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家河的星空

2017-12-06

新民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老梁淤地坝河村

深秋季节,我再一次来到延安,来到了梁家河。

梁家河是普通的,如同黄土高原上任何一个村庄;梁家河又不是普通的,它的山峦河川孕育了伟大的思想。

11月12日那天,我們走进梁家河村子的时候,老梁书记的三儿子指着一片山谷间的平地说,这是习总书记当年带领大伙打的淤地坝,至今还在产粮食哩。他又指着远处的一口井说,这也是总书记当年带人挖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啊。一块不起眼的石板,遮盖住了一方窖池,这是当年陕西第一口沼气池,“也是总书记带领大伙建的”。

关于梁家河,习近平曾经这样说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12日下午,在“梁家河精神专题研讨会”上,为我们讲课的是老支书石春阳,当年他与习近平一起劳动。他特别难忘的是,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重回梁家河。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时隔40年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到的就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中午时分,安静的梁家河村一下子沸腾了。“近平回来了!”“总书记来了!”在村口一块写着“知青淤地坝”的石碑前,十几位乡亲激动地同这位当年“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现如今13亿中国人民的领路人握手寒暄,欢迎他回家。

46年前,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受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才离开这里,将近7年时间。

眼前这块夹在山沟里的平整田地,就是当年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和插队知青们打坝淤地造就的良田,如今仍是村里的耕地。

那时同习近平一起劳动的石春阳,如今是梁家河村支部书记。他向总书记介绍了近年来村里开展治沟造地,利用淤地坝增加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的情况。习近平边听边同村民们回忆当年打坝淤地的场景,详细询问水土保持和耕地保护情况。

习近平曾经深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那时,他们住的窑洞前面,山梁如刀削斧劈,直直地横在眼前。习近平说,那可是采菊东篱下,“愕”然见南山。正是这些悬崖陡壁,磨练着我的意志。

总书记说,那时候放羊,把羊圈在一个山峁上,自己就开始看书、冥想了。

梁家河的土地和星空,带给习近平无数的思考和感悟,也锤炼着精神境界和品质。

1974年元月10日,公社党委发来一份手写的文件:“梁家河大队党支部:经公社党委1974年元月10日会议研究决定接收你队石玉新、石风兰、习近平三同志为中共党员。党龄即日起计算,特此函告。” 入党不久,习近平就担任了大队党支书。

习近平的前任支书,就是老梁书记——梁玉明。时隔40年再来梁家河,老梁书记对习近平说,中午上我家吃饭去。那天中午,习近平和石春阳、吕侯生、张卫庞等老朋友一起,围坐在老梁家的圆桌前,一起吃着年茶饭:油糕、鸡肉、羊肉、酸菜、饸饹、南瓜……都是地道的陕北农家普通饭菜。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梁家河的乡亲们用真挚的感情,回忆着当年的一幕幕往事。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梁家河的窑洞里。窑洞外有一个不大的院子,站在院子里,能清晰地望见梁家河的星空。明亮的星星镶嵌在西北黑丝绒般的夜空里,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习近平曾说,我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革命老前辈,一种就是我那陕北老乡。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的那句话至今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老梁淤地坝河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系工程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与洪水组合探讨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完美无缺
完美无缺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清水河县淤地坝管理体制改革做法和经验
从投资和安全角度设计与优化淤地坝空间布局
长梦如箴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