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及必需的宏观监督控制,推动钢铁企业创新系统所在的系统场控内各场源要素达到协同性,从政策与政府监控上为其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4.市场环境方面

经济效益及市场份额是钢铁企业各项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之一,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产出,创新产品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有赖于区域市场环境的各方作用力,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新产品在区域市场中的产值等,都会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产生指引与控制作用。区域政府应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推动以钢铁创新产出品为中心的产业链的形成,提高创新产品经济效益,努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为钢铁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扩大对钢铁创新产品的需求,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创新系统产出。

5.创新基础方面

区域良好的创新理念、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及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能力等都可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坚实的创新基础。区域政府应在现有的地区创新能力与水平基础上,围绕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建设平台,丰富其所需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形成企业与区域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从而以区域创新基础为动力,助力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行。

[1] 董瑜, 谢高地. 资源场理论及其在资源流动中的应用[J]. 地理科学, 2001(5): 407-411.

[2] 杨先卫, 阎理. 基于场理论的经济空间分析探讨[J]. 经济地理,2006, 26(1): 20-22.

[3] 闫军印, 赵国杰. 基于场控理论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管理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12): 139-143.

[4] 昝廷全. 系统经济学进展[M].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

[5] 顾培亮. 系统分析与协调[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Operatio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Steel Enterprises Based on Systemic Fields Controlling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the enterprises are being faced with important challe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 has been the new direc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at strengthen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ystem. The promote development with technology and rely on innovation for progress, is the ke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eel industry. Based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promo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of steel enterpri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structure comprehensively,and builds the fields control char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operating mechanism; Meanwhile,from the angle of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source elements in the system field, it puts forward the ascension paths of developing the industry cluster of iron and steel,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make the source elements coordination collaborative, and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steel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systemic fields control; mechanism optimization

F403.7

A

1007-6875(2017)05-0074-05

10.13937/j.cnki.hbdzdxxb.2017.05.010

河北地质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矿业经济区环境效率及资源生态化开发研究”(QN201711)。

李百华(1988—),女,山东烟台人,管理学硕士,河北地质大学科技处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杜 敏)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钢铁企业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基于知识的智能指挥决策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